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景經方臨床實踐錄(呼吸病篇)
- 李際強 蔡樺楊主編
- 2字
- 2024-06-18 15:33:37
咳嗽
醫案九 小青龍湯治療感染后咳嗽案
黃某,男,35歲,2016年12月28日就診。
主訴:感冒后反復咳嗽1周余。
患者于1周前“感冒”,鼻塞,流涕,無發熱,少許咳嗽,未予以診治。就診時癥見體形肥胖,咳嗽,咳聲重濁,咯痰色白、量多、質稀,夜晚咳嗽重,汗出,睡眠差,舌質暗紅,苔白膩,脈弦滑。
西醫診斷:感染后咳嗽。
中醫診斷:咳嗽。
辨證:外寒內飲。
治法:散寒蠲飲。
處方:小青龍湯加減。
桂枝15g,白芍15g,麻黃5g,干姜10g,細辛3g,法半夏15g,炙甘草10g,五味子10g,桔梗15g,荷葉10g。3劑,水煎服。
2017年1月5日二診:患者病情緩解,咳嗽明顯減輕,痰量減少,睡眠改善。繼續以祛風散寒止咳為法,以止嗽散為主方加減治療。
處方:桔梗15g,荊芥10g,白前10g,紫菀10g,陳皮10g,百部10g,蟬蛻10g,僵蠶10g,紫蘇葉10g。5劑,水煎服。
調治后咳止病愈。
按語:本案患者以鼻塞、流涕、咯痰為主癥,既有外感,又有內飲,故辨證為外寒內飲型咳嗽,以小青龍湯溫陽化飲。
本案患者體胖,屬痰濕體質,受寒后外寒引動內飲,所以出現水飲凌肺的表現,如咳嗽,咳聲重濁,咯痰,痰色白、量多、質稀。夜寐差,是因為水飲屬陰,夜間陰寒,兩陰相合,陽氣夜間弱,所以寒飲無制,夜間咳嗽會明顯加重而不能入睡。苔白膩、脈弦滑都是內有水飲的佐證。加桔梗配伍甘草組成桔梗湯,桔梗湯是排膿的要方,可增強化痰止咳之功;加荷葉以利濕;因患者有汗出的癥狀,所以麻黃減量。待飲邪祛除后,用止嗽散加減以辛溫解表、宣肺疏風、止咳化痰而收功。
小青龍湯是治療外寒內飲所致咳嗽的重要經方,《傷寒雜病論》中一共有5處涉及此方。其中《傷寒論》有“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金匱要略》有“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提示小青龍湯的病因病機是外寒內飲,其經典方證是有表證的。但是《金匱要略》原文中對小青龍湯適應證的敘述中并未提及表證,可見臨證時表證是可有可無的,飲證才是必需的,有是證,用是方,所以抓住以上要點即可應用小青龍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