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俊林點進書籍之后,掠過了發行方信息和作者信息之后,看到的既不是序章和不是正文,而是“作者的話”。
他慢慢看著,內容不長,通篇卻是在說古典過于迂腐,不是他不會寫古典這種的風格,而是覺得沒必要寫。
古典向來以最為嚴格的邏輯為主,可對于推理小說而言卻又是最不講邏輯的。因為它違背了現實的邏輯。
現實中,不會有人為了一個聽著就可笑的動機,而精心謀劃出不可能實現的布局去殺一個人。
倒不是說這種寫法不好,畢竟對于讀者而言,最大的樂趣就是解密,可若是為此高傲自大而覺得高人一等,著實沒有必要。
林昀本來是不打算說這些話的,但是想到這個世界的推理小說流派對于某一個派別的排斥,比他上輩子的世界還要深,就覺得說一說也沒什么。
“狂妄。”
這是侯俊林給出的評價。
他并不在意這段話,就像撓癢癢一樣不值一提。
侯俊林繼續看著正文。
作品中分別介紹了八個人物,以及展示了一個童謠。
推理小說中的童謠殺人,這是老生常談的題材了。沒什么新穎的。
可隨著他繼續看下去,眉頭也不由自主皺深。
因為十個被邀請去做客的人,都被隔絕在了孤島上。
這個之前也有人嘗試過,但顯然也只是淺嘗輒止,并沒有在這方面深入,總體來說也不算太新。
可當他看完了之后,那一雙已經稀疏的眉頭就皺得更深了。
他是在這本書發售的時候就買入閱讀的,此時已經到了中午飯點,他已經把這本書看完了。
侯俊林有些意外,他看得出來這本書在整體偏向上更加接近古典派的風格,但是顯然其中還有其他的因素。
以至于他在吃飯的時候,都在想著這本書。
飯后的他干脆又拿起平板來翻閱這本書。
這本書有幾個主要的點。
獨特的構思,緊張的情節,出人意料的結局,還有對于人性的探究。
這本書雖說算是古典風格,可又有別于古典派,因為這本書打破了傳統的推理小說中,必須有代表了絕對正義的偵探的模式,書中沒有。
一般推理小說會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犯罪的故事,一個是偵破的故事。古典派的都會將重點放在偵探的視角上來進行偵破,可《無人生還》這本書的重點卻是在犯罪之上。
而最后的謎底,也是由兇手的自白而揭曉的。
由此看來,在小說之中,可以說在這座孤島上發生的案件無法被偵破。
這是至今為止所有的推理小說中前所未有的。
書中兇手對人心的玩弄和布局的設置精準到了極點,但是這是和所有的古典派小說中的案件一樣,不能被復制的,現實中也不會存在的。
侯俊林感覺非常不得勁,就好像有什么東西在心里頭爬,讓他有些坐立不安。
讀者在書中無法確定誰是無辜者,誰是嫌疑人。整個閱讀的過程中一直被一團烏云籠罩。
這一點在推理小說中很常見,但是在這本書里卻將這一點發揮到了極致。
可以說,從書名開始,就已經是作者構造出來的一個陷阱了。
開篇的八個人對敘述者的變化,就已經暗示了這八個人每個人都有問題,可以說都有秘密,其中幾個人更是有嫌疑做過違法的事情,或者曾卷入過死刑案中。每個人都是敘述者,卻讓每個人的身份都存疑。
侯俊林思來想去,最后干脆把這本書分享給了自己的老朋友。
“看過這本書么?推薦看一看。”
他的老朋友很快就回應了他:“看過了,一言難盡?!?
侯俊林知道老朋友說的“一言難盡”不是指作品不好,而是給人的感覺一下在太過復雜,對方大概也是和他一樣的感受。
他似乎想起扉頁作者的話。
不是不會寫這種古典的推理,而是覺得沒必要寫。
如果一寫就是這種難以企及的話,那建議這種不給人留退路的事情還是不要做了。
————
呂文興看完之后,整個人都是魂不守舍的。
臉色慘白慘白的就像一下子失去了很重要的東西。
他怎么能這么寫?
他怎么會這么來寫?
這分明是一個不能被偵破的案件,如果后面有人發現了這個案發現場,那簡直一點可用的線索都沒有!頂多只能確認某某某死于什么東西,但是這又有什么用?
以前有人敢這么嘗試嗎?
如果說這種隔絕于世的孤島模式還有人用過的話,那么這種“無人生還”的模式簡直前所未有。因為大家都理所應當的認為,一個沒辦法被偵破的案件,寫出來注定也是沒有結果的。
可他們總被既定的條條框框限制了。
在古典派中那些約定俗稱的守則,比如兇手不能自我了結;小說中必須要有偵探等等。
還有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在推理小說里,犯罪事件到最后絕不能變成意外或以自殺收場。他們都認為這是虎頭蛇尾的結局,等于是對讀者開了一個無聊的大玩笑。
可真有人會認為這本書是虎頭蛇尾?是一個無聊的玩笑?
在這短短的時間里,那些已經看完這本書的讀者也炸了。
“臥槽!我都不知道到我看完之后該怎么形容我的心情!真的……”
“看完了,真感覺頭皮發麻!”
“我感覺我好像見證了一部神作的誕生!“
“以前有人這么寫過推理小說嗎?偵探都沒有的也配叫推理小說?好吧我承認我是被耍了,但我依舊推薦喜歡推理小說的人不能錯過這本書。“
“樓上的下次早點說,順便來幫我收一下刀,刀太長了收不進去了。”
“呂文興,謝謝你,讓我有幸能夠看到這本書!”
“呂文興:多少有點被冒犯?!?
……
事實證明,當一本書足夠出色,讀者就會瘋狂安利自己的朋友也去看,這一刻棲霞書庫的反應也飛快,當即在懸疑板塊給出了最大的推薦位。
呂文興一開始還能用“他的書的銷量肯定追不上我”來安慰自己,可當他看到《無人生還》那可怕的銷量增長的時候,原本信誓旦旦的辯駁也失去了底氣。
他甚至都看到有人開始表示要退款。
那是一些已經買了《慢慢的消失》之后沒看,而后先看了《無人生還》,再回來看呂文興的書,覺得毫無吸引力的讀者。
在他的作品下方的評論里,竟然還出現了給《無人生還》做宣傳的聲音。
“不是哥們,支持呂文興就圖一樂呵,真要看推理,還得是白羽啊,誰真看這批玩意?啥!沒聽過《無人生還》?那你真是……哦,現在這本書剛出來,那不怪你。要是以后問你,你還沒聽過,那你就不要掛著六級推理迷的標識在網上晃悠了。”
呂文興一口郁結之氣堵在喉嚨,當即發消息給自己的責編,讓他把這些黑子的言論給刪了。
可責編卻表示辦不到。
人家是買了書的。
而且,能有這些評論都很正常好吧,又不是機器人刷的,其他的書里面也大有討論別人的書的評論存在。
你怎么就破防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