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青春

春雨心事

下班路上淋回一點春雨。一直想擁抱春天的溫潤,這一刻心愿得償。雖然這幾天家里只自己一個人,卻仍買了新鮮蔬菜,認真做了頓飯。春天里不買花,花店櫥窗里的哪有枝頭上的好看呢。

這一夜突然停電,索性暫停了文字,獨自在空洞的黑暗中靜坐一小時。平日里各種人事信息塞得太滿,此刻多數(shù)感官被迫靜止,反而觸摸到了真實的安寧。這一股寧靜平時覺察不到,但卻是扎實恒定的存在,醞釀著普度——起碼眼前故事里的仁慈。

想起還在江南的時候,有一回,好像也是這樣的一個暮雨天。我坐在教室的窗邊發(fā)呆,突然被從外面彈進來的雨水驚醒。臨近清明的雨已是催花雨了,輕柔綿軟,潤物無聲,是春時雨該有的樣子。講臺上教授好像在分析《源氏物語》的人物悲劇邏輯,可一句也聽不進去,滿腦子全是“白雨跳珠亂入船”的畫面。心動難耐,下了課就趕最近的高鐵去了杭州。

對西湖這樣的臨時起意,在江南的那些年,沒有十次也有八次。不說蘇、白二堤,曲苑、柳浪,就是楊公堤、龍井村、虎跑泉、靈隱寺……哪里都有我曾經(jīng)虛擲過的光陰。為了孤山的梅花,為了曲苑的風荷,為了湖舟上的雨雪,為了煙霞里的古塔晚鐘,為了姜家最早的一杯明前茶,為了秋后外婆家的蝦仁和醋魚……不說它背后的千年歲月和萬般情韻,單單西湖,都是盡日風光看不足。

那些年做過的太多無聊事,許多都關(guān)于這個湖。有一回獨行至孤山,見眼前山水空蒙,突然就想,若此時此刻,眼前這一片水墨之中,能有一個撐著紅傘的人走過就好了。于是便在原地等了兩小時。

想不到竟真讓我等到了。水墨天地間,一點紅由遠及近而來,畫面頃刻間被點亮。雖然是這么小而無聊的一件事,卻也偷偷收在心里得意了很多年。

近來再次清簡生活和生活資料,能交付的通通交付出去,嘗試只限身前。不在繁雜世事里安放欲望,不在貪心不足中虛度時間。然后發(fā)現(xiàn),生活真的沒什么著急的事,所擁有的也總綽綽有余。

正月已過多半,新年也完全過完了。人們的生活從假日模式調(diào)過來,隨著悄悄回來的春天一起回到平常的軌跡中。雨水是這時節(jié)特別的儀式。古老的《月令集》中有一段歌謠般的文字:“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贝禾鞂倌荆心径ㄓ兴A⒋褐髺|風解凍,天地間冰雪融化、寒氣消散,雨水因此形成。

到了雨水,天地間新一輪的鮮潤氣兒便漸漸透出來,過去人說雨水后有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早春的雨來得無聲無息,杜甫詩里說:“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比f物有靈,小動物們先于人類覺察到自然微妙的變化,于是一場溫柔的雨后,水獺開始捕魚,鴻雁自南歸北。再然后,所有草木也開始陸陸續(xù)續(xù)地萌芽。但也只是萌芽,存在感并不怎么強,遠看仿佛有,近看卻又不真切了。所以才是——“草色遙看近卻無”。

這是春天里最初的雨,和晚些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以及再晚些的“梅子黃時雨”都不一樣,更溫柔也更朦朧,是一個過渡,也像是天地給人們的一個啟發(fā)——“此時風景,不作喜雨之歌,即為醉翁之操,無不宜也?!边@雨水浸潤下的心境,和這恬淡自然的時節(jié)最為相宜。

記不清有多久沒有好好聽過一場雨了。如今住在城市的高樓上,窗外沒有檐篷,再大的雨也只是遙遙地看著從遠處化成雨線唰唰而過,卻聽不見記憶中那淅瀝綿密之聲了。

小時候總覺得從雨水到清明的這段日子,有一種小而薄的清涼。所有的日常都像是被淋慢了。反正也出不去,就待在家中享受雨水的饋贈——我小時候家住一樓,窗戶外面都裝有防水的檐篷,一下雨,滴答聲就響起來。那是童年時節(jié)奏天然的樂曲,每回下雨都趴在窗前聽,一聽就是一夜,不知何時睡著了,夢里也是滴滴答答的。有一句老話說,雨這種事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覺得對極了,雨確有這變幻時間的魔力。

