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中醫(yī)藥保健手冊(周口市緊密型醫(yī)共體建設(shè)中醫(yī)藥系列叢書)
- 龔廣峰主編
- 10字
- 2024-06-12 19:12:10
一、經(jīng)絡(luò)腧穴基本知識
(一)常用腧穴定位與功效
1.穴位測量法
(1)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
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屈曲時,中節(jié)橈(內(nèi))側(cè)兩端紋頭之間為1寸。
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關(guān)節(jié)的寬度作為1寸。
橫指同身寸法:將四指并攏,以中指第二節(jié)橫紋處為準,四指的寬度為3寸,又稱“一夫法”。

(2)頭部直寸、骨度折量寸

2.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1)列缺
定位:前臂橈側(cè)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1.5寸。
簡易取穴:兩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壓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食指指尖到達處。
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腕痛,偏頭痛,項強。
(2)少商
定位:人體的手拇指末節(jié)橈側(cè),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腫痛,中風,昏迷。

(3)商陽
定位:人體的手食指末節(jié)橈側(cè),距指甲角0.1寸。
主治:耳聾,牙痛,咽喉腫痛,頰腫,手指麻木,昏迷。
(4)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之間,第2掌骨橈側(cè)的中點處。
簡易取穴:拇指食指并攏,第1、2掌骨間背側(cè)肌肉最高處。
主治:頭痛,眩暈,齒痛,口眼?斜,上肢不遂。
(5)手三里
定位:在前臂背面橈側(c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
簡易取穴:屈肘取穴,在肘橫紋頭下3橫指處。
主治:齒痛,手臂麻痛,肘攣不伸,上肢不遂,腹脹,吐瀉。
(6)曲池
定位:在肘橫紋外側(cè)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簡易取穴:肘關(guān)節(jié)彎曲最大程度,肘橫紋細縫靠近肘尖的部位。
主治:咽喉腫痛,齒痛,手臂腫痛,上肢不遂,腹痛,吐瀉。
(7)迎香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簡易取穴:鼻翼旁邊凹陷處。
主治:鼻塞,鼻出血,鼻淵,口眼?斜,面麻,面腫。

(8)頰車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面頰部,下頜角上方,約一橫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簡易取穴:咬牙,面部咬肌凸起最高處。
主治:口眼?斜,頰腫,齒痛,牙關(guān)緊閉。
(9)天樞
定位:臍中旁開2寸。
簡易取穴:仰臥,人體中腹部,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
主治:腹痛,腹脹,腸鳴,泄瀉,痢疾,便秘,繞臍切痛,水腫,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帶下,腸梗阻,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

(10)犢鼻
定位: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cè)凹陷中。
簡易取穴:坐位,屈膝90°,膝蓋下面外側(cè)凹陷處(外膝眼)。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腳氣。
(11)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外側(cè),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簡易取穴:站位彎腰,同側(cè)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處。
主治:膝痛,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泄瀉,便秘,痢疾,癲狂,中風,疳積,身體羸瘦。
(12)三陰交
定位:在小腿內(nèi)側(cè),當足內(nèi)踝尖上3寸,脛骨內(nèi)側(cè)緣后方。
簡易取穴:正坐或仰臥,脛骨內(nèi)側(cè)后緣,內(nèi)踝尖直上4橫指。
主治:下肢痿痹,腸鳴腹脹,泄瀉,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經(jīng)閉,痛經(jīng),陰挺,不孕,滯產(chǎn),小便不利,遺尿,遺精,陽痿,失眠。
(13)陰陵泉
定位:在小腿內(nèi)側(cè),當脛骨內(nèi)髁后下方凹陷處。
主治:腹脹,腹瀉,黃疸,小便不利,尿失禁,水腫。

(14)血海
定位:屈膝取穴。在大腿內(nèi)側(cè),髕骨內(nèi)側(cè)端上2寸,當股內(nèi)側(cè)肌隆起處。
簡易取穴:屈膝90°,手覆于膝蓋上,拇指與其他四指成45°,拇指尖處。
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膝關(guān)節(jié)疼痛、貧血、風疹、癮疹、濕疹、皮膚瘙癢、更年期綜合征等。
(15)極泉
定位: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主治:上肢癱瘓,心痛,胸悶,脅肋疼痛,肩臂疼痛,咽干。
(16)神門
定位:在腕部,腕掌側(cè)橫紋尺側(cè)端,尺側(cè)腕屈肌腱的橈側(cè)凹陷處。
主治:心痛,心煩,健忘失眠,驚悸怔忡,癡呆,癲癇。
(17)天宗
定位:在肩胛岡中點與肩胛骨下角之間連線上,當上、中1/3交點凹陷中,與第4胸椎棘突下間平齊。
主治: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軟組織損傷,肘臂外后側(cè)痛,上肢不舉,頸項頰頷腫痛。

