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漁客

陜南春天山水明凈,但因山石嶙峋,春分前的草木并不能讓它顯得蔥蘢,所以一山一山遠眺出去,只能見到漫山毛毛刺刺的蒼色底子上,桃花、杏花、梨花和油菜花一塊塊地暈染出明艷的色澤。吾鄉山水是尋常,瀛湖、流水、石泉、嵐皋、云霧山、觀音河……就連從小就聽的這些地名,都浸潤在一片山水中。

沿漢水而上開往瀛湖,這條路近年來一直在整修,今天看路況很好,這些年來還是第一次把車開得這么順暢。我們想去山間找片人跡罕至又視野開闊的草地,這種地方在山中有成千上萬處,得看途中的哪處最合眼緣。最終在通向嵐皋的路上隨意拐進了一個山口,沿著山道一直盤旋向上,過了好久,停在一戶人家的門前。

由不得你不停下。這家門前有一片不大的油菜花畦,畦下長河萬山盡在眼底。屋子像是新蓋的,卻仍是陜南常見的廡頂、粉墻、黛瓦,門窗上還貼著屬于新春的紅。庭前一樹小桃花嬌俏可愛,而幾步之外,一棵老樹下落蔭已滿,主人家專門在下方修了一方納涼的石案。主人應離開不久,院子里的小桌上還留有半杯清茶和幾塊橘皮……

風景真是好看,但美景背后,人也背負著實實在在的生活。如今還不得不居于深山之中,守著這樣純粹的山水和古老的生活的人,故鄉還有很多。我們大概都能想象他們會經歷怎樣的悲喜,也會猜想他們可能存在的隱衷。有時覺得這可能會是最后一二代,有時又不那么確定,誰知道呢?一直沒有等回主人,一場別樣的“尋隱者不遇”。

下山后在漢水邊的濱河公園曬太陽,在河中看到一個打魚的老人。不由得生出些聯想,那山中小屋的主人,會不會就在眼前呢?初春的水還是刺骨的,但他卷高褲腿一站就是半天,絲毫不以為意。拖著一掛稀稀拉拉的網,逆著水波,緩緩往河心走去。

這畫面似曾相識,連同兩岸青山,河邊石縫中泛起的微腥的濕氣,都能牽連起久遠的記憶。我小時候常在這里玩,那時哪有什么濱江公園,河岸目之所及,盡是農田和野地。野也有野的好,人融于山川草木,和它們彼此相依。那時河上還有渡船往返兩岸,坐在船上,四圍山外重山。漲水的時候,甚至可以順流而下,直接漂到沈家窩去。偶爾也會見到漁民,那時甚至還有電打網,一下去再上來,滿當當一網翻白肚的魚。后來這樣的行為當然被禁止,再后來,似乎連普通的擺渡船都不見了。十五歲離鄉求學后,十多年間南北求學,客舍似家家似寄,也說不清河上的漁民和我熟悉的那些生活,究竟消失于何時。

爸也興沖沖去排隊,這樣直接從河里打上的魚比市場上賣得要鮮得多,可以給寶寶吃。現在超市里看著什么都有,卻反而買不到這樣的魚。結果一排就是一個小時,因為老漢并不是誰都給,要攀談上許久的閑話,才愿意下河打一條給你。

老人本是漢水邊的漁民,從小就長在江邊,打打魚,做些小買賣。后來搞“南水北調”,漢水作為重要的引流,流域內都得治理。他家的居所和營生受到影響,原本的生計再進行不下去,不過好在也拿到了拆遷款,在小城里從此衣食無憂。這其實也是好事。后來他們家的舊址一帶被改建成如今的濱江公園,他們作為老居民便得以在公園邊開了個小店。后來他的孩子們順利讀完書去了外地做事,家里就剩下老兩口守著小店打發日子。

