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普適方巧治常見病
- 胡代祿等編著
- 1352字
- 2024-06-14 18:04:13
(二)各家經驗舉隅
柴葛解肌湯為明代陶華所創,功擅解表清熱,用治感冒發熱,收效甚捷,往往一劑即汗出熱退,陶氏也因此而獲得“陶一貼”的美譽。此方可用治四時感冒。茲舉三則。
1.李國平
柴葛解肌湯是治療四時感冒的良方,我用本方隨證加減,已治療50多例四時感冒患者,無不應手取效。
如患者吳某,于冬月患重感冒,輾轉延醫調治無效,邀余診治。其癥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頸項強急,咽干口燥,遍身骨節作痛,心煩欲嘔,乍寒乍熱,身倦無力。望診:顏面紅赤,舌苔薄白;聞診:語聲壯厲,呼吸息粗;切診:六脈均浮數有力,體溫38.5℃。證屬風寒之邪襲入經絡肌膚所致,治宜祛風散寒、疏經通絡之法,柴葛解肌湯加減。
處方:柴胡15g,葛根15g,羌活15g,麻黃10g,桔梗10g,黃芩10g,生石膏15g,制半夏10g,白芍10g,生姜3片,甘草10g。
服藥1劑,患者汗出熱退,脈靜身涼,體溫下降至36.7℃,唯覺咽干口渴,尚有輕微不適感。遂依前方減麻黃;加麥冬15g,天花粉15g。再服1劑,其病霍然而愈。
總之,只要辨證準確,靈活加減,證藥相符,每可收到1劑知、2劑已的療效,真不愧為四時感冒之良方。[夏洪生.北方醫話.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2.余國俊
加味柴葛解肌湯方:柴胡25g,葛根30g,白芷10g,羌活10g,生石膏30g,桔梗10g,甘草5g,白芍15g,青蒿15g,仙鶴草30g,生姜10g,大棗10g。
本方即柴葛解肌湯加青蒿、仙鶴草,準確地針對小兒感冒的基本病機——客寒包火,頗能同時兼顧外感高熱的表、里和半表半里三個病理層次,從而發越之、清透之、引領之,直令外感高熱無所遁形。余加善于深入營分之青蒿,以搜剔蘊伏深藏之邪熱;加民間治療勞傷羸弱的仙鶴草,取其扶正力宏而不留邪。
余初業醫時,治療小兒感冒高熱遵循中醫教材,鑿分風寒、風熱;又盲從溫病學派,常用桑菊飲、銀翹散,多無效驗。亦有藥后暫時熱退者,但藥性一過,高熱又起。偶然想到柴葛解肌湯,此方是陶華用來代替葛根湯的,治療太陽、陽明經病的惡寒漸輕,身熱增盛,頭痛肢楚,目痛鼻干,心煩不眠,眼眶脹痛等癥。這一派客寒包火的癥狀,小兒感冒高熱者多有之。于是試用本方,有時竟獲“半劑知,一劑已”之高效。
小兒感冒高熱,純屬風寒或風熱者比較少見,而以外寒內熱,即客寒包火者居多。
治療小兒感冒高熱,純用辛溫發表(麻黃湯、荊防敗毒散),外寒雖去,內熱復熾;純用辛涼清解(桑菊飲、銀翹散之類),則外寒留戀,內熱亦無出路。唯主用辛溫配辛寒,開通玄府,清透積熱;輔以樞轉升提,引熱外出;佐以酸甘化陰,和營泄熱;且匡扶正氣,“先安未受邪之地”(葉天士語),方能“畢其功于一役”。而加味柴葛解肌湯,便完全契合這一法度。[余國俊.余國俊中醫師承講記.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9]
3.宿勤學
許某,男,8歲。感冒高熱7天,醫院檢查其血常規和胸片都沒有發現異常。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高熱。先后應用退熱藥、抗病毒藥、抗生素和激素,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高熱退而復升,反復不愈。查體溫38.5℃,患兒略胖,面紅口干,喜喝水,精神疲憊,納差,小便一般,大便略干,舌苔薄白略黃,脈浮數。處方柴葛解肌湯。
柴胡25g,葛根30g,羌活6g,生石膏30g,黃芩10g,桔梗10g,白芍10g,甘草6g,生姜6g,金銀花10g,炒萊菔子10g。
服1劑微汗出而高熱退,復服竹葉石膏湯加金銀花3劑善后,高熱再沒有反復而愈。[宿勤學.杏林微蘊——江湖郎中臨證實錄.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