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信大傳(輕歷史閱讀系列)
- 華煒 何愛臨
- 3110字
- 2024-05-28 14:26:04
第六章 韓信以策干項羽
冬天來臨了,河北平原上枯枝滿布。
項羽打敗秦將章邯后,率領著諸侯聯軍四十萬人,列陣不停地向西撲向關中。為安撫秦降將,他任命司馬欣為上將軍,統領原秦卒二十萬,跟隨聯軍進發。
是時,韓信已被項羽任用為郎中。秦漢郎官中有中郎、侍郎、郎中等,負責執戟宿衛殿門,故稱執戟郎,即一名侍衛武官。《續漢書·百官志》曰:“凡郎官皆主更直執戟。”《漢書·百官公卿表》:“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皆無員,多至千人。議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
從無名的執戟郎,到有身份的執戟郎中,對一個尚沒有取得軍功戰績的人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待遇了,而且執戟郎中是個尊崇的職務,參與謀議,執兵宿衛,并經常伴隨在項羽、范增等楚軍最高層的左右。
韓信對項羽的全面了解和認識也是從轉投項羽后開始的。
項羽名籍,字羽,生于楚幽王熊悍五年(前233),出生地在楚國東部的下相。他自幼跟隨叔父項梁長大成人。年少時,項梁曾有意識教他讀書,可項羽學了沒多久便厭倦了,又教他學劍,沒多久又不學了。項梁大怒,項羽卻說:“讀書識字足以記名姓而已,學劍也只能敵一人,不足學,男子漢大丈夫,當學敵萬人的本領。”項梁非常吃驚侄兒的志向,于是便教他學兵法。但學了一段時間后,他又不愿意學了,項梁只好任由他去。后來,項梁因殺人罪案受牽連,為了躲避仇人,帶著項羽一起逃亡到江東會稽避禍。秦始皇游覽渡浙江,項梁和項羽一塊兒去觀看,項羽卻說:“那個人,不過如此,我可以取代他!”項梁急忙捂住項羽的嘴巴。
項羽雖年少輕狂,但力能扛鼎,氣魄超凡,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陳勝、吳廣等九百余人在大澤鄉舉義后,項梁積極響應,在會稽成功地發動政變,自立為郡守,項羽做將軍。這一年,項羽二十五歲。從此,他帶領八千子弟,過長江,進淮陰,屠襄城,戰定陶,破鉅鹿,征戰連連,殺伐謀斷,叱咤風云,天下罕有敵手。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強悍的漢子,最初給人們的印象卻是十分柔和的。他為人恭謹,言語溫和而親切。定陶慘敗后,韓信與潰逃的數十名幸存者,幾經周折來到彭城投奔項羽,項羽來到每人面前噓寒問暖,還將他的飯食拿給傷員吃,歸來的士卒看到這個場面,感動得沒有不落淚的,連一些負傷累累躺倒在地的士卒,都支撐著病軀爬起來向他敬禮。
其實,過早地邁向人生輝煌,也并不是什么好事,面對亢奮之中的項羽,韓信有說不出的感覺。
項羽年輕氣盛,獨具世族大家的豪邁,是一位不可一世的軍事天才,但過于沉迷于征伐,忽視人心,政治上還很稚嫩。一年前,項梁死后,楚懷王熊心和幾位楚軍老將都認為,項羽性情勇猛剛烈,桀驁不馴,一路上經常掠地屠城,濫殺無辜,西去關中滅秦,不能以暴易暴,如有義師前去,告諭三秦的父老,才能得到他們的擁護。而沛公劉邦則是繼項梁之后,楚軍中一位重要的實力派將領,讓劉邦去更為合適。劉邦原是秦泗水亭長,四十六歲那年,趁秦末天下大亂之機,聚集數十個愿意跟隨著自己的壯士,后來得到友人蕭何、曹參、樊噲等人的幫助,占據了沛縣城。他雖是一個北方大爺式的人物,常弄幾杯小酒,好一些女色,耍些不大不小的流氓,但他了解民眾疾苦,為人寬厚,懂得用兵之道在于人心,注意整頓軍紀,約束部下,不殘害百姓,是一位善聽建議、睿智與大度集于一身的人物。如今,項羽在血戰中原之際,劉邦遇到的只是秦國地方守軍,走的又是捷徑,前些日子得到消息,他們用避實擊虛的辦法已取下中原重鎮陳留(河南開封境),照這樣下去,他們會不會捷足先登搶先占據關中為王?
