第9章
- 白云山里有家人
- 茶耳1
- 2433字
- 2024-06-29 09:18:02
老張才到門前,聽見院里扔刀的聲音,連忙沖了進(jìn)來,只見國珍著急地喚著秋婆婆。國珍見老張來了,一邊讓開,一邊問:“老張叔,秋奶奶是怎么了?坐在這里好好的,突然就說起了胡話,我從廚房一過來,她就暈了過去。”
老張神色安定地掐著秋婆婆的人中,自言自語地說:“幾十年沒再犯老毛病,這一摔,把老毛病摔出來了。”
等秋婆婆睜了眼,老張又跟國珍說:“國珍,幫下我,我背她去床上躺會兒。你不用急,她休息一下就沒事了。”
周子先、李玉梅進(jìn)了院里。院的西邊有兩棵棗樹,長得又細(xì)又高,枝上結(jié)滿了青色的棗。一棵桂花樹種在院東墻,已經(jīng)開了幾朵淡黃色的桂花,正放肆地散著花香。院中,一條小石子路,徑直通向堂屋,堂屋一邊是伙房,另一邊是廚房,而小石子路的兩邊各一塊菜地,種著些時令蔬菜。
老張出了堂屋門,空空也跟了出來,它瞧見了陌生人,一股腦沖上去一頓亂叫。李玉梅嚇得躲在了周子先的身后,周子先也忙護(hù)住李玉梅。老張驅(qū)趕著空空怒罵道:“瞎了眼,這是我們家的客人,好壞都分不清了么?白養(yǎng)你這么大。”
空空似乎聽懂了,低鳴了幾聲,乖巧地?fù)u著尾巴。
老張叫他們都進(jìn)來。他們進(jìn)來后,一眼看見了女人和老人。老張忙介紹:“國珍,這是小樂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周老師,李老師。”又介紹說:“這是國珍,瑞雪的母親,景春的嫂嫂。那位躺著的就是秋婆婆。剛剛老毛病犯了,這會兒看起來精神了些。”
國珍低頭擦了擦眼淚,笑著走了出來,客氣地問了好,又笑盈盈地說:“我說今天灶里的火笑了又笑,原來是有貴客來。兩位老師看起來好年輕,長得郎才女貌,一對兒似的。”周子先趕忙解釋。李玉梅倒沒解釋,只問秋婆婆是怎么了,聽了情況,又說自己可以幫她號個脈。周子先不知道李玉梅會這個,問她行不行?李玉梅白了一眼他說:“祖上是個草藥師,跟著長輩學(xué)了點皮毛,算不上精通。”
李玉梅號了脈,說是一時急火攻心,氣血不足,所以才暈了過去,喝半碗紅糖水下去就沒事了。國珍親自去尋了紅糖,調(diào)好后喂秋婆婆喝了下去。
沒大半會兒,秋婆婆的臉色果真紅潤了不少。秋婆婆清醒過來,拉住周子先和李玉梅的手問:“是誰家的兒子、兒媳婦看我來了?”兩人對視一笑,不知怎么搭話。老張說著:“老太婆還糊涂著呢,還糊涂著呢”,忙湊到秋婆婆耳邊介紹了一遍。秋婆婆聽后,才明白過來,為的是小樂的事來。他們各自說了些客氣話,國珍想起方才還在做飯,說著都要留下吃飯,就去了伙房。老張也說要去家里取一壇子老酒來。李玉梅知趣地說要去幫國珍嫂嫂的忙,也出去了。這下,房間里便只剩下秋婆婆和周子先。
周子先認(rèn)為解開人的心結(jié),要像中醫(yī)看病那樣望聞問切,抵達(dá)人身體深處的靈魂,去弄清楚他的自由到底受什么而束縛。周子先來之前醞釀了幾個有針對性的問題,不過,它們似乎已經(jīng)消散在路上,消散在秋婆婆突然的變故中。他先前對孩子們的了解依舊片面,他早該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放下傳統(tǒng)教書匠的威信,摘掉面具,與他們打成一片。同時,他敏銳的直覺告訴他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避不開要先了解這片土地,不僅是土地上的花草樹木,山川溪流,還有更重要的是人。
秋婆婆見周老師沉默不語,想他是認(rèn)生,一時不知道從哪里問起,所以先打開話匣:“聽口音,那位李老師是北路上的人吧?”