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提到過他喜歡的兩種雨聲——“梧蕉荷葉上聲”與“承檐溜筒中聲”。就像是風過松聲最相宜,雨水打在梧桐、芭蕉與荷葉之上,也比落在其他地方更好聽。過去人家中庭院常植有梧桐木,桐木高細清美,細雨一落,便“到黃昏,點點滴滴”;秋涼漸滿,窗外的芭蕉葉片也早長得碩大,人們坐在房中,靜聽著“山窗雨打芭蕉碎”,恍惚間模糊了眼前的真與幻。黛玉說她不喜歡李商隱的詩,卻獨喜歡那一句——“留得枯荷聽雨聲”。從此荷也和雨聲牽連起來。雨打草木的清新我們隨時看得到,但那“承檐溜筒”,卻是現(xiàn)代城市中不常見的景觀了。

“檐”與“雨”也總是被連在一起的?!芭P聽檐雨落三更”“泣盡風檐夜雨鈴”“檐溜不鳴知雨止”“茅檐秋雨對僧棋”……仿佛有屋檐合著一搭,雨就更有了詩意。中國的古建筑形制多樣,單是檐,就有不少樣式。而無論是繁復如重檐歇山頂,還是簡單如單檐懸山頂,都是人們仰頭即見不容忽略的頭面。過去,人們稱從檐上滑下的雨水為“檐滴”,倒是貼切。“雨微檐滴緩”“檐滴斷還連”,都是等在屋檐下的觀雨人的心情——既要屋檐遮擋免受浸淋,又不舍雨水立刻落下,希望它能緩上一緩。

明·姜隱《芭蕉美人圖》

這幅畫描摹出了中國古代女子休閑娛樂的場景。一名女子一邊洗手一邊垂眸望向棋盤,等待著加入即將開始的戰(zhàn)局,另一名女子則坐在棋盤邊,含笑而待。她們身后,芭蕉挺拔蒼翠,湖石古樸瘦勁,石階上芳草萋萋,與背景的沉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女孩子們衣裝的明麗,神情的恬淡。這樣的畫景,在我們今天依然似曾相識。

如今在城市中,想要找個既能聽雨又有氛圍的屋檐,似乎不太容易。但也并不是完全就沒有,比如在每年雨水之后、谷雨之前的江南。這么長的雨天,足夠在小橋流水人家、枯藤老樹青石巷,還有人家屋頂上瓦片堆起的老房下,饜足關(guān)于檐下聽雨的舊夢。嘉興有座西塘古鎮(zhèn),雖說和別的小鎮(zhèn)一樣是小橋流水,但那里卻有一座別處沒有的煙雨長廊。名為“煙雨”,但人走在這廊下,卻是一點雨都淋不著的。近九百米的長街,都鋪滿了防雨的屋頂,屋檐長長地幾乎要垂到河邊。相傳這道長廊的由來,是關(guān)于百年前一個女孩溫柔含蓄的心事,給道路修上檐頂,心上人就不必再經(jīng)受風吹雨打了。悠悠上百年,不知有多少人閑庭信步地從下面走過,不用困頓于日頭的炙烤與煙雨的濕涼。溫柔的江南心意。

有一次去西塘時趕上了一場暮雨。一路上天色昏沉,換了幾次交通工具,難免狼狽,但一進鎮(zhèn)子,望見粉墻下因風皺面的微瀾與黛瓦邊被雨淋濕的檐角,心一下子就松下來。又走過幾個石橋,隔著水瞧見長廊邊人家的燈光,青團香和這雨的濕氣一齊飄過來,勾起似曾相識的前塵往事。晚上便睡在沿河的小樓中,夜雨在檐外滴答了一夜,迷糊中想,明早巷子中會碰到賣杏花的姑娘嗎?

檐下還有長排的美人靠,雨天坐在那里,看對岸屋檐上的舊瓦被雨水洗得發(fā)亮?!耙淮河陦舫oh瓦”,說的應該就是眼前這一幕吧?彼岸的屋檐潮濕在遠處,此岸的檐滴落在你眼前。還有江南的風,順檐邊竹筒溜下的雨水,同檐滴匯聚到一處后,一起流入階下的小河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安县| 夏津县| 荥阳市| 潞西市| 汝南县| 新邵县| 上栗县| 三门县| 军事| 香格里拉县| 山东省| 临海市| 云梦县| 家居| 四川省| 齐齐哈尔市| 新乐市| 遂溪县| 抚远县| 仁怀市| 库伦旗| 灵山县| 康保县| 临澧县| 绥江县| 西乌珠穆沁旗| 岫岩| 裕民县| 偏关县| 公安县| 荥阳市| 云和县| 锡林郭勒盟| 万荣县| 庆安县| 明溪县| 阿荣旗| 临城县| 航空| 岑巩县| 贵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