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盧象升的絕望!
- 能殺人,會種地,這個崇禎很給力
- 飛天小趴菜
- 2060字
- 2024-06-08 19:26:01
聽到兒子的問話,盧象升嚴厲的斥責道:
“吾兒慎言!”
雖然是在斥責兒子,但盧象升其實和他一樣感覺如夢似幻。
盧象升與崇禎,就像是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對的戀人,他倆的思想,始終不在一個頻道之上。
與大明朝廷整體上將流賊視為癬疥之疾不同,盧象升一早就認定,流賊問題關乎社稷安危。
在他看來,流賊的問題真正的嚴重性,不在于他們占了多少城池或者殺了多少人。
而是流賊只要存在一天,就會有百姓持續的被他們擄掠,這對于農業生產的破壞是致命性的。
再好的地,沒有人種也等于零。
更何況,近些年來各地天災不斷,農業生產本就舉步維艱。
因此,如果不能盡快解決流賊問題,讓農業生產趕緊恢復正常的話,大明朝有天塌的可能。
相反,對于不斷入關劫掠的建奴,盧象升并不認為他們有顛倒乾坤的能力。
因為,他們的人口實在太少了。
大明有近一億人口,而建奴只有幾十萬而已。
巨大的人口差距,注定了建奴只是一只吸血的螞蝗,要不了命。
基于這個認知,盧象升一直主張暫時先與建奴和談。
有了穩定的外部環境之后,就可以將松錦一線的精銳邊軍抽調一部分入關剿賊。
流賊的優勢在于運動戰,但他們的那點兒所謂優勢,在精銳邊軍面前壓根不值一提。
抹平了流賊的優勢之后,境內安定將是指日可待。
到了那時,再集全大明之力收拾建奴,簡直易如反掌。
但他的態度幾乎與整個朝堂相左。
朝堂上當然不是沒有人能認識到流賊問題的嚴重性,但在他們看來,流賊滑如泥鰍,想要徹底剿滅并不容易。
而且招降流賊屬于導人向善的一種,能幫他們在士林贏得清譽。
一正一反兩個原因,促使他們對流賊更傾向于能招盡招。
支持對流賊招安的同時,他們對建奴的態度卻是異乎尋常的堅定。
建奴者,家奴也!
對于以下犯上的家奴,必須打死。
想讓主人屈尊和談?
絕對不可能!
受到朝臣的影響,歷史中的崇禎同樣也偏向于這種思想。
因此,對于主張與建奴和談,對流賊趕盡殺絕的盧象升,他便一直不很待見。
后世很多史學家都認為,盧象升最后的決死一戰,其實是他在絕望之下對崇禎發起的一次死諫。
希望用他的死,來讓崇禎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可惜,歷史上的崇禎一直到了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打進北京之時,才意識到盧象升是對的。
但那時候,已經太晚了!
崇禎七年這個時間點上,或者說對于車箱峽一役,對于大明朝的大部分人來說,只是一次尋常的失敗。
他們的關注的重點,一直都在借機扳倒陳奇瑜及其背后的力量,從而讓自己一系的人上位。
朝堂上也確實圍繞這一點進行了近半年的斗爭。
但盧象升卻從車箱峽一役看到了流賊驚人的恢復能力。
從全員被困車箱峽,大軍十不存一,士氣散盡,只能搖尾乞憐請求投降,到摧枯拉朽連下十幾城實力更勝從前,這中間不過三個多月的時間而已。
這種不可思議的恢復能力,讓盧象升絕望到夜不能寐。
比流賊更讓他的絕望的,是他發往京城的無數本奏疏,全都如泥牛入海。
就在他已經快要死心之時,沒想到竟然收到了京城的來信。
而且還是皇帝的親筆信。
信里告知他擢升他為五省總理的奏疏已經在路上,囑咐他接下來的戰事一定要好好打,要打出大明官軍的威風。
然后他會借著這股東風,派人去與建奴和談。
能用多大的代價達成和談,就看他們這一仗能打出什么樣的風采。
信里當然沒有任何向他道歉的字眼,但意思再明顯不過。
你是對的,現在朕認可你的方案,但你也要努力,為朕多多積累談判的資本。
盧象升并不明白這種突然的轉變是為什么,但這并不妨礙他接下來要做的事。
“盧麟!”
見父親直呼自己名字,盧麟便知道此時他是以一軍主將的身份在和自己說話。
“末將在!”
“傳本將命令,馬上向彰德府、河南府、南陽府三個方向派出斥候。
尤其是滎陽要重點關注,一定要把流賊的動向給本將看死了。
另外,再派出兩支斥候,一支前往襄陽府,向五省總監秦良玉大人報告我軍動向。
另一支派往中都鳳陽,提醒其加筑城墻做好防范。”
“末將遵命!”
.......
盧象升的派出的斥候正在拼命趕路之時,身在夔州的秦良玉同樣收到了崇禎的親筆信。
馬祥麟與自己的母親秦良玉,一起向著京城的方向行完了大禮之后,還是感覺自己跟踩在棉花上一樣。
“母親,我真的不是在做夢嗎?”
兒子的傻樣兒讓秦良玉一陣手癢,真想照著他腦袋拍一下。
但想到兒子已經是獨領一軍的大將軍,她便忍下了這個沖動。
“陛下的信你不是已經看過了嗎,怎么,突然間不識字了?”
“哈哈哈,孩兒不是這個意思。
孩兒只是不明白,以前朝廷不都是需要我們到哪里用兵了,就直接下令。
打完了仗之后,就讓我們自行回去。
這一次為何要任命母親為五省總監?
五省總監應該是五省兵馬的總監軍吧?
陛下怎么舍得把這么重要的位置授于母親?”
見兒子越說越不著調,秦良玉用腰間配劍的劍匣直接掃在了他腿上。
“臭小子,你這口無遮攔的毛病什么時候能改改。
陛下的決定也是你能議論的?
全家人早晚要被你這張嘴給害死。”
腿上被打了一下,馬祥麟也不以為意,他嘿嘿笑著上前拉起母親的手臂。
“嘿嘿嘿,朝廷以前一直對我們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沒想到這一次竟然舍得給個官兒。
孩兒這不是為母親高興嘛。”
見馬祥麟還要再說,秦良玉又作勢要打。
“哎呀,母親不要打了,孩兒不再說了。”
“哼!
你知道就好!”
罵完之后,她才接著問道:
“對于陛下的建議,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