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推理新元素
書名: 文藝合伙人作者名: 空手碎榴蓮本章字數: 2365字更新時間: 2024-06-07 19:00:00
其實在《無人生還》原著中,在法官偽裝自殺的那一段會有一些小瑕疵,但是在系統里的這本書,系統做出過優化修改。
原本可能有BUG的地方都被完美的修復過去。
以至于那些存心想要挑漏洞的讀者,只能拿著放大鏡望洋興嘆。
而且《無人生還》這本書也被推理小說圈內的讀者粗略的定義為古典推理,可很快就有一個獨特的聲音在發酵。
那就是白羽用一本古典推理小說掀翻了古典推理本身的守則。
因為這本書雖然被粗略的看作是古典推理,可里面有相當多的細節,依舊在挑戰著古典推理的權威。
短短的時間里,網上開始追捧《無人生還》的聲音越來越多。
“一個非凡的靈感,一環套一環,這種玩意肯定非常難寫,所以我想書中肯定會有被忽略的漏洞,但是我并沒有找到。可能很多人都能猜到兇手假死,但是哪一個卻在看完之前猜不出來。就算知道了法官就是兇手,但是我回過頭去找他假死的漏洞的時候,依然找不到。”
“這或許是近幾年最偉大的推理小說之一!”
“我知道怎么破解!大家只要守著那十個小人,就不會有人死了(手動滑稽),我認真的。因為如果我是偵探,看到這樣一個案發現場,我會禿頂的。”
“我是偵探,我宣布他們是被童謠殺的。”
“我覺得想要破案,切入點應該是……”
在推理小說的圈子里,也開始出現有讀者假扮偵探的游戲,他們試圖通過拼湊書中的線索,模擬破局的可能。
一時間各執一詞,討論熱烈。
————
張晨在看完《無人生還》之后,感覺心頭有一股別樣的情緒在醞釀,他是一個憑借愛好做小說書評以及推薦的博主,雖然只是他工作之余的小打小鬧,但是這些年來,由于他的認真,這個賬號也積累了不少的粉絲。
時常會有一些書荒的粉絲來他這里,讓他推薦書。
他一般會根據個人的愛好不同來進行推薦,畢竟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但是今天他讀完《無人生還》的時候,只想單獨為這本書開一個推薦帖。
名字的話,就可以叫《無人生還,恐會成為推理小說的新風向?》
他在電腦桌面創建了一個文檔,思索片刻,開始編輯文字:
哈嘍大家好,我是東海甲魚,今天是久違的書單推薦。
可能有讀者會好奇我今天會推薦什么書?
也有讀者可能在看到這里的時候就猜出來了。
沒錯,推理小說新人作者白羽的新作,無人生還!
注意,如果還沒看過這本書的童鞋,請控制好自己的好奇心,因為這篇帖子將會包含劇透。如果你真心喜歡推理小說,這將會是不得不看的一本著作,同時,我也建議你先去看完這本小說再來這里聽聽我的淺薄之見。
好了,正文開始。
這本小說的故事其實并不復雜,主要講述了八個素不相識身份各異的人都不約而同的收到一封邀請,去海岸邊一座孤島上的豪宅。
然而到那里之后,并沒有出現所謂的邀請者歐文,而是只有兩個臨時雇來的管家羅杰斯夫婦。正當這十個人享用晚餐的時候,餐廳里的留聲機忽然響起,指控賓客以及管家夫婦這十人都曾犯有謀殺罪。
眾人無不驚恐,紛紛掩飾自己的罪行。
桌上有十個瓷娃娃,還有一首古老的童謠宛如死亡的魔咒。之后這十人按照童謠的內容一個接一個的死去,每死一個人瓷娃娃就毀壞一個,最后殺人游戲結束,也映照本書的名字——無人生還。
小說開頭從每個受邀者的角度敘述了這次的孤島之行,一方面將入場人物角色一一刻畫,使他們的性格特征得以表現,為之后人物描述做鋪墊。
另一方面也借他們之口交代事件同時烘托了士兵島的神秘感,吸引眼球。
在踏入士兵島之前的旅途中,從作者的描述里也能窺探一二,知道這注定是一場不平凡的路途,帶著懸疑的味道,讓讀者發現每個人好像都有些秘密,有點問題。
比如文中的一些語句:
“邊走邊祈禱吧,”他說,“邊走邊祈禱。審判的日子就在眼前。”、“海面遼闊,一眼望不到邊。目及之處是一片茫茫天水,海浪在落日余暉中蕩起層層漣漪。大海……今天是如此平靜,可有時它又是如此兇殘……把人拖入海底深淵。淹死了……他被淹死了……在海中……淹死了……淹死了……淹死了……”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個的伏筆,預示著這不簡單是一個受邀旅行,而是一場命運的審判。
而與世隔絕的士兵島就是行刑之地。
作者沒有試圖在開始掩蓋故事的發展和走向,相反通過字里行間讓讀者主動感受到這是一個有去無回的死亡之島,烘托出驚悚的閱讀氛圍。
并且你也能感受到童謠中的十個小士兵一一死去的命運便是島上十人的宿命,但是真正抓住讀者的是你不知道他們如何離奇的死去,每死一個人,真相便進一步,讀者參與進來猜測兇手,然后隨著劇情探尋真相。
過程中死亡下的緊張感讓人呼吸緊湊,可見作者非凡的筆力。
另外小說中的細節描寫也很到位,比如宣判他們有罪的那個唱片的標題叫“天鵝絕唱”,這不是平白起的名字,而是有寓意的。
這一點,容許甲魚在這里賣一個關子,如果有感興趣的讀者,或許可以親自去了解一下呢?
這本書帶來的一種新的元素,就是“無人生還”,畢竟在此之前可沒有哪本書寫過這種結局。
小說還很有意思的一個事情是,雖然這十個人的罪行各異,有傳統腐朽禮制的捍衛者,有在金錢誘惑下道德淪喪的之人,有自私自利不惜殺人者……
他們的罪行或多或少都是社會時代的產物,但他們都是“無證之罪”,僥幸逃脫了法律的制裁。
如具有雙重性格的法官瓦格雷夫這種代替法律的“伸張正義”也讓人重新思考法律和倫理的關系,當法律觸碰不到的陰暗面,究竟該如何解決?
或許在這里,作者也是想說,無論人類社會的法律如何的完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終究都會有漏洞,所以我們都需要保持清醒,保持自省。
或許也正好對應了《論語》中的那句話:吾日三省吾身。
最后我想從推理小說界的各個流派的角度來說,我想大膽的反問一句,支持著古典派、變革派,乃至因白羽的上一本書而出頭的寫實派的讀者,你們難道沒有在這本書里面發現,都有這些所謂流派的影子?
或許,推理小說界的各個流派最后的發展,答案就在這本書里面。
而這本書,也絕對會奠定白羽在推理小說界的絕對地位!
沒錯,哪怕他如今都只是大家認知的新人作家,但是當你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難道至今還真的認為,他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