(18)聽宮
定位:在面部,耳屏正中與下頜骨髁突之間的凹陷中。
主治:耳鳴,耳聾,齒痛。
(19)睛明
定位:在面部,目內(nèi)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簡易取穴:正坐閉眼,內(nèi)側(cè)眼角稍上方。
主治:目赤腫痛,目眩,流淚,視物不明,近視,夜盲,色盲。
(20)肺俞
定位: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
主治: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氣管炎、肺結(jié)核等。
(21)心俞
定位: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
主治:驚悸、失眠、健忘、癲癇等心與神志病變。
(22)肝俞
定位: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
主治:黃疸,脅痛,脊背痛,目視不明,夜盲,眩暈。
(23)胃俞
定位: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
主治: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胃潰瘍、胃炎、胃痙攣、嘔吐、惡心。
(24)腎俞
定位:在背部,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處。
主治:遺尿,遺精,陽痿,水腫,耳鳴,耳聾,腰痛。
(25)膀胱俞
定位:在骶部,當骶正中脊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簡易取穴:兩側(cè)髂嵴連線與脊柱交點,往下3個椎體旁開1.5寸。
主治:腰脊強痛,腹痛,泄瀉,便秘,癃閉,遺尿。
(26)委中
定位: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與半腱肌的中間。
簡易取穴:腘橫紋中點處。
主治:腘筋攣急,下肢痿痹,腰痛,半身不遂,腹痛,吐瀉,遺尿,小便不利。
(27)承山
定位:俯臥。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xiàn)尖角凹陷處。
簡易取穴:腘橫紋中點與外踝尖連線的中央。
主治:腰腿拘急,疼痛,痔疾,便秘。
(28)昆侖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簡易取穴:正坐垂足著地,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主治:腳踝腫痛,腰骶疼痛,頭痛,項強,目眩,驚癇,難產(chǎn)。
(29)涌泉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時前部凹陷處,約足底2、3趾蹼緣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
簡易取穴: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
主治:下肢癱瘓,頭頂痛,頭暈,目眩,失眠,咽喉痛,失音,小兒驚風,癲狂,癔病,昏厥,中暑。
(30)太溪
定位:足踝區(qū),內(nèi)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內(nèi)踝腫痛,消渴,小便頻數(shù),便秘。
(31)內(nèi)關(guān)
定位:在前臂掌側(cè),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肌腱之間。
簡易取穴:微屈腕握拳,掌側(cè)腕橫紋上2寸,兩筋間。
主治:心悸,胸悶,胃痛,嘔吐,呃逆,失眠,頭痛,癲癇,癔病,熱病,肘臂攣痛。
(32)勞宮
定位:在手掌心,當?shù)?、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
簡易取穴:屈指握拳,中指指尖壓在掌心處。
主治:心痛,中風昏迷,癲狂,中暑,鵝掌風,口瘡,口臭。
(33)外關(guān)
定位:在前臂背側(cè),當陽池與肘尖之間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當尺骨與橈骨之間。
簡易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橫紋中點直上3橫指,前臂兩骨頭之間凹陷處。
主治:胸脅痛,上肢痛,頭痛,耳鳴,耳聾,熱病。
(34)翳風
定位:在耳垂后耳根部,顳骨乳突與下頜骨下頜支后緣間凹陷處。
簡易取穴:頭偏向一側(cè),耳垂下壓所覆蓋范圍中的凹陷處。(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主治:耳鳴,耳聾,口眼?斜,牙痛,瘰疬,暴喑。
(35)肩
定位:在肩髃后方,當臂外展時,于肩峰后下方呈現(xiàn)凹陷處。
主治:肩臂痛,肩重不能舉,中風癱瘓。
(36)風池
定位: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簡易取穴:后枕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與耳垂平齊處。
主治:頭痛眩暈,頸項強痛,耳鳴,中風,口眼?斜,感冒。
(37)陽陵泉
定位:仰臥或側(cè)臥。在小腿外側(cè),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主治:脅肋痛,口苦,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腫痛,腳氣。
(38)帶脈穴
定位:第11肋骨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肝經(jīng)章門穴下1.8寸處。
簡易取穴:腋中線與肚臍水平線相交處。
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宮內(nèi)膜炎、附件炎、盆腔炎、赤白帶下、痛經(jīng)、閉經(jīng)、腹痛、腰脅痛、疝氣等。
(39)太沖
定位:位于足背側(cè),第1、2跖骨結(jié)合部之前凹陷處。
主治:頭痛,眩暈,月經(jīng)不調(diào),癃閉,遺尿,小兒驚風,脅痛,腹脹,黃疸,嘔逆,咽痛嗌干,膝股內(nèi)側(cè)痛,足跗腫,下肢痿痹。
(40)環(huán)跳
定位:側(cè)臥屈股,股骨大轉(zhuǎn)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
簡易取穴:側(cè)臥,上腿彎曲,拇指橫紋按在股骨大轉(zhuǎn)子頭上,拇指指向脊柱,指尖所在凹陷處。
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坐骨神經(jīng)痛,髖關(guān)節(jié)及周圍軟組織疾病。
(41)命門
定位: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處。
主治:腰脊疼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遺尿,尿頻,泄瀉,遺精。
(42)風府
定位:在項部,當后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cè)斜方肌之間凹陷中。
主治:頭痛,眩暈,項強,中風不語,半身不遂,癲狂癇。
(43)大椎
定位:在后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簡易取穴:低頭,后頸部隆起最高點,下緣凹陷處。
主治:熱病,頭痛,頸項強痛,感冒,咳嗽,氣喘,風疹,癲癇。

