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天然靈性聚太行

包括開花調在內的左權民間歌舞,歷史上鮮有文字記載。自 20 世紀 40 年代以來,在進步文藝工作者的影響下,本土文化學者和外來采風者陸續發表了一些文章與著述,各有見解。

遙望歲月深處,無數歌者悄然而行,由他們代代相傳、流播至今的《桃花紅 杏花白》,讓今天的左權人能在歌舞中與歷史對話,與未來對話……

“黃河如帶,五岳俱朝。”——古人是尊崇太行山的。太行山是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它縱貫南北,逶迤千里;頭枕京都,腳抵黃河;背負三晉,懷抱燕趙。它是中華龍骨,是天下之脊。因為一篇古老的寓言《愚公移山》,太行山在中國成了人人皆知的山。

左權民間歌舞誕生在太行山深處。由于崇山峻嶺的阻隔,在漫長歲月里,雖有羊腸小道盤桓山間,甚至修筑了“官道”,但典籍里依舊記載著“舟車不行”四個字。因為大山阻隔,古遼州成為相對獨立的文化單元。文化是人創造的,但它又反過來塑造著人。雖然在漫長年代里,遼州人在某些方面的成就遠不及平川大縣,但是拙樸的山里人也有山里人天賜的福分。

《遼州志·序》載:

遼處省治之東,居太行絕頂,山勢逶迤,土力綿薄,民生其間,黍稷穜稑,惟因地宜。雨旸時若,又在天時,且水不載舟,陸難行車,商賈鮮通,止事耕鑿,又氣候先寒,臨秋而霜,入冬而雪,稱苦瘠者,所為屈指。

封閉使人口不易流動,積累不易,但積累起來消散也難;所以,遼州吸收外來文化的因素少,文化便顯得比較獨特。山里人輕歌曼舞,過著與世隔絕的,雖說貧寒卻也逍遙的別樣生活。他們那種天然的靈性表達,是基于山里人生活的內容。我歌,不為別人喝彩;我舞,只圖心靈自在。

左權縣境內已知的史前文化遺址有兩處:“城北文化遺址”和“馬家坪黃龍洞文化遺址”。這證明了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就有人類在此居住。他們磨制石器,制造陶器,開始了農業和畜牧業。學者葛劍雄說過:

一是大量內遷的少數民族和外來民族以山西為歸宿,不僅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而且絕大多數最終融合于漢族。舉凡中國歷史上主要的少數民族,如狄、戎、胡、匈奴、越、羌、鮮卑、羯、氐、丁零、高車、柔然、高麗、奚、西域諸族、突厥、回鶻、沙陀、黨項、契丹、渤海、女真、蒙古、回、滿等族,都曾遷入山西,有的就是在山西融入漢族的。今天的山西人如果追根溯源,完全可能遠及蒙古高原、中亞草原、咸海之濱、恒河流域。

《遼州志》內頁

二是每當分裂或戰亂時期,山西往往成為北部中國的戰略要地或政治重心,因而既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也成為大批難民的庇護所……

左權縣歷史悠久,唐堯屬冀,虞舜屬并州,春秋歸晉,秦漢后屬上黨郡。先稱陽邑、遼河、遼州、遼山,后稱遼縣。1942年,為紀念在此血灑疆場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而易名左權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碚区| 宽城| 迁安市| 汝州市| 太湖县| 阳泉市| 蒙自县| 五常市| 合山市| 沙田区| 宁河县| 合肥市| 敖汉旗| 高青县| 安阳市| 建阳市| 湖口县| 井冈山市| 洞口县| 纳雍县| 阿坝县| 南宫市| 三都| 米脂县| 卢龙县| 雷波县| 张家港市| 梁平县| 建瓯市| 中山市| 洪洞县| 武鸣县| 台安县| 大渡口区| 尚义县| 英山县| 盐池县| 合肥市| 平原县| 仲巴县| 莆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