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滴水滾珠局
- 三十六局
- 破落戶叔叔
- 1375字
- 2024-06-24 10:28:34
明朝有一個富商叫小林,喜歡收藏珠寶玉器。有一天,小林在珠寶商那里高價買了個玉盤。結果買回來沒兩天,發現這個玉盤是贗品,怎么發現的呢?對于玉盤這類的收藏品,有一種很特別的檢驗方式。就是用水滴到玉盤上,如果說水滴上去能像珍珠一樣散開,那這個玉盤大概率就是真的,但如果水滴上去變成了一灘,那就是假的。小林這個玉盤就做不到滴水滾珠,他很痛苦,但又不想就這樣認了。畢竟買這個是花了大價錢的。所以他想了個辦法,給玉盤上面鍍了一層油膜。玉盤上面有了油膜后,就能達到滴水滾珠的效果。
靠著這個小手段,小林成功把玉盤出手了。但接下來的事,逐漸開始超出小林的預料。因為玉盤本身品相就比較好,所以小林當時才會上當。加上小林在文玩圈也是很有名望的,結果玉盤疊加上小林的背書,居然在富人圈子里流通得特別好,交易很頻繁,價格也被炒得越來越高。與此同時,隨著一次次地檢驗,玉盤上的油膜也是越來越薄。當在某一天,油膜徹底破裂的時候,玉盤在誰手里,誰就是最后的冤大頭,當然對這個人也有一個專門的昵稱——接盤俠。
1919年,有個叫查爾斯龐茲的美國人,利用幾分錢的郵票和匯率差包裝出來一個金融產品。據說投資90天能獲利50%。因為最早幾個吃螃蟹的人都拿到了真金白銀的收益,龐茲這個金融產品迅速吸引了大批的投資者。因此,龐茲瞬間積蓄了大量的資金。但其實這個產品價格就不存在,他只是用后面投資者的錢,來支付前面投資者的高額利息。只要不斷有人找他投錢,那么這個鏈條就斷不了。巔峰時期,龐茲手里捏著1500萬美金,放到今天少說也得十個億。
不過很快,龐茲這招拆東墻補西墻的玩法就兜不住了,還沒來得及跑路就被抓了。因為涉嫌86項詐騙罪名,龐茲被判處五年監禁。龐茲的騙局被報出來后,他曾經的員工說:龐茲就是個十足的金融小白,連加減法都算不明白。他最擅長的就是坐在辦公室,嘴里叼著煙斗,侃侃而談不存在的金融業務。但可笑的是,竟然有十多萬人相信他!其中還不乏金融行業的資深從業者,他們真的看不出來嗎?我想大概和無數的街盤俠一樣,想著只要我不是最后接盤的,就能大賺一筆。這種金字塔騙局,后面干脆用龐茲的名字來命名,也就是美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龐氏騙局!
滴水滾珠局的本質,就是囤積居奇,人為的投機炒作,制造稀缺性。水滴在現實社會中,就是商品價值。只會增值,不會貶值的盤,就是商品市場。為什么滴水滾珠局容易在古董拍賣、股票交易等領域常見呢?因為盤的性質,決定滴水滾珠局只適合炒作折舊率低,并且存在時間越久、價值越高的商品。如果是做食品蛋糕這種市場,保質期短到沒有時間收集足夠的籌碼,商品價值就已經貶值,那布局就沒有意義了。滴水滾珠局的目的是找下家接盤變現,如果沒有下家接盤,布局者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最后只會砸在自己手中。所以布局的關鍵點是先找對盤,再鎖定目標,然后收集籌碼,散布利好消息,最后拉高出貨。
如果大家發現正在別人布下的滴水滾珠局里,我們該怎么改變這種局勢?首先我們需要弄明白滴水滾珠局的底層邏輯,實質上就是說服別人,用很高的價格去買一樣二手商品。讓別人在固定的賽道里,相信這件二手商品。其實破局很簡單,就是拒絕說服,進行抬杠,充當一個攪屎棍的角色。無限貶低這個固定賽道里的商品價值,然后換個其他的賽道。破局的思路,謎底就在謎面上,對于滴水滾珠局,不關注就是最好的破局方式。對方用力表演講故事,你不關注不理睬,莊家得有多么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