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伽利略(牛津通識·傳記)
- (加)斯蒂爾曼·德雷克
- 1297字
- 2024-05-28 14:48:46
前言
伽利略在其科學探索生涯的最后階段遭到封口和處罰,是人類文化史上一次影響重大的事件。要充分理解這一事件,就不能僅僅將之設想為科學和宗教間的必然沖突——這種陳詞濫調主要源自伽利略事件,人們普遍以此解讀。如果用簡單的話來解釋,那將會更多涉及社會權威對異見者的殘酷鎮壓。而在伽利略事件中,權威的代表是亞里士多德學派,而非基督教。要理解伽利略的命運,我們就需要了解他職業生涯中的種種遭遇,以及古希臘悲劇作者呈現給觀眾的必然性,而這種必然性對當事人來說卻是隱晦的。
這些觀眾在古希臘戲劇解說人的引領下見證了這出悲劇,而我必須扮演這一解說人的角色,因為這本簡短的書無法展現伽利略諸多方面的事跡,只能聚焦一個主題。我選擇了伽利略在1633年被羅馬宗教裁判所定罪這一事件為講述重點,并以其傳略為背景。這一選擇會有一定的局限性。我沒有余地來論證一些涉及伽利略科學的技術細節的陳述,即使它們與目前學界公認的觀點有出入。我只能向讀者保證,這些論述所依據的文獻較一般科學史著作更為廣泛。
伽利略對后世科學的影響,以及他的思想根源——他與哲學的關聯及他對中世紀科學的借用——對科學哲學家和思想史學家來說當然至關重要,但是在一本傳記中深入探討它們,會割裂敘事,破壞敘事的連貫性。因此,只有在我認為對讀者有用,或者有必要解釋我個人對伽利略的科學思想及其與哲學的關聯的看法時,我才會談論這些問題。
伽利略科學與笛卡兒科學或牛頓科學大相徑庭,后兩者在伽利略逝世后都對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伽利略科學也與他所處時代的大學科學迥然不同,后者主要是從亞里士多德自然哲學發展而來的。伽利略的物理學立足于實際測量結果,他憑借獨創性和精確性推導出自由落體定律。這種探究物體運動的方法,與中世紀的截然不同,也不屬于哲學范疇,因為自然哲學所尋求的,是物體運動的原因而非規律,而原因的揭示取決于推理而非測量。“哲學,”伽利略在1605年問道,“與測量的聯系何在?”
他所采用的方法,是科學的,而非哲學的,因為無論如何改進測量儀器和程序,測量結果永遠只是近似的。哲學家追求的是絕對的知識,而不是像科學家那樣,滿足于不斷修正的近似。伽利略一旦涉足物理測量,就暫時與哲學劃清界限。當測量使他得出規律時,他便不再去探究規律背后的原因,于是無限期地擱置重返哲學的進程。
通過測量發現的規律,必定以數學形式呈現,因此利用比例關系可以演繹出必然與測量相符的結果。在這一探索過程中,伽利略逐漸意識到數學對物理學的重要性——并非因為數學的抽象世界比我們周遭的感官世界更有魅力,而是因為數學的語言讓他能夠解讀他所謂的“偉大的自然之書”。
本書旨在簡要梳理伽利略思想的成熟過程,以及他如何力求有效地回應那些日漸高漲的反對聲。在此過程中,我將摘錄伽利略著作中的若干段落。為了避免多余的腳注,每段引文之后都括注了關鍵字母和頁碼,對應以下簡要介紹的書目。完整的書名可以在本書末尾的延伸閱讀中查閱。在此對授權使用受版權保護的素材的出版商致以謝意。
D Galileo, Dialogue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D&O S. Drake, Discoveries and Opinions of Galileo (Doubleday & Co.,New York)
GW S. Drake, Galileo At Work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L B. Dibner and S. Drake, A Letter from Galileo (Burndy Library,Norwalk, Conn.)
OP A. Favaro (ed.), Opere di Galileo (G. Barbera, Florence)
PLG [M. Allan-Olney], The Private Life of Galileo (Macmillan, London)
TNS Galileo, Two New Science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