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作權糾紛裁判規(guī)則與類案集成
- 肖義剛編著
- 5685字
- 2025-05-12 16:53:43
一、權利歸屬
001 法人作品的范圍應當如何界定?
閱讀提示
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是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智力成果,因此必然需要自然人作者通過智力活動進行直接創(chuàng)作,但依照我國現(xiàn)行著作權法的有關規(guī)定,法人在滿足條件時,雖然并未直接創(chuàng)作作品,但可以成為著作權人,享有獨立完整的著作權。在最新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中有關規(guī)定僅將“公民”修改為“自然人”,以及將“其他組織”修改為“非法人組織”,而對法人作品的認定,并未作出改動。那么依據有關法律規(guī)定,對法人作品的認定的標準判斷應當相對寬泛還是嚴格限定?筆者將通過案例予以研究。
裁判要旨
“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庇纱丝梢姡覈鳈喾m然規(guī)定法人可以成為作品的作者并享有著作權,但對法人作品的構成要件進行了嚴格限定,在職務作品與法人作品的構成條件非常接近的情況下,由于對權利歸屬的不同規(guī)定,因此對法人作品做嚴格解釋方符合著作權法的立法本意。
案情簡介
一、2013年3月21日,被告1深某大學作為申請單位與案外人通某公司、深圳市因某客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向深圳市科創(chuàng)委提交關于“LED某工藝及服役效能關鍵研究”項目的《深圳市技術創(chuàng)新計劃技術開發(fā)項目申請書》。該項目申請書載明:被告2柴某躍,單位為深某大學光電工程學院,承擔任務為課題總負責。原告劉某,單位及職務為深圳市通某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承擔任務為實驗方案、理論模型建立以及撰寫論文等。
二、項目申請書所附《項目合作協(xié)議》中約定了各方已有的知識產權歸原產權持有方所有,課題研發(fā)過程中新產生的知識產權按各方貢獻大小分配,即各方獨立完成研究工作所形成的知識產權歸各方獨立所有,各方共同完成研究工作所形成的知識產權歸各方共同所有,任何一方未經合作方同意不得擅自向其他方公開。該項目并未申請成功。
三、2014年5月13日,深某大學與被告3深圳雷某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被告4深圳市長某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三方被告,協(xié)商成立項目申請聯(lián)合體,以雷某公司為主申請單位,深某大學、長某通公司為參加單位(其中柴某躍擔任本項目負責人之一以及三方項目合作中深某大學聯(lián)系人),以“基于×××××的LED光源模組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共同參加“2014年深圳市技術攻關項目”的申報工作,三方以雷某公司名義提交了被訴2014年可行性報告。該項目最終獲得通過。
四、2016年10月27日劉某提起訴訟,主張被訴侵權行為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2013年3月21日,柴某躍作為項目負責人,深某大學為申請單位,連同第三人在冒充劉某簽名,未經劉某允許的情況下,將涉案作品原封不動地向深圳市科創(chuàng)委申請,侵犯劉某的署名權、復制權;第二階段2014年5月13日,雷某公司為主申請人,與深某大學、長某通公司共同向深圳市科創(chuàng)委申請“基于×××××的LED光源模組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其中柴某躍為項目核心負責人之一及三方合作中深某大學的聯(lián)系人,在劉某涉案作品中增加部分內容,侵權表現(xiàn)為劉某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大部分內容均被抄襲,深某大學、雷某公司、長某通公司、柴某躍的行為侵犯了劉某的署名權、改編權、發(fā)表權等權利。
五、一審法院認為:劉某非深某大學的工作人員,目前亦無證據證明劉某系為履行職務完成2013年可行性報告,故柴某躍、深某大學等關于2013年可行性報告為職務作品的意見并不成立。
六、2020年10月13日,二審法院判決書中指出:劉某創(chuàng)作2013年可行性報告的自由度很高,對該報告的形成作出了主要貢獻。此外,2013年項目申報主體為深某大學是基于深圳市科創(chuàng)委關于申報項目的主體必須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形式要求,這并不必然意味著相關項目申報材料所產生的責任只能由深某大學承擔。因此,2013年可行性報告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構成要件,不屬于法人作品。
七、一審、二審法院均認定:被訴2014年可行性報告與2013年可行性報告構成實質性相似。深某大學未經2013年可行性報告的著作權人劉某許可,使用與該報告實質性相似的被訴2014年可行性報告用于項目申報,且未在申報材料上標注劉某為作者,因此侵犯了劉某相關著作權。
核心裁判要旨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涉案作品是否構成法人作品。依據《著作權法》(2010年修正)第十一條[1]第三款規(guī)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在最新修正的著作權法中并未對構成要件做出修改,因此即使在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下,法人若想取得獨立的完整著作權也應當滿足上述三個條件,因為不同于職務作品,法人作品是取得完整的著作權,而直接創(chuàng)作人無法享有包括人身權在內的權利,為了避免對自然人權利造成過度侵犯,因此應當對法人作品的范圍進行嚴格限定,對于是否滿足三個要件的認定也應當嚴格考察。