周子先遲疑了一下,才答道:“是,聽她說是李氏灣的人。姥姥,你可聽說過?”
秋婆婆笑著說:“聽過,我們本家呀!李氏灣可是個大村,上萬戶呢!老婆子這輩子無兒無女,就是走的路多,見的人多。你的口音,我也聽出來了,你是潭州人吧?”
周子先吃了一驚,詫異地看著面前的老人。她花白的頭發(fā)稀疏松散,每一根都梳理得整整齊齊,挽在腦后,用一根黑色的發(fā)繩捆住,額上還用一字夾緊緊夾住,一絲不亂。她清瘦的臉上布滿了皺紋,那皺紋不是生活苦出來的,是樂出來的,眼睛第一眼看像干枯的水井,第二眼看水井的背后卻隱藏著一股沁人的清泉。她干癟的嘴上總是帶著一抹笑意,那是一抹會傳染的笑意,即便再悲傷的人也會不經(jīng)意間沾上那笑。
周子先笑說:“神了!玉梅老師說這里住著位神仙,不會就是姥姥你吧?”
秋婆婆說:“不難猜,我去過的地方里只有潭州人,他們才稱呼上了年歲的人為‘姥姥’。”
周子先問:“您老還去過潭州?”
秋婆婆嘆氣說:“年輕的時候,去過那邊煉鋼。”
兩人歇了一陣話腳,各自沉浸在關(guān)于潭州的記憶里。
周子先拉回談話說:“佬佬,其實,這次我們過來,還是想問問關(guān)于小樂的事。”
秋婆婆說:“我知道,老張帶你們過來,我心里就明白了。我這就一五一十地告訴你,希望你真能解小樂的心結(jié)。從哪里開始說呢?”
秋婆婆想了一想說:“先說小樂的母親吧……”
如果說老張所講述的故事神乎其神,像是白云之上流傳下來,讓人難以置信,那么秋婆婆聲淚俱下的訴說,就是悲喜交加的人間事,人間事沒有神秘的色彩,樁樁件件,像撞鐘槌敲擊古老的銅鐘,聲聲慢,聲聲入耳,入心,引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最后,秋婆婆好樂觀地說小樂找到“母親”的那一天會是怎樣的?陽光暖暖的,草地青青的,風(fēng)兒柔柔的,小樂躺在青草上,他的母親在天上,母子倆相互凝望,再沒有離別,抬頭即見,一切洋溢著幸福的味道。那一天我一定不在人世,我終將是下一個離開小樂的人。不過,那時的小樂一定明白了什么是死,或許他就不會哭得那么絕望,不會執(zhí)意地尋找我,對于老婆子來說,是一件好事情。窗外,李小樂懷中裝滿豬菜的竹籃滑落在地上。倩倩拆了一顆糖,默默地塞進(jìn)李小樂的嘴里。李小樂沒看倩倩給他喂了點兒什么,只覺得嘴里苦澀,咽不下去。李小樂問倩倩:“人都會死嗎?”
倩倩說:“會,但他們不會突然死,他們會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離開你。所以,我們不想那個適當(dāng)?shù)臅r候來得太快,就要學(xué)會珍惜現(xiàn)在,對不對?”
李小樂說:“倩倩,你怎么知道這些?”
倩倩說:“小說里的人告訴我的。”
李小樂說:“我不要做現(xiàn)在的李小樂,我要做另一個李小樂。”
幾顆繁星在天際一眨一眨,像亡魂的眼睛。倩倩告訴小樂書里說人死后,靈魂會飛向西邊,長途跋涉十年,到達(dá)一個像故鄉(xiāng)的地方,忘記這一輩子,在那里過下一輩子。李小樂,我們不用等十年就長大了,到時本姑娘騎馬執(zhí)劍帶你一起去西邊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