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書名: 能殺人,會種地,這個崇禎很給力作者名: 飛天小趴菜本章字數: 2064字更新時間: 2024-06-08 22:27:44
秦良玉的問題一出,馬祥麟下意識的向四周看去,見門窗全都關的好好的,他才低聲說到:
“母親,您說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馬祥麟的話惹來了秦良玉的怒目而視。
但馬祥麟這次并未退縮。
“母親,孩兒對朝廷的忠心您是知道的。
但朝廷對我等心存戒備也是不爭的事實。
這一次陛下突然要求我等擴軍,孩兒是怕……”
到底怕什么,馬祥麟并未說出來,但秦良玉明白他到底在怕什么。
她心里并非沒有疑慮,但很快就被她壓下。
“只考慮軍事,你覺得陛下的建議如何?”
“如果不考慮其他問題的話,一語中的!”
“那不就是了?
因為將士們用命,這些年靠著獨特的白桿槍,咱們打出了莫大的威名。
白桿軍也成了咱們石柱在朝堂立足的根本。
但咱們自家知道自家事。
白桿軍的將士全都是咱們石柱子弟,自小就生活在山林之中。
再加上白桿槍的特殊形制,使咱們在山地作戰之時如魚得水。
但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白桿槍在山林作戰之中無往不利。
但離開了山林之后呢?
咱們沒有騎軍,沒有火銃,更沒有火炮。
一旦進入到平原地區,贏了咱們追不上,輸了更是跑不掉。
更不要說攻城戰,咱們除了拿將士們的命去填之外,幾乎毫無辦法。
所以,陛下希望咱們與時俱進,編練火銃兵和騎兵,可謂是一語中的。”
秦良玉一番話說完之后,馬祥麟也不住的點頭。
“母親說的問題,孩兒確實知道。
孩兒也不止一次想過,編練火銃兵和騎兵之事。
可孩兒心里還是不踏實。
這些年隨著我們白桿軍打出了名氣,朝中大臣已經不斷在向母親發難,想要母親交出白桿軍由朝廷統領。
如果我們再編練了火銃兵和騎兵,萬一我們練兵有成之后,陛下要我們交出兵權,該怎么辦?”
馬祥麟的問題,秦良玉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她有心想說不會,但正所謂財帛動人心,更何況這是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
一番猶豫之后,她還是說道:
“以后的問題,以后再說吧!
而且陛下在信里已經說了,他會在襄陽為我們預備下足夠的火銃和馬匹。
一切還是等到了襄陽,見到了陛下準備的物資之后再做計較!
總之你記住一句話,我們石柱是大明的臣子。
陛下不負我們,我們絕對不能有負陛下!”
秦良玉說完,馬祥麟也嚴肅的說道:
“母親放心,孩兒曉得輕重。”
........
秦良玉帶著白桿軍離開夔州,向襄陽行軍的同時,紫禁城里,崇禎正伏案不停的寫著什么。
“陛下,孫大人求見!”
“哦?孫師來了?
快請!”
“是!”
王承恩正要離開,崇禎叫住他說道:
“大伴,以后孫師前來的話,不用通報,直接帶進來就是。”
“奴婢遵旨!”
不一會,孫承宗在王承恩的帶領下走了進來。
“臣孫承宗拜見陛下!”
“孫師快免禮,賜坐!”
“謝陛下!”
孫承宗剛一坐下,崇禎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孫師,給秦良玉將軍的三千支火銃和兩千匹戰馬都準備好了嗎?”
“臣正是為此事前來向陛下交旨。
三千支火銃和兩千匹戰馬已經出京,算著路程,應該能和秦良玉將軍差不多同時到達襄陽。”
“真的嗎?
太好了!”
見崇禎喜形于色,孫承宗猶豫了一會兒之后,還是出口說道:
“陛下,臣有一事,不可不講。”
正因為白桿軍戰力即將全面加強而興奮的崇禎,想都沒想就說道:
“孫師有話盡管講來就是!”
“是!
陛下,無論是原來的石柱土司馬千乘,還是現在的秦良玉將軍,都對陛下忠心耿耿。
這些年來,他們率領的白桿軍為我大明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
遠的不提,今年七月,秦良玉將軍率白桿軍解夔州之危便在大功一件。
但是.......”
孫承宗說到這里,崇禎便直接說道:
“孫師的意思是,秦良玉畢竟是土司,他的白桿軍并不受朝廷控制。
白桿軍本就是一支強軍,要是再給他配上了火銃和騎兵,一旦秦良玉生了異心,朝廷會拿他毫無辦法?”
見崇禎直接點出了自己的心思,孫承宗也不再避諱。
“臣并不懷疑秦良玉將軍對陛下的忠心。
但她的火銃和戰馬既然是由陛下自內帑出資提供,陛下順勢派出監軍,也是應有之義。”
孫承宗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后,崇禎笑著搖了搖頭。
站在孫承宗的立場上,他對身為土司首領的秦良玉有防備實在是太過正常。
但崇禎知道,這種防備完全沒有意義,秦良玉的忠誠是經過了歷史檢驗的。
所以,給秦良玉資助火銃和戰馬讓他升級白桿軍,崇禎毫無任何壓力。
“孫師,這些年來,朕一直有個問題不解,還請孫師為朕解惑!”
崇禎突然換了話題,孫承宗雖然疑惑,還是順著他的話說道:
“陛下請講!”
“自朕登基以來,就算對著滿天神靈和大明的列祖列宗,朕也敢拍著胸脯說,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朕真的做到了鞠躬盡瘁。
但是,朕不明白,朕為了大明付出了朕能付出的一切。
可是為什么,大明的局勢還是一天不如一天呢?
孫師能否告訴朕,這是為什么?”
崇禎的問題讓孫承宗心里一時間翻江倒海,嘴巴張了又張,卻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看到孫承宗的樣子,崇禎并未為難他。
他問這個問題,本身也不是為了從他那里找答案,而是想通過孫承宗,把自己想說的話傳出去。
于是,他問完了之后,便自顧自的說道:
“前些天,一場大病讓朕連續幾天無法理政,但也讓朕有了時間去思考這些年的得失。
然后朕就發現,朕有些太心急了。
朕一心想要中興大明,卻忘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回頭想想,如果朕當年能放手讓孫師施為,松錦防線將比現在堅固數倍不止。
可是朕太想在短時間里看到成果,完全打亂了孫師的計劃。
正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沒有做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