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進縣買房 衙門詭案
- 大明首輔從庶吉士開始
- 坐小孩那桌兒
- 2594字
- 2024-06-12 13:00:00
城門外的守衛查過車夫的駕駛文書,又得知車中坐著的是進士老爺,自不敢再攔。
父子兩人進城后,先是找了個地方,叫上車夫一起吃了午飯,再去找房牙談買房子的事。
“不知道徐老爺是想要買什么樣的房子?”
“你這手頭上,都有些什么房?可都是修好了,能夠直接搬進來的住的?”
徐正卿對于這個時代的房地產不怎么了解,先前讓知縣大人推薦了位房牙,正好可以了解一下。
他可不要那種概念房,不定哪天老板就沒了,最后錢房兩空,要買就買能夠直接入住的“別墅”。
“徐老爺真是說笑了,不能夠直接搬進來的住的房子,哪里會有人肯買?”
房牙旋即在懷里摸出一本冊子,每頁上都畫有簡要的戶型圖,下方則標注著簡要的周邊環境的描寫,或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嗯.....這樣吧,徐老爺您先說一下要求,既是買房,總要有個標準,是要買僻靜的院子,還是買靠近坊市的門市,亦或是要買小樓?
廂房要幾間,布置如何?窗戶和門市的朝向是否要求?”
“......窗戶和門市朝向的話,最好的是坐北朝南的,樓層最好有兩層,一層的廂房最好能有四個以上,還要有廳堂和庭院,
庭院最好能寬敞一些,能讓人在里頭活動筋骨,門市倒是沒有什么要求,另外,再看看,有沒有靠近熱鬧坊市的鋪子,也要一間。”
“如此......還等我找一找。”房牙聽罷,便在那本大抵因為翻看過多次,磨損的比較嚴重的冊子上翻看。
“......院子,東間的坊市倒是有幾間,就是沒有老爺要的那種大戶型,兩層的小樓,一層有一個廳堂一間正房,兩間廂房,后院有柴房和灶房各一間,二層有兩間廂房,這個合適嗎?”
“這個比較差,再看看有沒有其他的。”
“哦,對了,前些天東邊的坊市空出來了一間,那原本是一個商賈人家的房子,前些年在揚州發了家,去年已經舉家搬遷南下了,空出來的這個院子也要賣,我找找......”
“是這間了。”
房牙翻到了一個新頁面上,遞給徐開地和徐正卿兩人看,還一邊解釋道:
“這個院子就是十分寬闊的,一樓有三間正房,兩間廂房,一間書房,灶房那些也一應俱全,廳堂建得也氣派,還有兩個門市,二層是一個閣樓,三個廂房。
這院子建好才三四年的時間,他們住的時間也不多,就是不知老爺介不介意,這是個二手房。”
說到后面,他便目不轉睛的盯著徐正卿看,需要多少銀子都不敢說出來,生怕后者會說介意。
“這個倒是沒關系,可以去看一下,價銀多少呢?還有,鋪子有沒有臨近合適的?”
“哈!老爺真是大氣,日后定會當大官呢。”
房牙喜形于色:“既是賣給徐老爺,那就只收八十一兩銀子好了,換做別家,我給這個銀錢,我定是不肯賣的。
至于鋪子也是有的,那間院子距離東邊的坊市有三條巷子,出入都十分方便......”
徐正卿笑了笑,沒有說話。
商場上的套話,大抵都是這樣說的,每個中銷售在做買賣之前,都像個十世大善人,恨不得給你享受全世界最優惠的價格。
實則上買主這些道理都懂,只是考慮到剛需的原因,價格也符合自己心目中的定位,也就無所謂了。
“徐老太爺這邊請。”
見到徐開地跟在一旁,沒怎么說話,房牙也適時關照了一下他的感受,讓他走在了前頭。
其實也不是徐開地不想說話,他對這方面更是不了解,這么大的房子,一輩子也沒見過幾回,自然給不上什么建議。
兩人出門上了馬車,房牙和車夫一起,坐在前頭領路,約莫一炷香的時間,便到了地方。
下車后,房牙趕緊拿出鑰匙去開門,站在門口外邊,徐正卿又看到了幾位身著皂服的捕快,在從旁側的街道上走出來。
心中疑惑,問道:“這城中是出了什么事嗎?怎么城門駐守森嚴,城中還有捕快到處巡邏?”
