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喝酒聽曲的時候,他的好大兒已經身首異處!
蔣瓛親自提著周冀的腦袋,來到江夏侯府。
“敲門”
“是,指揮使大人!”
下人打開侯府大門,看到錦衣衛登門,嚇的腿都軟了,轉身就跑,給周德興報信去了。
蔣瓛帶著錦衣衛魚貫而入,他知道江夏侯已經失了圣心,能不能善終還要看周德興識趣不識趣了。
“侯爺,侯爺。。。”
“慌什么?天塌了?”
“錦衣衛指揮使帶著大批錦衣衛登門,來者不善!呼呼”
“錦衣衛?“
周德興一驚,錦衣衛夤夜上門,可不是好事情,揮手讓下人下去,坐在桌子上強裝鎮定。
“胡惟庸案”成就了錦衣衛的赫赫威名,這幾年官員談錦衣衛,無不色變。
可他并不擔心,他沒參與危害大明的事兒,還是朱元璋的同鄉,只要不是謀反,他江夏侯府穩如泰山,更何況還有丹書鐵券。
“蔣指揮使深夜上門,恕本候有失遠迎!”
周德興嘴上客套,但并沒有站起來,他知道朱允炆的態度要廢掉錦衣衛的。
“江夏侯,深夜打擾勿怪,端上來!”
隨著蔣瓛令下,一個精美的盒子被錦衣衛放到周德興的面前!
周德興師是從尸山血海派過來的人,對血腥味特別熟悉,他看著盒子,微微皺眉。
“這是皇上給侯爺的信,在下告辭!哈哈。。。”
蔣瓛對這些的將領鼻孔朝天的樣子,特別憤恨,要不是淮西眾將支持朱允熥,說不得要拿上幾個立威了。
想到前指揮使威風八面,他這個指揮使,拉胯多了,不過立威不一定正面向剛,這次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冷笑一聲,轉身離開!
周德興神色凝重,慢慢打開盒子,好大兒周冀的腦袋出現在他面前,微醉的周德興瞬間崩潰。
“朱元璋,你個王八蛋,咱跟著你鞍前馬后,出生入死,替你打下了江山,你卻要斷我的根啊!啊。。。”
江夏侯府女眷聽到周德興大罵當今皇上馬上出來阻止,看見周冀的腦袋,瞬間癱倒在地哭聲一片,真情流露也罷,虛情假意也可,無人理會,剛剛還歌舞升平的客廳哀聲一片。
周冀是周德興的爵位繼承人,朱元璋也器重這位晚輩,幾年前就將他調入京城擔當宮城宿衛!
朱元璋準備好好培養周冀以期繼承周德興離世后順利繼承爵位,可偏偏周冀不爭氣。
周冀紈绔成性,好色好賭,不僅娶了十多位小妾,還欠了屁股賭債。
心情煩悶的他下職后本應該回家,可他偏偏去了后花園,看見一個漂亮的宮女,色心上頭出言調戲,并動手動腳。
宮女是呂氏宮里的人,更是隨呂氏入宮的老人了!
雖然年齡不大,可那是從小跟著她的人。
呂氏自然知曉了此事,借此威逼江夏侯為內應,給他兒子鋪路,本來這是一條暗線,誰知朱標突然離世,只能由暗轉明。
蔣瓛經朱允熥提醒派人盯著周冀,掌握證據后,隨時準備揭發!
朱允炆解禁,周冀正好與此宮女幽會,被蔣瓛逮了個正著,才有了今晚的事兒。
“老爺,難道就這么算了嗎?我的兒呀!”
“怎么可能?明天我一定為冀兒討回公道,我要讓蔣瓛給我兒陪葬!
不就是一個宮女嗎?大明的江山都有我一份,明天我就帶丹書鐵券上朝,讓上位給我個說法!”
周德興看完朱元璋訓斥的信怒火中燒,為了一個賤婢砍了他的兒子,哪這么容易,他對朱元璋沒辦法,不代表不能收拾蔣瓛。
他知道,如果不是蔣瓛的錦衣衛發現此事,他兒子是不會死!
這時候朱元璋對他的不公和兒子死亡的悲痛一擁而上,已經失去了理智。
武英殿
“江夏侯怎么樣?”
“啟稟皇上,卑職抵達江夏侯府的時候,江夏侯正飲酒作樂,卑職放下東西轉交信件后就返回了!”
“嘭“
朱元璋將手里的茶碗扔了出去,標兒喪期你在家飲酒作樂?難道真以為咱老了?
這就是得罪大人物身邊人的后果,這些人的品級可能沒你高,但人家有個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的話隨時能上達天聽。
宰相門前七品官,這么簡單的道理周德興都不懂,擺個臭架子,人家隨時能給你上眼藥。
淮王府
“什么?東宮被封閉?母妃被禁足?”
“是的,殿下!”
“母妃有什么吩咐?”
“娘娘讓殿下穩住陣腳,遇事冷靜,多與大臣商議,切勿沖動!”
“知道發生什么事兒了嗎?”
“奴婢不知!”
“退下吧!”
“是,殿下!”
朱允炆沒想到他這邊剛解禁,東宮就被封了,他母妃在宮城落鎖前傳出消息,肯定是怕他到皇爺爺那里求情,惹得皇爺爺不喜。
可他知道的信息太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兒!
東宮封禁對母妃的影響有多大,他全然不知。
他就不明白了,本來順風順水的他,最近諸事不順,希望事情不嚴重吧!
第二日早朝,奉天殿!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啟奏皇上,微臣有事啟奏!”
“講!”
“皇上,邊軍軍餉已發放完畢,為杜絕中飽私囊,微臣啟奏皇上選派勛貴巡視軍務、監督糧草供應及軍餉發放情況,請皇上圣裁!”
“皇上,臣附議!”
“臣附議!”
好嘛,除了中立的六部部堂,下面的文官整齊劃一,一片附議聲,朱允熥啞然失笑,這是準備調勛貴離京嗎?
“熥兒,你的看法呢?”
“啟奏爺爺,兩淮地域地理位置特殊,常年受海盜滋擾,孫兒舉薦開國公主持大局!
穎國公、宋國公老成持重負責監察九邊再合適不過!請爺爺定奪!”
正好他想掌控淮安軍權,順水推舟把常升推出去,鎮守兩淮,有利于推行鹽政改革,兩全其美!
淮西勛貴還是在外面領軍對他有利,在朝中就是文臣的靶子,讓他煩不勝煩。
他的支持者來自勛貴,趙勉上奏他感覺這些人準備把勛貴外調,削弱他在朝中的實力,可他在乎嗎?
如果朱元璋不支持他,再多的勛貴支持都無用!
朱元璋支持,哪怕勛貴不在,也能成事。
他現在就想在藍玉出征后著手解決鹽政問題,沒那么多時間浪費在朝堂之上,朱允炆靠一些文人采用以勢壓人的方法,本就落了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