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藍皮書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編著
- 3500字
- 2024-06-11 13:25:41
綜合篇
第一章 2022年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狀況
第一節 發展情況
一、整體發展情況
2022 年,全球電子信息制造業止降趨穩力度仍有待加強。在新冠疫情持續反復、地緣政治沖突不斷等壓力下,全球經濟衰退風險陡增,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性仍不牢固,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承壓。上游電子元器件產業面臨去庫存壓力,下游需求呈現結構分化趨勢,消費類需求仍然疲軟,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領域需求保持穩定增長。以大數據、元宇宙、人工智能、云計算、5G 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能,2022 年全球電子信息制造業持續承壓發展。
二、重點行業發展情況
(一)通信設備行業發展情況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數據,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呈現低迷下行趨勢。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11.93億部,同比下降12%,創2013年以來的最低年度出貨量。其中,三星以2.58億部的出貨量位居首位,出貨量同比下降6%,仍占據22%的市場份額。盡管新冠疫情帶來的制造受限及需求疲軟等問題導致蘋果在2022年第四季度首次出現兩位數的銷量下滑,但其年出貨量仍達到2.32億部,同比增長1%(TOP5廠商中唯一正增長),市場份額約19%,位居第二。小米出貨量近1.53億部,同比下降20%,市場份額約13%,排名第三;OPPO出貨量達1.13億部,同比下降22%,市場份額約10%,排名第四;vivo出貨量近1.02億部,同比下降22%,市場份額約9%,排名第五。據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發布的報告,盡管由于宏觀經濟下行,消費市場需求疲軟,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整體銷量同比下降了12%,但是高端消費者受到宏觀經濟困難的影響較小,全球高端手機(售價超過600美元)的銷量反而同比增長了1%,該價格段有史以來第一次貢獻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總收入的55%。蘋果從華為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下降中獲益,其在高端市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6%,占據了該領域75%的市場份額;三星雖然在中國的業務較為薄弱,市場機會較少,但是其憑借可折疊智能手機,在2022年占據了高端手機市場16%的份額;榮耀的高端手機銷售額同比增長達110%;谷歌的高端手機銷售額同比增長達118%。此外,大多數中國廠商在2022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如華為下跌2個百分點,小米下跌1個百分點。
(二)計算機行業發展情況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2022年全球計算機出貨量約為2.92億臺,同比下滑了約16.3%。盡管2022年的出貨量依然高于新冠疫情前的幾年,但隨著宏觀經濟整體下行、通脹壓力增加及消費者對全球經濟回暖的信心減弱,全球計算機產業的發展勢頭已經被極大削弱。全球計算機市場每個季度的同比下滑情況持續惡化,出現全年超15%的整體下滑。其中2022年第一季度包括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和工作站在內的傳統計算機的全球出貨量為8050萬臺,雖然超過了8000萬臺,但同比下降5.1%,開始出現下滑趨勢。第二季度全球出貨量僅為7130萬臺,同比下降15.3%。第三季度全球出貨量為7430萬臺,同比下降15.0%。第四季度為6720萬臺,同比下降28.1%。全球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廠商分別是聯想、惠普、戴爾、蘋果、華碩。其中聯想以6800萬臺的出貨量成為全球第一,占據全球23.3%的市場份額;惠普出貨量為5530萬臺,市場份額為18.9%,排名第二;戴爾出貨量為4980萬臺,市場份額為17.1%,排名第三;蘋果出貨量為2860萬臺,市場份額為9.8%,排名第四;華碩出貨量為2060萬臺,市場份額為7.1%,排名第五。受到全球需求不振的影響,2022年全球計算機市場整體呈現萎靡趨勢。排名前五的廠商中只有蘋果的出貨量呈現正增長,其余四家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惠普跌幅最大,同比下降了25.3%;聯想和戴爾分別同比下降了16.9%和16.1%;華碩同比下降了5.7%。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的降幅大于臺式機,其中,筆記本電腦全年出貨量為2.238億臺,同比下降19%;臺式機全年出貨量為6130萬臺,同比下降7%。2022年,計算機行業經歷了全球經濟衰退、美國和歐洲等主要市場的能源與基本物資成本上漲、消費者延長更新周期,以及公共和私營部門緊縮預算等情況,計算機行業的市場需求和支出繼續受到抑制的態勢已不可逆。
(三)消費電子行業發展情況
