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經典導讀:新世紀第二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胡真 王明強主編
- 706字
- 2024-06-14 19:14:37
《黍離》
【主旨】抒發故國之思。
【原文】
彼黍(1)離離(2),彼稷(3)之苗。行邁(4)靡靡(5),中心(6)搖搖(7)。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8)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9)。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注釋】
(1)黍:谷物名,一般認為是黃米。
(2)離離:繁茂。
(3)稷:谷物名,即高粱。
(4)行邁:行走。
(5)靡靡:步行緩慢的樣子。
(6)中心:心中。
(7)搖搖:心神不安的樣子。
(8)悠悠:遙遠的樣子。
(9)噎(yē):郁結而氣逆不能呼吸。
【讀解】
這首詩選自《國風·王風》,描寫西周故都的荒涼景象,抒發詩人強烈的故國之思。《毛詩》序曰:“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黍離之悲”成為后世表達亡國哀思的一個成語。
全詩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結構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時間的表現形式完成時間流逝、情景轉換、心緒壓抑三個方面的發展,在循環往復之間表現出主人公不勝憂郁之狀。每章開頭兩句以“彼黍離離”的景物描寫起興,以黍稷的蓬勃茂盛來反襯西周宗廟宮室的荒涼。三四句寫詩人面對滿目凄涼的景象,悲從中來,心智迷亂。接著以反復對比的手法,抒發詩人心中的憂傷。結句發出悲嘆,悲愴之情達到高潮。作者憂國憂民,傷時憫亂,最后向天發問:這種歷史悲劇是誰造成的?誰來承擔西周滅亡的歷史責任?詩的作者非常清楚,但是他不把問題的答案明確說出,而是采用質問的方式,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