但清福也不是人人都能消受,老人閑不住,依然時不時來到河邊,張網看潮,興致來了便下水去網上一條。打上來的魚他也懶得拎回去,10元錢一條,隨意“賣”給河邊排隊等候的人。如此漫不經心,畢竟他早不是為了生計。

就在我長大成人的這二三十年,變化的風浪席卷了整個國家,當然也包括故鄉這座不起眼的山水小城。城市化的現代漸漸完全取代了農耕漁獵的中世紀,大多數人都已隨著時代走遠,可是還剩下為數不多的一些,就像漢水河畔的這個老人,他也不是沒有別的選擇,可這條河早將他和舊時的歲月綁在一起。他知道回不去了,或許也不想回去。只是不舍。

回想起多年前的一次遠游。是去湖南的山深處,去找詩里的“瀟湘”。

瀟湘上還有漁翁。但已經不是在打魚了。景區將本地原住的漁民中技術和姿態好的選出來,放置在這水墨畫幅里,撒網搖櫓,供游人觀賞拍照。有時間限制,半個小時六網,朝夕都有。

游人們來趕稀罕,舊的拍好照心滿意足地離開不久,新的又來了。有一群穿著紅裙的阿姨,裝扮得鄭重其事,看樣子是來拍集體藝術照。站在岸邊等了幾分鐘,見漁翁半天都不動,忍不住伸出脖子催:“怎么不撒呀?是不是下班啦?”

叫喚了半天,船中人終于按捺不住,沒好氣地沖她們吼:“下班了我坐這里干什么!來一波撒一下來一波撒一下老子還不累死!”然后氣呼呼扭過頭,在船篷下抱著膝蓋扭過頭不看這些人。

在岸上看了許久的我偷笑,眼前這安靜的丹青山水,此刻因這點脾氣而活了起來。

他原本是江上的漁人,曾擁有過很多與風浪相伴的自在歲月。游人帶走的畫面中永遠只有他一個人,但他身邊卻眾聲喧嘩;山風江霧隨時變化萬千,可他每天的工作卻并沒有什么不同。

其實我很想去問問,從前的打魚為生,如今的表演為生,對他而言究竟有什么不同。如今這樣其實已經是很好的結局,他不用像大多數同鄉那樣離家遠行,重新找事謀生。有人將他們連同這山水一起……一起經營起來,然后給了這么件他信手拈來的事情,從此再不必擔憂收成,也再不必在風浪中來去。

宋·馬遠(傳)《梅溪放艇圖》

此圖繪制了早春時節,江中一艇即將靠岸的場景。此圖作者存疑,但畫中的風景,卻是所有依山傍水的城中常見的。遠山近水,山間煙嵐,梅花青草,輕舟漁客。畫中無岸,岸在觀畫者這邊。岸上有梅樹,有青草石頭,還有等待的人,與畫中張望的雅士遙遙呼應。看到它的第一眼,我想,這不就是故鄉的風景么?

只是在停船暫歇的某些個瞬間,他會不會想起很久以前那個真正的漁翁?那時的他,不會關心自己什么時候撒網,已經撒了幾網還要再撒幾網。他只會在意網中有沒有魚,能不能帶回家去。如今其實也是,他表演完,還是要拿回工資來養家的。所以他沖岸上發完脾氣,過不了一會兒,還是把網又攢起來,掄圓胳膊后朝岸上大喊一聲:“請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台县| 尚义县| 红河县| 湛江市| 社旗县| 灵丘县| 陆良县| 华容县| 沾益县| 彰化县| 宁乡县| 崇礼县| 石首市| 壶关县| 远安县| 泸水县| 屯门区| 丰台区| 临沂市| 商丘市| 招远市| 牟定县| 鹿泉市| 长岛县| 德安县| 德昌县| 玉环县| 古丈县| 特克斯县| 定安县| 南岸区| 马关县| 武功县| 晋城| 饶河县| 长子县| 通辽市| 内丘县| 明星| 白银市|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