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路公交車走了足足一個時辰,可把朱由檢后悔死了!
早知道王青云要走這么遠,就雇個馬車了!
實在是忍不住了,朱由檢吐著舌頭,氣喘吁吁的對王青云說“呵呵~道長快到了沒有?!”
還是小看你了啊!
居然堅持這么長時間!
王青云不由高看朱由檢一眼,就伸手指著一塊面前的地說道:看到這片青紗帳沒有?”
???
朱由檢滿腦袋的問號,青紗帳什么玩意?
順著王青云指的方向看去,一片綠油油的玉米地呈現在眼前!
指著玉米地,朱由檢問道“道長說的可是這玉麥?”
“對,就這地。”
“為何叫青紗帳?”
“呃~我看著好看隨口起的。”
面對好奇寶寶的提問,又不是自家兒子,誰廢那腦子給他解釋這玩意?王青云隨便找了一個理由,就給他搪塞了過去!
“青紗帳!太應景了,沒想到道長學問如此高!此情此景,不若我等相互作詩一首?”朱由檢折扇一開,想邀請王青云吟濕。
吟你奶奶個腿,哪個王八犢子這么教你的,動不動就吟濕?老子肚子里那點貨還留著有用呢!
靦腆一笑,王青云拱手說道“王兄過獎了,小道師父只教了道德經、三字經、千字文,實在是才疏學淺,不會吟濕?!?
這次王青云真沒有說謊,老道技能點全幾乎全給點到武力值上了,文化課確實只教了這么多!
要不是穿越了,“王青云”現在就算活著,估計還在東江挨餓呢!
“道長說笑了,昨日你可是能寫曲的,怎不會吟詩?”對于王青云的話,朱由檢是一點都不信。
唰唰唰幾下就能寫幾個曲的人,不會寫詩,逗誰呢?
“真不會!”王青云面無表情的拒絕道。
“道長!……”朱由檢不死心,開始之乎者也的勸起王青云,非要王青云做濕一首不可!
“停、停、停!你還想掙錢不?”王青云實在受不了,叫停道。
“想!”
“想就別逼逼了,干活要緊!”
“哎!啥是逼逼?”
啪!
王青云捂著額頭,心里都媽賣批了!
說什么現代牢騷話?還他媽得給他解釋意思!
三十六計!
“偷玉麥了!偷玉麥了!……”
別說這法不是一般的管用,不僅轉移了朱由檢的注意力,還召來了玉米地里頭的人。
沒一會,就有幾個家伙扛著鋤從玉米地里沖了出來!
落在最后的一個人盡然邊跑邊綁褲腰帶!王青云也是很無語,這都什么年頭了?還有心思干這玩意!
“誰偷玉麥?”
“誰偷玉麥?”
“不知道??!”
“你看到沒有?”
“我也沒看到!”
……
“小道長,可看到賊人?”
幾個農民相互問了幾句,最后有個年長一些的,走到王青云面前問道。
“哪有什么賊人,我喊的!”
“小道長你消遣我們啊!XXX……爺,您吩咐!”
剛罵兩句,這個七尺高的漢子就低下了他高傲的頭顱!
看著王青云手里的銀子,這個農民絲毫不覺尷尬,反而獻媚的賠著笑臉,臉皮不是一般的厚!
“這一片是誰家的地?”王青云問道。
“爺問這個干啥?”農民好奇問道。
“我要買玉麥,自然得問問誰說話管用!”王青云說道。
“爺,您要多少?”農民問道。
“這里有多少畝地?畝產多少?”
“一千多畝,畝產三石左右?!?
“你能做主的有多少?”
“二十畝!”
王青云問完這個農民,心里默算了一下,決定全部買下來,就對這農民說道“今年你別賣了,我全要了?!?
“爺,您給多少錢?。俊?
“一兩銀子一石如何?”
“行、行、行!小的謝謝爺了!”
看著農民的笑臉,王青云知道給多了!
后世玉米種植廣泛,農、牧、工需求量都巨大的情況下,價格還是比小麥低。
現在這大明離滅亡還有小二十年呢,關內大體還算穩定,京城周邊糧價還沒有出現太大波動,更別提沒有作為主糧的玉米。
話都說出口了,也不差那一個半個的子,王青云也不打算反悔,直接對這農民說道:
“再有幾天玉麥就該收了,我也不急這幾天,等你晾曬好了,給我送進城里可行?”
“行、行、行!”農民應和道。
扔了十兩銀子給這人,王青云說道“這是定金,你先收著,等你收完了,給我送到崇北坊、船板胡同、第二十三戶,你可記住了?”
“船板胡同、第二十三戶,您放心,到時候一準給您送到?!边@農民攥著銀子都笑開了花!
上半年他的麥子都交了租子,本以為又要吃大半年的玉麥,沒想到這個小道長居然如此大方,每石多給了二錢銀子。
今年秋收可以直接用銀子抵租子,不用再看那狗屁管家的臟臉不說,還能余下不少銀子。
這道長簡直是比自己爺爺還親!
……
“你住哪里?”王青云打斷了正在想美事的農民。
“哦,爺!我住前邊那個村子,進村第二家就是我家?!鞭r民說道。
“行了,沒別的事了,你先忙去吧!”
“哎!爺!那我忙去了,我叫李二,您有事喊我就行!”農民說道。
……
看著那農民恨不得一蹦三尺高的身影,王青云笑著搖了搖頭,沒文化真可怕!
一個農民居然敢用天策上將的名號!這要是在大唐,你看二鳳砍你不?
“道長何故發笑?”見王青云笑的開心,朱由檢問道。
“因為我做善事了!”王青云胡咧咧道。
“請道長解惑!”朱由檢拱手道。
“還記得昨天的話嗎?劫富濟貧,我搞有錢人的錢,接濟平民,你看這農民如此高興,不就是因為我錢給多了嗎?這難到不是做善事?”
“道長你這劫富濟貧,好像不對啊!”
……
王青云一頭黑線,你朱由檢腦子就不能靈活點?
“那你以為該如何?”
“不是給吃不上飯的人錢嗎?”
“這錢你出啊?”
“我沒錢!”
“昨天不是掙了嗎?”
“我結婚要用!”
……
這個摳逼,以后我該叫你朱葛優吧?王青云默默吐槽道。
懶得再和他扯沒營養的話,王青云一甩衣袖說道“走了,該回去準備準備了?!?
朱由檢拉住王青云問道“這就走?你不說出來掙錢嗎?”
“這不就是!”
“你這是哪門子掙錢?”
“這叫進貨,過幾天就能掙錢!”
……
本以為還能掙個幾百兩銀子,沒想到王青云買了點玉麥就往回走,還是11路往回攆,朱由檢腸子都悔青了!
回去路上王青云看著垂頭喪氣的朱由檢,機關槍都快壓不住了,還是年輕人好忽悠?。?
………………
注1:
網傳最早記載玉米的中國古籍,是蘭茂寫的滇南本草。
蘭茂生于洪武三十年,于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出版了滇南本草,是我國保存比較完整的地方性本草專著,比本草綱目還要早140余年。
注2: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鞏縣志》(現河南鞏義市)中,有關于玉米的記載。
注3:
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也有關于玉米的記載。
注4:
除滇南本草未找到清以前的古本,無法參考,尚有爭議。
后二都有詳細的文字記載,另還有許多沒有列舉的明代地方志。
此處只作參考,不作贅述。
總之明末玉米的種植已經遍布大明十余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