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衛氣營血治法簡述

◎ 肖芳培

中醫治療溫熱病,多以溫病學說為依據。而溫熱病的產生,則被認為是由六淫之邪或癘氣侵入人體而成。

熱性病在不同的階段多有其共同的癥狀,加以分析、歸納,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或類型,這就是溫熱病衛、氣、營、血的傳變過程。

一、衛分病

溫熱病邪侵入人體,必先傷及衛分。所以衛分病是溫熱病的初期。其特點為發熱、惡風、頭痛身痛、少汗或無汗、鼻塞微渴、咽痛、咳嗽、舌苔薄白、脈浮數。常見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肺炎、麻疹等病的早期。

治法:辛涼解表,一般用銀翹散加減,咳嗽重者又宜桑菊飲加減。

二、氣分病

衛分病不解,邪入氣分,癥見發熱較高、不惡寒、汗出熱不解、口渴煩躁、面赤氣粗、苔黃、脈洪數。為熱性病發展期。

治法:清氣泄熱,宜白虎湯加減。若胃腸實熱,出現腹脹痛拒按、大便秘結或下利灼肛、煩躁譫語、潮熱自汗、苔黃燥或灰黑起刺、脈實有力等癥,可見于乙腦、傷寒、腹膜炎、胰腺炎、腸梗阻等病,宜用大承氣湯加味;若里熱夾濕,出現午后熱甚、汗出熱不退,身重胸悶、惡心、腹脹、表情淡漠、尿黃、大便溏、口渴少飲、苔黃膩、脈濡數,或身發白?,或黃疸,或神昏譫語,可見于傷寒、肝炎等病,宜甘露消毒丹或王氏連樸飲加減。

三、營分病

邪在氣分不解,陰液虧耗,病邪傳入營分。但也有發病即邪在營分的。其癥見高熱夜甚、口干不甚渴、躁擾不安甚則神昏譫語、斑疹隱隱、苔黃糙或干灰、舌質紅絳、脈細數。如乙腦、流腦以及嚴重化膿感染伴中毒癥狀者,均可出現此癥。

治法:清營泄熱,常用清營湯。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

四、血分病

為溫熱病的晚期,除有高熱夜甚、煩躁不寐、神昏譫語、口不甚渴等營分病證外,尤以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皮膚紫黑斑疹、狂躁抽搐、舌質紫絳、無苔、脈細數為特征。如急性化膿性感染伴嚴重中毒癥狀者,以及腸傷寒、粟粒性肺結核、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癥等病合并各種出血,均可出現此癥。

治法:涼血解毒,用清瘟敗毒散加減。神昏痙厥者,可加服紫雪丹。若熱傷真陰,溫熱久稽,而見虛煩不寐、口燥咽干、手足蠕動或抽搐、舌干絳少苔、脈虛數者,屬血虛生風,多見于熱性病后期,體液消耗較甚、電解質紊亂者,治宜養血息風,如大小定風珠及三甲復脈湯加減。

體會

1.清代葉天士、吳鞠通二人創造性地運用《內經》衛、氣、營、血和三焦理論,在仲景六經辨證論治法則的啟發下,提煉溫病學的辨證綱領,并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形成了溫病學說的體系。“溫病”的名稱,早在《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就有“民癘溫病”“溫病乃作”之說,它是多種熱性病的總稱,《難經》把它歸納到廣義傷寒之內,由于學術向前發展,后人根據實際情況,又把它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了獨立的溫病學說。

2.衛、氣、營、血是人體正常結構功能的一部分。《內經》早就提出了它的生理作用。四者都是出于谷氣,不過生化過程、分布情況和作用不同,如《素問·痹論》說:“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可知衛氣是人一身最外層,有護衛體表的作用。“氣”的意義非常廣泛,這里主要是指人體的真氣。《靈樞·刺節真邪》說:“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也。”可知它是水谷之氣與空氣合并而成,具有充養全身的功能,較衛分又進了一層。“營”有經營臟腑給養的作用,《素問·痹論》說:“……榮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于五臟、灑陳于六腑。”《靈樞·營衛生會》說:“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可知營是脈中的一部分,較衛、氣又有所深入。“血”與營同行脈中,不過生化過程不同。《靈樞·邪客》說:“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以營四末,內注五臟六腑。”這些都明確地指出:衛、氣、營、血均來源于谷氣,其分布情況有表里、內外、深淺的不同,但是它們又互相聯系,內外相貫,如環無端,共同維持人體的正常活動。

3.衛、氣、營、血的病變:六淫之邪侵入人體時,衛分首當其沖,故先有衛分的病理改變,病邪不解,逐漸深入,乃有氣分、營分、血分的病理變化。這種由淺入深的病理改變,自然形成了溫熱病在發展過程中四個階段的不同癥狀,以這種癥狀來分類,作為溫熱病的辨證綱領也是合乎邏輯的。但是有的溫熱病不按這種順序傳變,開始發病就在氣分或營血,這又叫作“伏邪”內發。還有兩分同時兼病等不定型變化,皆取決于人體的抵抗力以及病邪的性質。臨證時必須靈活掌握,不可拘泥。

4.衛氣營血與三焦及六經,都是一種劃分疾病類型的辨證治療方法,其理論均源于《內經》。將人體這些結構的病理改變,所表現出來的癥狀,作為疾病類型的辨證綱領,確是一大進步。它們三者雖然名稱不同,卻有互通之處。例如:邪在傷寒太陽經與上焦證和衛分的癥狀相似;邪入陽明經與中焦和氣分的癥狀相似;邪氣逗留氣分往來寒熱又與少陽證相似。此外《傷寒論》太陽病篇有“衛氣不共榮氣諧和”的證治,陽明病篇有胃氣不和的證治,少陽病篇有熱入血室的證治。同時溫病學還沿用了很多《傷寒論》的方劑。當然這不能說三者就是一體,可以合并為一。恰恰相反,這正說明了葉氏尊古而不泥于古,有獨創的精神。在衛、氣、營、血辨證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創立了很多方劑及治法,充實了傷寒六經的內容,是中醫學說向前發展的重要標志。因此既不能把三者截然分開,又不可孤立的對待,必須互相參照,聯系起來運用,才能進一步了解溫熱病的發展趨勢。

5.衛氣營血和三焦的病變,作為溫熱病的辨證綱領,是前人長期臨床實踐的總結,很有實用的價值。但因限于當時的歷史條件,對于很多疾病的鑒別還不具體,還必須用現代的科學知識和方法來整理提高,中西醫結合,取長補短,從而把對溫熱病的認識和診斷方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勒克县| 山西省| 苍梧县| 石泉县| 赣榆县| 衡东县| 宁波市| 永州市| 彰化县| 武山县| 孝义市| 和平区| 利辛县| 葵青区| 信丰县| 赤水市| 霍州市| 淮安市| 西乌珠穆沁旗| 昌吉市| 文昌市| 来宾市| 沐川县| 九龙坡区| 水城县| 惠水县| 乐业县| 方山县| 靖边县| 香港 | 南和县| 南宫市| 乌兰察布市| 静海县| 平安县| 西林县| 徐水县| 会昌县| 贵南县| 海阳市| 肇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