具體而言,從法人作品的構成要件來看,“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若僅是簡單的提出任務、布置工作,則不能認定為主持創(chuàng)作,而必須是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進行了實際的主持、指導作用;而“代表法人或其他組織意志”這一條件則限制了直接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造空間,因此有學者主張,只有公文類作品可以構成法人作品,因為存在較多限制,能較為直接體現(xiàn)法人的意志,而存在較大創(chuàng)作空間的藝術作品等,一般很難認定為代表意志創(chuàng)作,但在實際中,仍然存在許多代表法人意志而非公文類作品的情況,因此不宜一刀切地限定法人作品范圍;最后“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這一要件,是指作品產生的責任必須也只能由法人或其他組織承擔,個人實際上承擔不了作品產生的責任。
具體到本案而言,雖然項目需要以法人身份進行申報,但劉某在創(chuàng)作中享有相當大的自由性,并且沒有證據表明與其直接對接的法人代表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該報告的立意、日程安排、創(chuàng)作進程等提出過要求,或者對該報告的結構編排、撰寫思路、內容取舍等進行了具體指示,亦無證據表明柴某躍在收到該報告后進行了實質性修改。因此無法認定該作品構成法人作品。
訴訟經驗總結
一、法人作品與特殊職務作品存在很多近似之處,法人作品的認定標準為:“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倍厥饴殑兆髌返恼J定標準為:“(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件等職務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兩者的主要區(qū)別一方面是除依法律規(guī)定或約定以外,特殊職務作品對作品種類有所限制,雖然在實踐中,對“計算機軟件等職務作品”這里的“等”是等外等還是等內等,是封閉式的規(guī)定還是可以向外延伸存在爭議,但在相關司法判例中可以看到突破例舉而將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納入特殊職務作品,均是在有特殊社會影響或基于正當理由的情況下發(fā)生的,因此普遍認為不宜將此處的范圍過度延伸;另一方面對于法人作品而言,并不要求主要利用法人或非法人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進行創(chuàng)作,而主要考慮是否體現(xiàn)法人意志。
二、對于法人作品進行認定時,應當注意僅是下達創(chuàng)作命令、作品實質體現(xiàn)了較多直接創(chuàng)作者獨特思想感情和意志等情況下,不應當認定為滿足法人作品的標準,以免過度限制自然人創(chuàng)作者的權利。
法律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2013年修訂)
第十一條 著作權法第十六條[2]第一款關于職務作品的規(guī)定中的“工作任務”,是指公民在該法人或者該組織中應當履行的職責。
著作權法第十六條[3]第二款關于職務作品的規(guī)定中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該法人或者該組織為公民完成創(chuàng)作專門提供的資金、設備或者資料。
本案鏈接
劉某、柴某躍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2019)粵民終1586號】
柴某躍、深某大學上訴還稱,2013年項目是由深某大學授權的項目負責人兼其員工柴某躍主持,且項目申報主體是深某大學,項目申報的法律后果亦由深某大學承擔,因此2013年可行性報告屬于法人作品?!吨鳈喾ā返谑粭l[4]第三款規(guī)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庇纱丝梢?,我國著作權法雖然規(guī)定法人可以成為作品的作者并享有著作權,但對法人作品的構成要件進行了嚴格限定,對法人作品作嚴格解釋方符合著作權法的立法本意。從法人作品的構成要件來看,首先,“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是指從創(chuàng)作的提出、立意、人員、物質技術條件的提供、創(chuàng)作進程安排等各方面均由法人或其他組織主持,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提出任務、布置工作。其次,“代表法人或其他組織意志”是指作品完全或主要地體現(xiàn)了單位意志,創(chuàng)作者個人自由思維的空間不大。若作品的結構安排、內容取舍、思想表達等可以由個人意志所決定,則不屬于此范疇。再次,“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是指作品產生的責任必須也只能由法人或其他組織承擔,個人實際上承擔不了作品產生的責任。再觀本案涉及的柴某躍或深某大學對2013年可行性報告參與程度的相關證據,劉某2013年3月20日通過郵件發(fā)送該報告給柴某躍后,柴某躍于2013年3月21日回郵稱申報書是經過修改的,但其并未舉證證明修改的具體內容;劉某與柴某躍的QQ聊天記錄顯示,與項目申報相關的合作協(xié)議、答辯幻燈片等均由劉某制作,且劉某在2013年6月3日還告知柴某躍其又添加了一些實驗結果;而柴某躍提交的劉某與許某欽的往來郵件僅能證明許某欽在2013年5月14日向劉某發(fā)送過可行性報告,以及在2014年2月19日發(fā)送過幾張直下式背光效果圖。換言之,本案既無證據表明在劉某2013年3月20日發(fā)送2013年可行性報告給柴某躍之前,柴某躍或深某大學對該報告的立意、日程安排、創(chuàng)作進程等提出過要求,或者對該報告的結構編排、撰寫思路、內容取舍等進行了具體指示,亦無證據表明柴某躍在收到該報告后進行了實質性修改。與之相反,劉某2013年3月20日發(fā)送該報告的郵件及其之后與柴某躍的QQ聊天記錄可以證明,劉某創(chuàng)作2013年可行性報告的自由度很高,對該報告的形成作出了主要貢獻。此外,2013年項目申報主體為深某大學是基于深圳市科創(chuàng)委關于申報項目的主體必須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形式要求,這并不必然意味著相關項目申報材料所產生的責任只能由深某大學承擔。因此,2013年可行性報告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構成要件,不屬于法人作品。柴某躍、深某大學關于劉某不享有2013年可行性報告著作權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延伸閱讀