根據奧維睿沃(AVC Reco)發布的數據,2022年全球電視機出貨量為20250萬臺,同比下降5.6%;出貨面積為1446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8%;出貨平均尺寸為48.9英寸,同比增加0.6英寸。受發達市場需求下降及與液晶電視價差加大等因素影響,高端OLED電視出貨規模增速放緩,2022年全球OLED電視出貨量為670萬臺,同比增長3.2%。從具體區域來看,2022年中國市場電視機出貨規模增長0.8%;北美市場電視機出貨規模為4500萬臺,同比下降9.7%,出貨規模已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歐洲市場受到區域沖突帶來的經濟疲軟及通貨高漲影響,電視機需求大幅下滑,出貨規模下降14.2%,其中東歐下降22.6%,西歐下降9.9%。亞太、中東非地區等新興市場在2022年上半年出貨量衰退,下半年在世界杯等重要賽事的需求拉動下,出貨量均有所增長,綜合全年,亞太地區電視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1%,中東非地區同比增長3.2%,拉美地區同比下降5.3%。2022年,全球電視機市場規模增長出現停滯,但各品牌表現不同。一方面,以海外市場為主的品牌廠商如三星、LG的出貨規模下降明顯。三星全球出貨量為3950萬臺,同比下降5.6%;LG全球出貨量為2310萬臺,同比下降14.5%。另一方面,以中國市場為主、積極擴展海外市場的中國頭部品牌如海信、TCL、小米憑借產業鏈優勢與成本優勢,出貨量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2022年,海信實現了國內、海外市場的雙增長,全球出貨量為2440萬臺,同比增長15.5%;TCL全球出貨量為2330萬臺,超過了LG電子;小米全球出貨量為1290萬臺,微幅增長0.3%。此外,全球各品牌廠商紛紛加大對高端電視產品的布局,高端電視的市場規模逐年走高。2022年,全球高端電視出貨量達1500萬臺,占整體市場的7.4%。三星于2022年開始銷售QD-OLED電視,擴充高端產品布局,高端QLED、8K、Mini LED、80+超大尺寸產品出貨量均居市場首位。TCL電視機尺寸結構進一步優化,Mini LED電視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處于領先地位,在顯示技術布局上,TCL也繼續強化Mini LED戰略地位。高端電視的顯示技術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四)新型顯示行業發展情況
2022年,全球新型顯示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市場重新步入下行周期。2022年,新型顯示行業出現了產值、出貨量、出貨面積均下降的局面。根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統計數據,在全球顯示市場,2022年全年行業產值約1998億美元,同比下降超20%。其中,顯示器件(面板)產值約1100億美元,同比下降近27%;顯示材料產值約766億美元,同比下降近13%;顯示裝備產值約120億美元,同比下降超9%。CINNOResearch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顯示面板出貨面積同比下降約7%,出貨量同比下降超過8%,疊加面板價格大幅下降的影響,2022年全球顯示面板企業產值同比下滑約23%。但是,中國新型顯示行業在全球經濟下行、新冠疫情影響、需求下滑等諸多因素的挑戰下,仍展現出強勁韌性,繼續引領全球新型顯示產業發展。2022年,中國新型顯示行業全年產值接近5000億元,全球市場份額超過38%。中國市場的投資繼續保持活力,投資結構有了明顯的改善。在顯示材料方面的投資首次超過了顯示器件,且優化了投資的重點,投資方向從LCD向OLED、Micro LED及部分產業鏈上游轉移。此外,各國廠商爭相布局上游MLED(Mini/Micro LED)芯片,發展MLED產業。京東方和華燦光電圍繞MLED產業展開合作;ams OSRAM于4月宣布將在馬來西亞建造新的8英寸LED前端工廠,以進一步提升產能,滿足先進LED和Micro LED的預期增長。
(五)光伏行業發展情況
2022年,在應用市場需求拉動下,全球光伏產業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統計,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為230吉瓦,同比增長35.3%。從具體區域來看,各國紛紛加速產能擴張。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2022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為87.41吉瓦,同比增長59.3%,增速提高45個百分點,分布式光伏成為光伏裝機的重要增長點。根據歐洲光伏產業協會發布的數據,歐盟27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為41.4吉瓦,同比增長接近50%。其中,德國2022年以7.9吉瓦的新增光伏裝機容量位居首位;其次是西班牙,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為7.5吉瓦。巴西礦業和能源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巴西光伏總裝機容量在2022年達到了22.0吉瓦,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為9.0吉瓦,新增裝機容量同比大幅增長了73.3%。根據印度光伏咨詢機構JMK的調研數據,2022年印度安裝了13.96吉瓦的太陽能光伏系統,同比增長近40%。根據Fitch及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統計數據,2022年日本光伏裝機容量達到了77.6吉瓦,同比增長4.4%,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為3.1吉瓦。
此外,電池組件效率提升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的科學家設計了一種集成光子晶體的多晶硅氧化物(POLO)叉指背接觸(IBC)太陽能電池,這種架構有可能實現28%以上的功率轉換效率;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基于鈣鈦礦及銅/銦/硒(CIS)薄膜的疊層太陽能電池;南京大學譚海仁及其科研團隊研制的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8.0%;晶科能源自主研發的182N型高效單晶硅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全面積電池轉化效率達到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