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一 “遇見”和“行吟”

趙麗宏

過去的這兩年,悲欣交集,在人類的歷史中將留下特殊的記憶。新冠病毒的突然襲擊,攪亂了世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天地之間,有無法預料的突發事件,它們的起因和演變,非人力可掌控。而人間之事,卻有不少恒定的境界,不管生存的狀態發生多大變化,可以保持平靜的心境,繼續自己的思考和追尋。正如掛在我書房中的那幅書法,這是書法家周慧珺多年前為我題寫的老子語錄,其中有這樣兩句:“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這兩年來,因為疫情,少了出訪和社交,卻多了讀書和寫作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我讀的書,寫出的詩文,超過了以往。病毒肆虐的日子,卻成了讀書人收獲的季節。我的很多朋友,和我有相同的感受。史支焱,便是其中一位。他告訴我,疫情暴發之后,他用于讀書和思考的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并提起筆,把醞釀在心里的很多想法,寫成了一篇篇文字。于是就有了這本題為《在平平仄仄的時光里》的散文新作。

我瀏覽了支焱的這本散文集,由衷地為他的收獲高興。這本散文集,集讀書隨筆、賞詩心得和文化行旅札記于一體,是一本很有特點的書。支焱在兩年時間里寫成的這本書,其實是他數十年讀書、旅行和思考積累的呈現,也是一個讀書人的思緒和情懷的展露。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生活中一個匆匆過客在世上的“遇見”,在時光沉淀中的“行吟”。書中的文章,大多短小精悍,但卻是小中見大,千字短文,卻能讓讀者窺見時間的浩瀚遼闊,聽到從遙遠歷史中傳來的美妙回聲。這些文章中,有山水風景,有詩篇,有古人軼事,也有作者的屐痕。把詩書史料、人文景象、自然風光和個人的情感觀點融為一體,讓人看到作者的能耐和功力。

讀支焱的這本書,讓我有幾點驚異感佩之處。驚異感佩之一,是他的讀書內容之豐繁駁雜,不僅讀詩詞,讀小說,讀史書,讀時文,連一些偏僻的方志和野史,也在他的閱讀視野之內。驚異感佩之二,是他的行旅經歷的豐富多彩,他的屐痕,幾乎遍布國內,感覺這是一個文人的鍥而不舍的尋根之旅,詩書和史書內容涉及之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在他的很多文章中,都可以讓讀者發現這兩個特點。譬如《何須魂夢覓瀛洲》,寫的是我的故鄉崇明島。文章不長,卻寫盡崇明島的風情景致,追溯了這片江中沙洲的千年變遷的歷史。文中所引詩文,上至戰國春秋《列子·湯問》的記載,《史記·秦始皇本紀》的錄述,宋人張輯的詩詞,下至明清兩代的崇明縣志。我想,即便是崇明本地人,讀這樣的文章,也會感覺親切新鮮。

支焱的文章,不是單純的談詩論文,他把自己的人生經歷,把心中的家國情懷,把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自然地交織在文章中。看似風輕云淡的敘述,總懷有一往情深的眷戀。或臧或否,哪怕只言片語,都有著真摯的情感和鮮明的價值取向,這也可謂“微言大義”。他的文字,有畫面感,談及詩,詩中有畫,寫到景,畫中有詩。寫作者猶如那個身臨其境的“景中人”,在品著“畫中詩”。能把詩與畫有機地糅合起來,就是“詩意地棲居”。

支焱談到自己的寫作狀態時,曾這樣描述:“在瓦屋紙窗下,就著一壺茶,翻著這不算厚重的一卷書,所從何來的那些困惑與澄明,就在淡淡的茶香里濃墨重彩地溢開來。”這樣的環境和心境,對一個寫作者而言,很美好。正如我書房墻上的老子的妙語:“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突如其來的疫情依然在加深著我們對于生命蛻變的體認,也讓我們內心初始的悸動在慢慢地平息下來。盡管不是刻意,但一定會激發我們對于家、國命運的沉思。在這個多少有些叫人無所適從的時候,支焱不僅做出了饒有興味的思索,而且以細膩又不失恣肆的筆觸,寫成了這樣一本耐讀的書。他的職業其實無關文學,但他的內心是一個文人,并堅持不懈地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寫出來,值得稱道。此書以《在平平仄仄的時光里》為題,也表達了作者對生活和人生的一種摯愛,對時代和未來的一種信心。中國的詩詞講究平仄音律,社會的發展和時光的流逝,都伴隨著“平平仄仄”的詩意。承蒙支焱信任,讓我有機會讀他的文字,并為這本類似“人文地圖”和“心路旅程”的新作寫下這篇序文,為讀者作一個簡短的引導。期待書中那些經受時光淬煉的文字,能在讀者心中引起更多共鳴。

辛丑冬月于四步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超| 莆田市| 昭觉县| 舟曲县| 普洱| 突泉县| 德格县| 陈巴尔虎旗| 湖北省| 河西区| 闽侯县| 区。| 谷城县| 正蓝旗| 遂溪县| 苏尼特右旗| 曲靖市| 伊通| 石林| 斗六市| 元谋县| 莎车县| 怀仁县| 凤阳县| 富裕县| 望江县| 龙江县| 油尖旺区| 满城县| 墨江| 祥云县| 枝江市| 从化市| 龙游县| 偏关县| 阳信县| 桦南县| 马关县| 济宁市| 保德县| 班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