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門徑
- 劉翔編著 王子依整理
- 5056字
- 2024-06-12 19:05:31
第3課 心
我們上節課從能量講起,還是中醫的一個“內求觀”,不是向外求的,人體有自身的能量,這種能量是通過“心腎相交”的形式來完成的。講完心腎相交,又講心藏神,就是說人體有一個自主系統,自身就能夠達成心腎相交,只是由于人有自主意識,所以說心腎不交的人越來越多,是不是?這還是神的作用,神沒有守住。
下面我們用中醫的思維講心和腎,心和腎這兩個臟器很重要。
先講心,先看《黃帝內經》上是怎么說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它是什么意思呢?我的看法是學習古文就要咬文嚼字,在每一個字上都要下功夫。君主是不是好理解?我們之前講心是皇帝,權力是最大的,能量是最大的。對一個國家來說,古時候皇帝權力最大,他要做一個明君。
這個明君的“明”是什么意思?這個明,其實有好多種解釋。其中一個就是指智慧、明了,有沒有智慧就是指對一件事情明白不明白。我覺得在經典上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就是《大學》開篇的“在明明德”,什么意思?這兩個“明”包含兩層意思,第一個“明”,就是你要明白,要有智慧,要明了。第二個“明”,關鍵是“明德”這兩個字?!懊鞯隆笔鞘裁匆馑??道是無的,你看不見的,但是我們怎么去認識道呢?古代的學問,都是在道的層面,不是在術的層面,就是說它雖然是無的,但是它生了“一”,這個“一”就是德。道是無形無相的,你沒辦法去認識它,但是道生成了“一”以后,它反映出了德的光芒,你就能夠看得到,是不是?所以第二個“明”就是光明的意思,也就是德所發出的光亮、光明,你能夠看得到,你能夠明白,或者說你能夠了解,你要去掌握,這就是“在明明德”,說白了,這句話也就是悟道的意思。所以說“在明明德”就包含兩層意思,一個是智慧,一個是光明,通過德所發出的光芒來認識道。
說到這個就多說兩句,我看好多同學在學古文化,這些開悟的圣人是沒有區別的,所有的認識都是一樣的,沒有什么儒釋道之分。你說佛陀開悟和孔子開悟一樣嗎?其實是一樣的。我只是談我的理解,供你們去參考。你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下句話是什么?是“在親民”。親民是干什么?就是你開悟以后,要去普度眾生,自度度人。明白這些后,你就不能跑到深山里去一坐,當阿羅漢去了,是不是啊?你要度眾生,要親民。所以你看佛陀講的和孔子講的儒家思想,是不是都是一樣的?然后是“止于至善”,在佛教里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個大同世界,這是他們的終極目標,止于至善。
所以這兩個“明”就包括這兩個意思。那么一個明君要明白什么樣的智慧?你看學中醫和學這些都是一樣的,天道有個什么規律?在上者親下,你當皇帝,你要去親民,不能高高在上,用現在的話說,你不要脫離群眾,不要像晉惠帝,老百姓都吃不上飯了,還說“何不食肉糜”。所以天道的規律就是在上的要親下,你看這個規律和我們中醫多相似啊,其實這說的就是心腎相交。
有同學問我,心是火,怎么和水去相交?因為天道的規律就是這樣。每年到立春時候,需要做什么工作讓天下來和地去相交嗎?不需要,在上的親下,在下的親上,這是規律,這是天道。所以說在人身上,心腎就是相交的,但是為什么心腎不交的人越來越多呢?心神太散了,人有主觀意識,想得太多了。
你們學《上古天真論》,都知道古時候人很質樸,也沒那么多想法,有電視機是20世紀80年代,以前沒電視機的時候,人干什么去???天天晚上吃完飯,天一黑就睡了,腦子哪里想那么多。
要成為明君,就要有智慧。光有智慧行不行?你做一個明君,還要什么?要有強大的力量。用我們中醫的話來說,就是陽氣要足。你看歷史上朝代的滅亡,第一是皇帝不智慧,脫離群眾;第二就是皇帝太懦弱,特別是那些當宰相、當大臣的,一看這個皇帝還不如他呢,不如趕快取而代之算了。太懦弱、沒能力,用中醫的話說就是陽氣不足。
中醫的思維認為心有病,是什么有???大家可以想想,現在心臟病有多少種?誰能統計出來?是不是統計不出來?但是你說我們中醫智慧不智慧?我們中醫認為心臟病就有兩種,一種是心腎不交,我們之前講的心腎不交有四種情況,還記得不記得?我們回顧一下,是心火獨亢、陰虛火旺、上熱下寒,還有陰陽兩虛。
