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繼承判解研究與適用
- 何志
- 1147字
- 2024-06-06 12:27:36
案例2:如何確定本案繼承開始時間的合法財產?[12]
賈某4與劉某系夫妻,二人婚內育有子女三人,即賈某1、賈某2、賈某3。劉某于2005年11月3日死亡,賈某4于2020年4月26日死亡,二人生前均無遺囑。位于北京市豐臺區的房屋登記在賈某4名下,房屋性質為經濟適用房。2004年2月29日,賈某4與開發公司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購買了該房屋。2010年12月30日,賈某4委托賈某3之夫曹某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手續并領取房屋權屬證書。賈某3主張房屋系其夫妻二人借賈某4之名購買,全部手續均為曹某代為辦理,賈某4未參與購房。賈某2稱房是賈某3要買的,所有手續也是他們夫婦辦理的,購房過程不清楚,曾聽賈某4說過買房錢是賈某3出的,但房屋是賈某3買的還是賈某4借款購買后還款的尚不清楚。賈某1認為房屋應為賈某4的遺產。
2005年12月16日,賈某4在朝陽區的房屋被拆遷,獲得補償款合計299605.16元;拆遷補助費共計69595.4元,其中含停產停業費42403.2元。同日,賈某2獲得拆遷補助費共計91000元。賈某2稱其應得的拆遷補助費91000元和停產停業費42403.2元均支付給了賈某4。賈某3稱,賈某4和賈某2系各自領取的補償款,且其中停產停業補助費應該是給賈某3的。另查,賈某4名下在中國工商銀行賬戶內留有存款共計29011.14元,北京銀行賬戶內留有定期存款319458.29元,中國建設銀行內留有存款3842.06元。賈某4生前單獨居住,生活費、醫療費均由其退休收入自行負擔。
法院認為,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本案繼承開始時間在民法典施行前,適用當時的法律,即繼承法的相關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本案中,涉案房屋雖登記在賈某4名下,但賈某3主張房屋系借名買房,不屬于賈某4的遺產,并提交房屋購買相關憑證,賈某1、賈某2對購房相關證據認可,但認為房屋應作為遺產分割。考慮到各方對購房過程陳述基本一致,且賈某3提交了其交納購房款的相關證據,現房屋所有權歸屬尚存在爭議,本案中不宜直接處理。故對于賈某1要求繼承分割房屋的請求,不予支持。對于停產停業費,賈某2、賈某3均表示款項應歸自己所有,但二人未提交相應證據,不予采信。賈某2、賈某3均主張其對賈某4盡了較多贍養義務,要求多分遺產,但二人均未提交充分有效的證據,故賈某2、賈某3要求多分遺產的請求,不予支持。對于賈某4遺留的存款,應由賈某1、賈某2、賈某3三人各繼承三分之一份額。據此判決賈某4名下在中國工商銀行、北京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內的全部存款及利息由賈某1、賈某2、賈某3按份繼承所有,三人各繼承三分之一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