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生,你該上線了:自媒體運營手冊請查收
- 安寧
- 16字
- 2024-06-12 18:42:58
第一章 醫生做科普,你需要“變身”
做科普,要先“降維”
六七年前,臺里的一位同事,也是一位知名醫學欄目的導演小姐姐突然找我,說:“弟弟,有個事兒,有一位院長要評院士了,需要演講。你不是經常給醫生講怎么講課,怎么科普嘛,能給院長講講嗎?”
說實話,有點“受驚”了。
我是經常給醫生做一些上節目前的語言輔導,也經常以評委的身份出席一些科普大賽,但對于要評院士的專家來說,他以往演講的經歷應該很多,難道還不會講?
當時找過來的,就是北京某三級公立醫院的院長。
我是抱有著一絲遲疑見到的這位院長。
雖然我經常給醫生朋友講如何做科普,但我何德何能,給要評院士的院長去講,這類專家之前從未出現在我的培訓備選名單里。
普通醫生因為忙于學習和日常事務,當眾說話有可能會略顯緊張,但院長會不擅長演講?有點不太可信,畢竟當眾說話也是領導的日常工作之一。
記得這位院長來到我的小工作室時是晚上六七點鐘,幾位科室的大夫也一起同行而來。待院長坐下后,我試探性地問了句:“您要不要來杯咖啡?”
院長說:“好的!”
“我這也有面包。”
“也行!”
院長幾口吃完,說:“開始吧!”
助手開始拿出了講稿和PPT(演示文稿)。
我心里嘀咕:這評院士跟高考也差不多呀,廢寢忘食的,晚飯都沒時間吃。
院長將準備的演講從頭到尾展示了一遍,我問了第一個問題:
“院長,我特想知道,您都評院士了,臺下坐的聽您演講的人是誰?”
院長說臺下會有各個學科的頂尖科學家、醫生。
“也就是說,您講的是肝膽,但臺下坐的會有各個領域的專家,可能對肝膽領域并不熟悉。”
“是的。”院長回答。
也是,都到評院士了,在專業領域的獨樹一幟,讓這個領域里沒有人能自上而下給你評判,周圍人能否聽得懂你的演講內容,至關重要。
于是當時我就建議他們團隊對演講稿和PPT進行修改。
核心思想是:“降維”。
這位院長是國際著名肝膽外科專家和肝臟移植專家、我國當代肝膽外科的領軍人之一,他首次提出的外科新理念,創立了所研究領域的外科范式,促進了當代外科理念和范式的革新。
對這位院長的PPT,我壓縮了關于各種肝膽術式的詳細講解和影像展示內容,擴充了他們團隊在西藏、新疆為肝包蟲患者做手術的故事內容。經過幾次修改,整個演講縮短了四分之一,內容也親切親和了很多,再加上他自己作為親歷者,富有“磁性”聲音的講述,整個演講由一個純學術分享,變成了一場有人情味和情懷的講演。
半年后得到消息,董院長成功當選當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想說即使到了評院士這個級別,聽眾對你所講的內容也很有可能一無所知,更何況在做科普的你,面對的更多的是對你所從事的領域完全陌生的“小白”,你還有必要“故作高深”嗎?
科普就需要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說對別人有吸引力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