所以說第一種情況就是沒有智慧,這個心臟病就是心腎不交。你看看現在,社會雖然很發達,有錢了,但是有智慧沒智慧?。吭S多人越來越沒智慧了,他們都不知道去掙錢、去工作是為了什么,整天心神馳越,神不安定。所以我說現在是一個讓人覺醒的時代,你看現在的人學傳統文化的、靜心打坐的越來越多了。
第一種心腎不交,第二種是什么呢?心是陽氣之府,人體所有的陽氣都儲存在心里面,所以它既叫陽氣之府,也叫清凈之府,道家就叫清凈之府,也就是說,它這個陽氣受不了一點陰邪的侵襲,“心為清凈君,絲毫不染塵”。所以第二種情況,就是說心是陽氣之府、清凈之府,受到一點濁陰的侵犯,都會出現心臟疾病,這就是我們中醫的認識。今天主要講這個,就是濁陰是怎么侵犯心臟的,我們中醫是怎么認識的。
心臟是怎么讓濁陰侵襲的呢?一個是外,任何事情都有外因和內因,外因都有什么?外邪。外邪都有什么邪?風寒暑濕燥火,但主要影響心臟的是什么?心臟為陽氣之府,凡是陰邪,都容易侵犯心臟,所以說寒和濕是比較容易侵犯心臟的,風邪也容易。
舉個例子,有的老年人,夏天在地里干活兒,出一身汗,進了一個超市,空調很冷,一進去冷氣一吹,突然心絞痛犯了,為什么呢?心臟猛地受到寒邪、風邪的侵襲,猛地一收縮,就發生心臟病了。
是不是濕邪也容易誘發心臟病?。磕戏綕駳獗容^重,在很潮濕的季節,到很潮濕的地方去,濕邪侵犯心臟,也會造成心臟的突然收縮,這很好理解吧。
那內在的因素呢?關鍵是內在的因素,這點是中醫的認識,就是哪個臟腑對心臟侵害最大。是脾和胃,沒想到吧?我就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么是脾和胃。
現在去醫院檢查,是不是常會查出血脂高、膽固醇高、血液比較黏稠、血壓高,然后說什么冠狀動脈硬化、哪條血管都堵住了,這是什么原因?這是說你血液里的垃圾太多了,那這個垃圾是怎么來的呢?是脾沒搞好,脾是主運化的。
昨天我們還在和大家聊這個事情,我說現在很多病都是吃出來的,不管吃的是什么東西,只要它沒運化,就會生成垃圾,我們中醫叫痰濕,痰濕很大一部分會儲存在你的血管內。所以在上中醫課的時候,我經常說,所有血管里的問題、血液的問題,都是脾出了問題。這句話得記下來。當然,我們中醫也要借助西醫的一些檢查,你們要去西醫院一檢查,血脂高、膽固醇高,特別是尿酸高、痛風等,西醫也知道,痛風是吃出來的病,你們要管住嘴。在我們中醫看來都是脾出問題了,我們中醫會用健脾的方法,讓你的脾胃強健起來。
我們有很多這方面的例證。舉個例子,有一味中成藥,附子理中丸。當然秋天這個季節不太適合吃,每到夏至的時候,我會給大家推薦,從夏至的時候吃附子理中丸,這個藥就是溫陽健脾的藥。一般人認為溫陽健脾藥是治什么的?治脾胃的。如果肚子痛、腹瀉了,吃點附子理中丸就好了,這藥特別適合夏天吃。這是第一層的認識,短期內確實是很有效的,很多同學可能吃過。最關鍵就是,它既然是溫陽健脾的,經過一段時間,脾胃運化好以后,它能把血液里的垃圾清除掉,這一點是一般人沒有認識到的,如果不學中醫是認識不到它有清理垃圾作用的。
有好多脾胃弱的人,因血壓高、心臟病來看病,我們通過辨證,發現他脾胃差,就讓他長期吃附子理中丸。這個藥要長期吃,短期不可以,不像感冒發燒,你吃兩三天藥就行。我們見過很多患者,長期吃附子理中丸,血壓降下來了,同時心臟病也改善了。明白這個道理了嗎?就是說去健脾,附子理中丸是代表方。這也并不是說所有人都要吃附子理中丸,我們說它是代表方,是溫陽健脾的。
一般怎么證明你體內有沒有垃圾、寒濕呢?你們要是愿意試試可以去吃,這個藥特別適合夏天吃。好多人吃了這個藥以后就開始拉肚子,我可以跟你講,你只要吃附子理中丸拉肚子,肯定就是對癥的。為什么?因為這個藥是很溫熱、溫燥的,你要是吃了拉肚,就證明你體內寒氣太重、寒濕太重,它在給你排出來。但是如果吃了以后便秘,那你就不要吃了。
脾出了問題運化不了,血液里的垃圾越來越多,對心臟造成侵犯。血液里垃圾越來越多,是不是就把血管堵了,把心臟的通道堵了,是不是就發生冠心病了?所以說中醫是很講道理的。那和胃有什么關系呢?和胃的關系就更緊密了。這種反映在脾還慢一些,在胃就比較快了。每年都有這樣的報道,是不是?今年也有,一個籃球運動員打完比賽以后很熱,喝了好幾瓶冰飲,喝完以后突然猝死了,為什么?
