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壽宮又又又聚餐了。
陳昭家中錢多得沒地方燒了,又向來是個“豪奢”的性子,再打著官家仁德的幌子,便有了機會帶著延壽宮眾人吃頓好的。
豬肉腥臊,牛肉好吃...只是風險有些大。
跟上回一樣,這次吃的還是羊肉。
陳昭的心情很是不錯。
昨日的朝會,他又升官了!
現在是從七品上的朝散郎。
雖然幸進之臣的標簽還打在他的身上,但趙恒許他上朝了。
能在趙恒和相公們商議國事的時候旁觀,直接感受大宋這個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的脈搏,對陳昭的政治生涯大有裨益!
趙恒是真把陳昭當做未來的肱骨之臣在培養。
雖然一幫三四五十歲的大老爺們里混了個十七歲的少年郎進去,有點怪怪的。
但陳昭前面還有個十四歲的神童晏殊極受真宗寵愛。
他剛入朝的會兒,朝廷大禮,照著“祖宗規矩”,十五歲以下的少年或者老弱病幼都不能參加朝廷大禮。
只因晏殊好奇地問了一句能否旁觀,趙恒當即就無視禮制的同意了。
此等待遇,怕不是趙恒沒有兒子,就把晏殊當兒子養了吧?
“烤得差不多了,嘗嘗我的手藝。”陳昭將烤好的羊肉分發給周圍眾人。
在他邊上坐著的是王卓、楚狂、孟燁等一眾親信。
陳昭待人友善,但畢竟身份擺在那里,若是跟著工人坐在一塊,再怎么友善都會讓工人坐立難安。
他自然不會干這種掃興的事,工人們平日里做工已經很辛苦了,難得有機會,可得好好放松放松。
“陳宮使,你這調料是在哪買的?”
“開封周圍的黨項商人我找遍了都沒找到。”
楚狂那天嘗過一口后可是念念不忘,味精對這個時代的人們簡直是降維打擊。
“你能找得到就有鬼了!”陳昭在心里嘀咕一句,笑著說道:
“可能那黨項人回去進貨了吧,我一次性買了很多。”
“既然喜歡,趁現在多吃兩口,我也只有這點存貨了。”
接著問道:“楚狂,你有如此才學,不為國效力可惜了,明年的科舉還去嗎?”
宋初科舉考試的時間延續自唐朝,一年一次,偶爾二三年一次。
在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之前,北宋科舉的殿試采取末尾淘汰制,排名靠后的考生會被黜落。
楚狂就是殿試不中,在開封暫且住下,等下一次殿試時盤纏花完了,剛好遇到車濟為烏金造勢,又剛好遇到陳昭。
“去,當然去,我這次一定會中!”楚狂目光堅毅。
人如其名,他叫楚狂,人也很狂,州試、省試時,他如入無人之境,輕輕松松殺到殿試,本以為能“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汴州花。”結果落選了。
這對他可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只是他好面子,隱藏的好,沒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來,一直到進了延壽宮,被工人們積極向上的精神感染,才好了許多。
“如此甚好,我記得啟靈室馬上就要建好了,延壽宮的工作你能稍微放一放,科舉才是要緊事。”
啟靈室不像延壽宮,只需要能遮風避雨,堅實牢固就行了,再加上陳昭一口氣招了很多臨時工,馬上就能投入使用了。
“你考上了,可不是你一人的榮耀,延壽宮的大家都會以你為榮!”
陳昭叮囑道。
陳昭當然不會滿足于當一個小小的延壽宮使,也不會滿足于當一個不小的玉清昭應宮使,他可是成為做首相的男人!
既然要當首相,手下沒幾個有科舉功名的人說不過去吧?
韓琦的那句“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出自北宋名臣王铚的《默記》,主流史書并未記載。
此話存疑,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中窺的宋人對科舉功名的向往。
陳昭蔭補出身,王卓也只是個小吏員,字識得幾個,但讓他去科舉那就是在為難他。
孟燁有才華、腦子活,但志不在此。
偌大的延壽宮竟只有楚狂一人近幾年有希望考中科舉。
陳昭也只能將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宋朝“重文輕武”的戰略方針一直被人詬病,說是輕視了武人,導致官員失了血氣,被異族碾壓。
但宋遼戰爭打了二十五年,西夏還是黨項時,宋朝就陸陸續續地跟它打,一直打到哲宗朝,幾乎將西夏打得滅國。
大宋的文官也不能說盡是一群懦弱無能之輩,科舉選拔的人才還是有很大作用的。
那天談話,陳昭就發現楚狂對西北的黨項人十分感興趣。
這是件好事啊!
武將在北宋初期地位還行,但隨著楊延朗、康包裔等將領戰死,還有如李繼隆、曹彬這樣的名將去世后,北宋的武官現在活著的、比較出名的只有一個王超了。
武將之恥辱啊!
優秀將領的逝去了,只留下但像王超這樣不聽指揮、貪生怕死的武將活躍在趙恒眼前,并且為了不讓才簽訂盟約不久的北邊鄰居,發現王超是個草包,趙恒還得好吃好喝的招待他。
惡心啊!
也難怪北宋后來喜歡用文官領兵,讓文官學兵法,可比讓武官讀書有用多了。
像范雍、范仲淹、韓琦他們在西北不就干得挺好嗎。
有“啟靈室”的幫助,楚狂大概率能,不,是一定能高中進士。
到時候運作一下,把他派到西北去,先混個臉熟,然后陳昭再過去帶他刷波功勞,回到開封后,講話也更有分量了。
陳昭很清楚宋朝一直以來最大的敵人就是遼國,但西北那塊地方也同樣重要。
不僅是因為那是絲綢之路的途徑點,更重要的是靈州!
咸平五年(1002年)的時候,宋朝把靈州丟了!
那可是宋朝唯一的養馬地啊!
以后劍指遼國,發兵燕云的時候,沒有戰馬是萬萬不能滴。
楚狂的眼睛有些濕潤,延壽宮的大家一直待他很好,讓他這個浪蕩子對這兒也有了一絲家的依戀。
“好好干,某這幾日再到開封尋一尋那賣調料的黨項商人,有消息就告訴你。”陳昭繼續忽悠著,在楚狂的心里埋下一顆種子。
多年以后,黨項人看著兵臨城下的宋軍,大概率不會相信這是一包調料引發的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