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經典導讀:新世紀第二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胡真 王明強主編
- 938字
- 2024-06-14 19:14:32
一、國學乃中華固有之學術
關于國學的定義,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有統一明確的界定。
漢語文獻中“國學”這個詞最早見于《周禮》,其后的《漢書》《后漢書》《晉書》中都出現過。只是“國學”這個詞最初的意思是指“國立學校”。
“五四運動”前后,“國學”成為一個與西學相對應的詞。義和團運動之后,西方文化開始傳入中國。國內一些研究經史的學者既希望與新傳入中國的西學區別開,又不屑以舊學之名稱我固有之學術,于是鄧實(1877—1951)等人創辦發行宣傳中國文化的雜志,并將其命名為《國粹學報》,以與西來之學術相抗。繼則有更多有識之士擔心“國粹”被歐風美雨吹掉,于是致力“整理國故”,以保存中華文化。1905年,劉師培(1884—1919)等人在上海成立“國學扶輪社”。此后,無錫、杭州、成都等地也陸續出現“國學會”或“國學保存會”一類的組織,掀起了一場國學運動。章太炎(1869—1936)于1906年喊出“以國粹激動種性”的口號,主持“國學講習會”,將其講授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結集出版為《國故論衡》;又于1922年在蘇州講授“國學”,出版《國學概論》。胡適(1891—1962)把研究傳統文化叫作“治國學”,并親自在“治國學”領域進行一系列有積極意義的探索。顯然,那時的學者以“國學”來標示中國傳統文化,以與新進西方之學相區別。國學乃中華“固有之學術”。
現代意義的“國學”,一般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說為根基,涵蓋后期各朝各代的中華思想文化與學術。“國學”乃中華學術之簡稱。
廣義上講,國學包括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思想文化和學術體系。中國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書畫、音樂、建筑等,都屬于國學范疇。狹義上,國學單指中國古代學術。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以及同時期的先秦詩經楚辭、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及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思想文化體系。這些思想文化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中華民族如何認識自然、怎樣看待社會、如何做事做人、怎樣治理國家等,對后人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國學”成為獨具中華民族特點且自成體系的中華文化形態,是中國固有的文化傳統、人文理念和認知方法的總合。“國學”堪稱中華民族思想智慧之大成。
- 醫學倫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皮膚性病學(第2版)
- 醫學影像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手外科手術并發癥及其對策
- 護理健康教育:新世紀第二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藥鑒定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OSAHS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
- 藥用植物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胃癌診療指南2019
- 刺法灸法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藥炮制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口腔修復體制作·技能操作
- 醫學影像物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科醫生培訓規劃教材 社區護理
- 中醫護理技術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