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脈辨證治專病(第2版)
- 李士懋 田淑霄
- 5字
- 2024-06-14 18:28:49
第一章 冠心病
第一節 概述
一、冠心病辨證論治的總體思路
冠心病可導致心絞痛、心功能不全、心梗、心衰、休克、心律不齊,以及室壁瘤、猝死等。急性心衰、休克、猝死等在門診很難遇到,多見的是冠心病心絞痛、心功能不全、心律不齊、慢性心衰等。這類患者常見的主癥有心前區疼痛、胸悶喘憋、心悸、短氣等,我就是根據這些癥狀,結合脈舌神色進行辨證論治,其中尤以脈診為重。
(一)疼痛
疼痛的根本原因是氣血不通,即“通則不痛,不通則痛”。
氣血為何不通?可分為虛實兩大類,即:邪阻與正虛。邪氣阻遏,氣血不通而痛;正氣虛餒,無力運行,亦可致氣血不通而痛。
阻遏氣血運行之邪,包括六淫、七情及內生五邪。正虛包括陰陽氣血之虛衰。尚有虛實相兼者,既有正虛,又兼邪實。
除心本身病變引發疼痛之外,尚有其他臟腑的病變傳于心而引發的疼痛。治病必求其本,由他臟而引發冠心病者,以治他臟為主。
(二)胸悶、喘憋、短氣
胸悶、喘憋、短氣的原因,緣于氣機不能暢達,升降出入乖戾。導致氣機不暢的原因,無外虛實兩類。實者,邪阻氣機而不暢;虛者,正虛無力運行而不暢;尚有正虛邪實及臟腑傳變者,其分析的思路亦如疼痛。
(三)心悸
心悸亦不外虛實兩大類,實者,邪擾于心而心悸;虛者,心無所倚而心悸,總的思路亦如疼痛。
綜上分析,各種因素交織,紛紜繁雜,所以中醫對冠心病的治療,難以用一方一法統治所有患者,更不是一個活血化瘀就可以包打天下。而且,中醫認為疾病是不斷運動變化的過程,病在變,方藥亦當相應而變,才能謹守病機,鮮有一張方子吃到底的。總之,方無定方,法無定法,因人而異,謹守病機,辨證論治。
辨證大要,在于分清虛實,正如景岳云:“千病萬病,無外虛實;千藥萬藥,不逾補瀉。”虛實之要,在于脈之沉取有力無力。脈以沉為本,以沉為根。沉而有力為實,沉而無力為虛。若過于強勁之脈,反是胃氣已絕之真臟脈,不以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