胃是主降的,吃了這些冰的、寒的東西,胃氣就不降,就往上沖,上沖就會壓迫你的心臟,讓你的心臟收縮,劇烈收縮,我們中醫叫胸痹,中醫有個病叫胸痹心痛,然后這個人就突然心絞痛。所以說我們中醫就是這種認識,這些情況都是臨床經常見到的,你們也都經常看到,是不是?你想家里的老年人,是不是到一定年齡得冠心病的比較多。這種情況下我們會勸他注意飲食。現在有很多錯誤觀點,兒女孝順父母,總想讓他多吃點,吃好的,是不是?我以前也是這種理念,一回家趕快去飯店給父母點一桌好吃的。我現在不這樣了,我再三跟他們說“你可要少吃點,最好是吃素,晚上只喝點粥就行了”,現在他們也聽了。
我們中醫講的寒涼,一個是溫度上,再一個是性質上。很多人都是看表象,看溫度上的,有人說我反正沒吃冰淇淋,沒喝冰飲料,但是他們往往忽視了性質上的。性質上的是什么?我們中醫認為大部分的水果、牛奶、海鮮等,都是寒性的。大閘蟹是很寒的,把它蒸熟了,吃時還要用姜去除一下寒性。我們見過很多吃大閘蟹就拉肚子、過敏、犯心臟病的,所以大家最要重視什么,你要關注在性質上是寒涼的。
怎么判斷寒熱性質?很好理解。中醫一個是看它生長的環境,水里的就是寒性的;再一個你看它的體能,跑得越快,陽氣越盛,如果是在地上跑的,那都是熱性了,天上飛的就更熱,它都能飛上天了,它就更熱,陽氣足嘛。
學了中醫以后你要知道,不要認為補了100克蛋白質,它就到你身里了,很可能這100克蛋白質90%變成了垃圾。中醫考慮你的脾胃強壯不強壯,你完全吸收了沒有。
所以一個是心腎不交,一個是濁陰侵犯,我們分析了在外面的,有外邪,在內的,有脾胃的垃圾,這個都理解了吧。
其實我覺得中醫是介于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間的一種科學,所以說,往上,它能夠到形而上的東西;在下,也能夠到形而下的東西,氣的東西。所以你推而廣之,心臟為陽氣之府,它不能得到濁陰的侵犯。我們剛才講的都是有形的,不管是寒邪呀,吃冰的東西呀,都是有形的,那么推而廣之,無形的可不可以?無形的肯定也可以,那就是不良情緒。也就是說這個人,長期有這種負面情緒,就像現代人說的負能量,腦子里長期有一種壞想法,有一種不好的意念,會不會得心臟???肯定會嘛,腦子里整天想一些不好的想法,時間一長,什么心悸、心痛、心慌就出來了。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王鳳儀講病,他認為所有的病都是情志病,都是性沒改變,都是心理作用。不良情緒是屬于陰的,我們也見過很多人總是有一些壞的想法,總是消極的,不是很陽光,是不是?心臟在情志當中是屬喜的,所以人要經常保持腦子里多些正面的東西,不要有一些不良的東西。
日本有個江本勝博士,寫了一本《水知道答案》,我覺得他的貢獻非常大。他研究指出,一個人在不良情緒里,人體的水結構就發生改變了。就是一個植物,你經常贊美它,它會開得越來越好,你整天去詛咒他,它就長不好,《水知道答案》是不是和這個說的意思是一樣的?
我們中醫特別重視情志、重視心理,要讓人保持良好的心理。我覺得中國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孔子說:“詩三百(也就是《詩經》),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就是別有邪念,別有不好的想法。從孔子的這句話,我又想到了佛陀有一句話叫“善護念”,每個人都要看護好自己念頭。
其實可以說無形的東西是影響人一生的。我可以這么講,很多你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都是次要的,最主要是一些無形的東西。
我們經常會碰到這種說教或是名言,比如說一個人總是高興,總是笑,他的命運不會差的,這種人也不容易生病,所以說“愛笑的人命運好”,是不是?如果經常有一些不良的情緒,抱怨呀,仇恨呀,是不是這個人早晚會生病,真是這樣子。
這下能明白了吧?心臟為陽氣之府,它容不下一點濁陰的侵犯,就像剛開始我寫的兩句話“心是清凈君,絲毫不染塵”,小到影響你的健康,大到影響你的命運。
你看我們中醫是不是很簡單?現在西醫所說的心臟病不知道有多少種,我覺得要有上千種,以后還會有很多,科學越發展,發現心臟病的種類越多。我們中醫就用這兩種病概括了,所有的心臟病都逃不出這兩個概念,都逃不出這兩個范疇,中醫是一種整體觀、整體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