(44)百會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中點。
簡易取穴:兩耳尖連線的中點。
主治:頭痛,眩暈,不寐,健忘,中風偏癱,泄瀉,癲癇。
(45)水溝
定位:仰臥或仰靠坐位。在面部,人中溝上1/3與中1/3交點處。
主治:中風,口眼?斜,腰背強痛,昏迷,暈厥,癲狂癇。
(46)素
定位:仰臥或仰靠坐位。在面部,當鼻尖的正中央。
主治:鼻淵,鼻出血,酒渣鼻,驚厥,昏迷,新生兒窒息。

(47)印堂
定位:在人體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
主治:頭痛,眩暈,失眠,結(jié)膜炎,鼻炎,額竇炎,面神經(jīng)麻痹,三叉神經(jīng)痛,小兒驚風。
(48)中極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
主治:產(chǎn)后及術(shù)后尿潴留,遺尿,尿頻,遺精,疝氣,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痛經(jīng),崩漏,子宮脫垂。
(49)關(guān)元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簡易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向下4橫指處。
主治:少腹痛,嘔吐,泄瀉,疝氣,遺精,陽痿,遺尿,尿閉,尿頻,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帶下,不孕,中風脫證,虛勞羸瘦。
(50)氣海
定位:仰臥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簡易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與關(guān)元連線的中點。
主治:腹痛,便秘,泄瀉,癃閉,遺尿,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不孕。
(51)神闕
定位:仰臥位。在腹部正中,臍中央。
主治:泄瀉,腹痛,脫肛,水腫,虛脫,中風脫證。

(52)上脘
定位: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5寸。
主治:胃痛,嘔吐,反胃,腹脹,癲癇。
(53)中脘
定位: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主治:胃痛,嘔吐,呃逆,吞酸,腹脹,腸鳴,泄瀉,黃疸。
(54)下脘
定位: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2寸。
主治:嘔吐,腹脹,腹痛,腸鳴,泄瀉,嘔吐,食谷不化,痞塊。
(55)膻中
定位: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真心痛,噎膈,嘔吐,乳癰。
(56)太陽
定位: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1橫指的凹陷處。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目眩,目澀,口眼?斜,牙痛。
(57)肩井
定位:在肩胛區(qū),第7頸椎棘突與肩峰最外側(cè)點連線的中點。
主治:肩臂痛,落枕。
(58)后溪
定位:在手內(nèi)側(cè),第5掌指關(guān)節(jié)尺側(cè)近端赤白肉際凹陷中。
主治:頭項強痛,落枕。

(59)率谷
定位:在頭部,耳尖直上入發(fā)際1.5寸。
主治:偏頭痛,眩暈。
(60)定喘
定位:俯臥位或正坐低頭,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處。
主治:哮喘,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百日咳,落枕,肩背痛。
(61)復溜
定位:在小腿部內(nèi)側(cè),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水腫,腹脹,泄瀉,盜汗,無汗或汗出不止,下肢痿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