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掀起鹽政貪腐案,讓百姓實現食鹽自由,就要做足充分準備。
不能盲目蠻干,否則容易生亂。
蘇杭一帶是納稅大戶,很多百姓靠食鹽為生,食鹽生產停頓,不僅可能引發邊境之爭,大明國內都會引發動蕩。
核心還是鹽,只要解決食鹽供應問題,就能把事態控制到一定范圍之內。
鹽戶的問題很好解決,只要給他們提供工作崗位,他們就會安心過自己的日子。
不解決這個問題,鹽商和官僚利益受損,煽動百姓,發生民亂,那就得不償失了。
鹽場的收購和建造計劃一直由沈遠宜暗中進行,地點就在淮安府海州。
計劃開始已經好幾天了,沈遠宜那邊傳來消息計劃順利。
沈家本來就是江南大商,那些鹽商不會太警惕。
沈遠宜大面積收購海州土地準備建造鹽場,錦衣衛暗中解決官方可能的刁難!
海州事關重大,想讓計劃順利進行,地方官必須換上自己人才行,想到這里朱允熥犯難了。
到底派誰去呢?截止目前最合適的無疑是夏元吉,鐵鉉、劉璟都有事兒干,“六才子”更不合適!
都未步入官場的生瓜蛋子,應付不了地方的復雜局勢。
“胡六,讓夏元吉來見咱!”
“是,殿下!”
最終朱允熥決定讓夏元吉帶馬樂、林環、曾棨三人過去!
三人過去給夏元吉當助手,順便了解地方實際情況,為后續任職打下基礎!
基層工作經歷必須具備,只有到基層歷練才會知道百姓的真實情況。
“參見殿下!”
“維喆免禮,咱想讓你去淮安府擔任知府一職,說說你的看法!”
“殿下,下官正在制定稅法改革條款,這個時候去淮安。。?!?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到了地方才能對稅法有更深的感觸!
淮安關乎鹽政改革大計,別人去本王不放心!
去淮安可以多看多學多思考,不比閉門造車強?”
“是,殿下!”
“記住,那邊的情況有點復雜,官員、鹽商、鹽戶錯綜復雜!
重點關注鹽商及鹽戶問題,查清楚利益鏈、勢力劃分等,回去準備吧!”
“是,殿下!”
夏元吉是最早跟著朱允熥的一批人,雖然才幾個月,可已經了解朱允熥的理政思想和執政理念!
他知道兩淮的重要性,現在讓他去淮安肯定事關鹽政大局,否則在吳王府缺人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外派。
“維喆,王府日常事務交給楊士奇,二楊輔之,交接完,差不可以啟程了”
“是,殿下!”
那邊局勢復雜,只有文官還不夠,武將?藍玉對中下層武將的情況了解的很清楚!
那邊派的武將必須精通水戰的同時還要精通陸戰,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淮王府
“殿下,明日您就要上朝了,這段時間吳王并無其他動作,硬要說有的話,就是吳王親衛到位了!
不過讓下官想不通的是,兵員均為燕趙之地良家子,他們并沒有從邊軍遴選!”
“子澄先生,本王現在沒心思關注吳王親衛的事兒,聯絡官員的計劃怎么樣了?”
“殿下,計劃已經展開,明日勛貴將逐步外放!”
“嗯”
武英殿
“皇上,卑職有事奏報!”
“講”
“這。。?!?
蔣瓛左右環顧一眼,為難的看著朱元璋,朱允熥讓他注意周冀的行蹤!
昨天確認的時候,蔣瓛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么離譜的事情居然發生在皇宮。
今天淮王朱允炆解禁,吳王讓他在今晚揭露此事!
說實話他真想殺了周冀,省的他知道皇宮丑聞,引來殺身之禍,可吳王有交代,他不敢違逆。
“狗兒,你們下去吧!
蔣瓛,要沒個合理的解釋,你知道后果!”
朱元璋看蔣瓛的動作,覺得事情非同凡響,他的心里一沉,難道又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嗎?
蔣瓛彎腰將奏報遞到朱元璋面前,退回原位,跪倒在地,額頭觸地,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
朱元璋疑惑的打開奏疏,龍眼一縮,緊接著暴怒,猛拍桌案。
“人抓到了嗎?”
“稟皇上,兩人都在殿外,由錦衣衛看押!”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氣,周德興是淮西淮西二十四將之一,他的同鄉;
從至正十三年他回鄉招兵開始就投靠他,屢立戰功!
想到老兄弟越來越少,老大朱標還未下葬,權衡利弊后,放棄了誅九族的想法。
“兩人剁碎了喂狗,人頭送到江夏侯府邸,子不教,父之過!
傳旨:太子妃管教不嚴,禁足東宮直至太子下葬,杜絕任何人探視!
對東宮的掌控力弱了點,明白咱的意思吧?”
“卑職遵旨!”
本以為江夏侯從此除名,沒想到暴怒后的朱元璋居然這么快冷靜下來,沒搞株連!
這已經不是他考慮的問題了,朱允熥交代的任務,他已經完成了。
朱元璋想對此事冷處理!
第一,周冀在宮中與宮女淫亂,有損皇室顏面;
第二,太子妃是朱允炆生母,太子尚未下葬,他不想對東宮大動干戈;
第三,周德興畢竟是第一批跟著他打天下的功臣,徐達、常遇春等人已經離世,湯和也垂垂老矣,老兄弟沒幾個了,人老了就有點念舊。
最重要的是周德興是朱元璋同村的,淮西二十四將里只有湯和和周德興是同村,論起資歷,無人能和周德興相提并論。
江夏侯府
“老爺,太子喪期,被皇上知道飲酒作樂始終不妥當,要不就散了吧?”
“這是我的侯府,怕什么?接著奏樂、接著舞!”
周德興心情很不好,他之所以投靠朱允炆,原因有三:
第一,太子妃的威脅,他那個寶貝兒子居然和呂氏身邊的宮女有染,他不敢冒險;
第二,宮里有呂氏,宮外有文官,朱允炆的贏面很大,誰知斗了幾個回合,齊泰都失敗而歸,前途堪憂;
第三,對朱元璋不滿,他認為他的功勞不比徐達他們弱多少,戰功也足夠,連藍玉這后輩都封國公了,他還是侯爵。
第四,呂氏答應他,朱允炆登位,他受封國公,可他看不到希望。
齊泰和朱允熥的斗爭連連失利,淮西勛貴排斥他,他已經兩個月沒接到家宴邀請了。
主動邀請也無人登門,為了朱允炆得罪淮西勛貴集團,感覺不值得!
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他是武將,得罪勛貴的后果比誰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