房牙被嚇了一跳,趕緊解釋:“聽說好像是出了一樁詭異的命案,具體是什么情況我們這些民丁又怎會得知呢?不過死人的地方在城北,離我們這處很遠的,不用擔心。”
說話間,領頭那捕快也往這邊走了過來,正好徐正卿這時候回頭看了一眼,捕快一眼就把他認出,上前打招呼問道:
“徐大人,你怎么會在這里?”
“你是......”徐正卿對他沒有什么印象。
“我啊,孫武,那天在知縣大人的宴席上,還向你敬過酒的。”捕快也不見怒,快走幾步上前來,繼續自我介紹道。
“哦~,孫捕快啊。”
徐正卿其實依然沒有想起他是誰,實則上那日他的狀態不怎么好,加上向他敬酒的人頗多,還有廣陵鎮巡檢司的人,他沒有刻意去記,現在過了好幾天,想不起來也正常。
“對了,你怎么在這里?”
“我們一家子打算搬到縣城中來住,這不,找了個房牙帶我們看房,正好來到這里。”
后方已經開口門的房牙,也趕緊上來打招呼。
他在城里生活了幾十年,平時幫著屋主辦理諸多手續,官府里的人他自然熟稔。
幾人簡單說了兩句,將情況說明。
孫武了解情況后,先是拜見了徐開地,又向房牙提點道:
“你個老孟頭,還真是有福氣蛤,能給我們的進士老爺介紹房子,可有懂得給個公道的價錢?”
“孫捕快,已經夠公道啊,我就收一兩銀子過手,每個月還要過來打掃兩次呢。”
聊了幾句,徐正卿提議一起到屋子里去交談。
這間院子整體上的格局還真是不錯,建設上參考了江南水系房屋的風格,整個格局坐北朝南走向。
進門口先是一個下陷的水臺,兩側是閣式回廊,通往正對著門戶的一個廳堂,閣廊外側是墻面,內側立了六根柱子撐起,兩側還設計了臺階,上方鏤空,不用開門也很亮堂,水臺東北角還放了一個水缸,養了兩葉何蓮,水臺四周設計了暗渠。
往廳堂的兩側進去,三間主屋、兩間廂房一應俱全,書房設置在了整個布局的最中央,面積也還算寬敞,就是有些顯暗,再往里就是連著灶房,灶房對面是廁所,出到后方的庭院,也算寬敞,東邊長了顆老榆樹,樹下擺了張石桌,旁側還擺放了兩個水缸,大概是做調和風水使用的,北邊的門市也連接著一條寬大的巷道。
相較于一層,二層就僅是一條曲折廊道連通,原本四個房間的空間,空了一個位置出來修成了兩面開窗的亭閣模樣,三個房間,兩個朝南一個朝北開門,都有窗戶。
徐正卿和老爹看得基本滿意,徐開地把各處的門窗都打開看了一下,檢查是否有壞損的,還用手關節去敲打那些木制的座椅、柱子等家具,生怕有被蟲子蠶食空心的。
整體上,留下來的家具比較齊全,既然是發了家的,這些東西不帶走也正常。
看完院子的整體格調后,孫捕快也連聲感嘆著房子不錯,孟老頭看著時機已經合適,問道:“徐老爺您看,可還合適?”
徐正卿看向父親,徐開地沒什么意見。
今天跟著小兒出來,他不光是享受到了別人的尊重,也看到了徐正卿的思想、做事情的方式方法和處在人群中的那種自如感,都已經與幾個月前,有了天壤之別,訝異之余也產生了信任感。
這樁生意便此敲定下來。
徐正卿接著說道:“過戶的事情,你就跟我爹去辦吧,我與孫捕快去外面說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