裁判規(guī)則一:法人意志不能簡單地等同于單位指派工作任務、就創(chuàng)作提出原則性要求或提出修改完善意見等,否則,所有的職務作品均可被視為法人作品。
案例一:胡某慶、吳某初與上海某電影制片廠著作權權屬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2010)黃民三(知)初字第28號】
至于被告關于系爭造型系法人作品的辯稱意見,本院認為,雖然兩原告系單位職工,造型設計屬于其職責范圍,系爭造型是在單位主持下,為了完成單位的工作任務而進行的創(chuàng)作,責任亦由單位承擔,但是,我們不能將法人意志簡單地等同于單位指派工作任務、就創(chuàng)作提出原則性要求或提出修改完善意見等,否則,所有的職務作品均可被視為法人作品,作為自然人的創(chuàng)作者將喪失作者地位。系爭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無須高度借助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的過程也并不反映單位的意志,而是體現(xiàn)了作者獨特的思想、感情、意志和人格。無論是“葫某娃”角色造型的線條、輪廓、色彩還是服飾、頸飾、腰飾、葫蘆冠等的選擇都體現(xiàn)了作者個人的構思和表達。雖然,被告陳述攝制組其他成員和被告的部門負責人曾提出過修改意見,但這并不影響對“葫某娃”角色造型作出實質性貢獻的仍然是作者個人。而且,從片尾的署名來看,造型設計也已署名兩原告?zhèn)€人,因此,“葫某娃”角色造型美術作品并不是代表法人的意志創(chuàng)作,不應認定為法人作品,對被告的上述主張,本院不予采信。
裁判規(guī)則二:對于法人作品而言,直接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空間較小,而對于職務作品而言往往有更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這一點可以輔助判斷法人作品和職務作品或特殊職務作品之間的區(qū)別。
案例二:孟某彤等與人某網股份有限公司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2018)京73民終2064號】
《著作權法》第十六條[5]規(guī)定: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件等職務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
本案中,涉案作品與31號裁定所涉攝影作品均創(chuàng)作于《著作權法》施行前,涉案作品并非隨意取材,而是以抗美援朝戰(zhàn)爭為拍攝題材的特殊時期的攝影作品,因此,對于該類特殊題材攝影作品的著作權歸屬,亦可比照適用31號裁定的認定標準,即不能簡單依據當事人提交的拍攝者個人攝影集上的署名進行認定,而應根據該類攝影作品創(chuàng)作時的社會背景、創(chuàng)作過程以及當事人的具體行為等予以認定。具體而言,拍攝涉案作品時孟某瑞的身份是原解放軍某報社軍事記者,雖無在案證據證明其與原解放軍某報社對涉案作品的著作權歸屬進行明確約定,涉案作品拍攝時也沒有明確法律規(guī)定,但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該類作品特殊的拍攝過程、當事人的具體行為以及意思表示,可以認定孟某瑞拍攝涉案作品系履行單位委派的特殊任務,拍攝器材及拍攝條件均由單位提供,結合原解放軍某報社出具的《復函》內容,該類作品一旦在原解放軍某報社所屬媒體發(fā)表,亦由原解放軍某報社承擔責任,因此,該類作品的后期編輯、對外發(fā)布亦由單位決定,并由單位承擔責任,故該類作品應認定為特殊職務作品,孟某瑞僅享有署名權。李某琴、孟某1、孟某2、孟某彤作為孟某瑞的法定繼承人,以人某網公司侵犯了涉案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要求停止侵權及賠償損失,并無相關權利基礎,對其相關上訴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 法院審理房屋買賣案件觀點集成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釋義
- 情法一生:解析家庭情感與財產糾紛20例
-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婚姻家庭與繼承糾紛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條文精釋與實務指南:合同編(上冊)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法律適用與案例指引
- 人民法院民商事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叢書:勞動糾紛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
- 勞動法及司法解釋新編:條文序號整理版7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理解與適用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2017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律法規(guī)全書:含司法解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導讀與釋義
- 知識產權:技術顛覆背后的法律智慧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條文精釋與實務指南:合同編(下冊)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