關中是指陜西中部秦嶺以北,子午嶺、黃龍山以南,隴山以東,潼關以西的區域,也就是戰國末秦的故地。
鉅鹿之戰前,為鼓勵作戰,楚懷王曾與諸將約定:“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誰先攻入都城咸陽,就封為關中王,項羽、劉邦二人都雄心勃勃,志在必得。
令人十分擔憂的是,項羽面對著秦軍的主力,是一場生死惡戰,若在鉅鹿大戰后,楚軍及時撤出戰斗,章邯聞聽劉邦西進,勢必回師援救咸陽,劉邦也就困難了。但他沒有休戰,前后和章邯糾纏了八個月,尤其是在秦將王離投降之后,預定任務已經完成,沒有必要在漳水邊和章邯大戰六個多月。
現在的項羽,完全看不到問題的嚴重性。他以為楚軍士氣旺盛,無堅不摧,料定將如攻克鉅鹿一樣長驅關中,劉邦雖有兩三萬人馬,都是一些烏合之眾,不相信劉邦會成為自己爭霸天下的對手。他甚至連一支幾千人的精干隊伍也沒有搶先向咸陽方向派去。
事實上,正如韓信等人預料的那樣,搶奪關中王位已是劉邦理所當然的目標,而項羽的纏戰,吸引了秦軍主力,劉邦乘虛而入,坐收漁人之利。
去年五月,劉邦從彭城出發后,馬不停蹄,先在碭郡召回一些舊部,又收攏陳勝、項梁散兵游勇,由碭郡出發,經成武、栗邑,遇彭越,一起向北襲擊昌邑,戰不利,聽從陳留人酈食其建議,轉攻陳留,繼而攻南陽。此前,浪跡江湖多年、以復國為使命的韓人張良,已取下韓國十余城。在張良的協助下,劉邦又迅速平定了韓國全部地盤。沿途城邑,見了劉邦隊伍不搶掠、不燒殺,紛紛歸降,大軍所到之處,沒有拿不下來的城池。接著,用張良計,劉邦派酈食其和陸賈去游說秦將,用利誘惑,乘秦將懈怠,成功突襲武關,率軍進入關中地區,咸陽一片恐慌!
當時,正值秦國發生內亂,趙高沒有什么軍事才能,只是一個陰謀家,他見秦朝大勢已去,派人逼二世自殺。作為一個過渡,趙高便推出公子嬰。子嬰又利用在廟堂上舉行即位儀式的機會,殺了趙高,滅了他的三族。子嬰主動去掉帝號,改稱秦王,企圖瓦解義軍的攻勢。
在此前后,項羽卻昏著迭出。當進軍至新安(河南澠池東)附近時,更是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坑殺事件。
這時,秦軍中有人密報,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雖已歸降,但他們部下不甚誠服。兵卒們私下竊語:“章邯誘騙我們投降,楚軍如能攻入函谷關,西破秦國,當然很好,而函谷關險,易守難攻,倘若戰而不勝,上將軍一定會將我們俘虜到楚地,我們父母妻子也將為自己的叛秦投楚而被二世皇帝殺掉。與其獲罪朝廷,不如現在逃跑,或者索性反楚。”
項羽無法坐視,以秦卒二十萬之眾,一旦造反,氣勢和力量都是驚人的。如今楚軍都快到關中了,秦卒若要暴亂,這個后果實在不堪設想。項羽定下了決心,要絕后患。只留下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三人,但不讓他們和部下接觸,至于兵卒,全部坑殺!
見此狀,韓信等人悚然不安。
自古以來,不殺降卒,況且要坑殺二十萬之眾!對秦人誰沒有家仇國恨,但要想一想,二十萬被繳了械的秦軍將士,一概被坑殺于山谷之中,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慘狀,又是多么可怕的場面。當年秦始皇用這種酷刑,坑殺四百六十余名儒生于咸陽,引起天怨人怒。如今一報還一報,楚軍再坑殺二十萬降卒,后果恐怕更為可怕。秦卒如果戰死,不會有人記恨,如今歸降,無故為楚軍殺害,他們父母、他們妻子兒女莫不悲痛欲絕,要樹多少仇敵?這將大大地有損于上將軍項羽的品德和聲威,失去天下人心。
項羽行事堅決,他讓英布、蒲將軍等人,待楚軍進入山谷地帶后,劃定降卒露營死地,將他們全部活埋!
這場殺戮讓韓信刻骨于心,這與五十四年前秦將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人一樣,為秦漢史上觸目驚心的大屠殺,只是六國對秦施暴者易位。后來韓信與漢王劉邦在漢中對談時,念念不忘,憤憤提及。或許,正是這一連串的事件曾引發了韓信與項羽的沖突?
項羽大約比韓信長兩歲,與老到的項梁相比,或許,年輕人之間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韓信力求抓住進軍機會,多想在途中為項羽出謀劃策,保衛同樣年青的項羽。然而,史書上說,“數以策干項羽,羽不用”。是說韓信多次嘗試用自己的謀劃影響項羽,卻得不到項羽賞識。也就是說,在兩年多的滅秦戰爭中,被后人譽為“兵仙”“戰神”的韓信,一無建樹,錯失了人生重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