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你們就是這樣盡忠的嗎?
- 能殺人,會種地,這個崇禎很給力
- 飛天小趴菜
- 2067字
- 2024-06-05 18:31:13
沿著裝奏疏的大框走了半圈之后,他狀似無意的隨手又拿起一本奏疏。
“崇禎五年,騎兵參將孔有德反,登萊巡撫孫元化派兵平叛,后親致敵營,與孔有德曉以利害,明以大義。
受孫元化感召,孔有德回心轉意,請求招安。
陛下親下旨意,同意招安孔有德,命孫元化押孔有德部入京請罪。
然山東巡按王道純因與孫元化有隙,故意隱瞞詔書,且派兵于回京途中襲擊孔有德部,迫使孔有德再叛。
后御史余應桂因與孫元化政見不同,誣其與孔有德謀反,并于獄中屈打成招。
崇禎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孫元化于西市斬首。”
一字字的念完之后,崇禎眼神冰冷的掃視了一眼早已噤若寒蟬的大臣。
不等他說話,便有兩人自隊伍后面快步走出,噗通一聲跪地。
“陛下,臣冤枉啊,孫元化謀反一事滿朝皆知。
還請陛下為臣等作主啊!”
看到跪地喊怨的王道純和余應桂二人,崇禎毫不掩飾眼底的厭惡。
孫元化乃是前次輔徐光啟的高徒弟。
但這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孫元化乃是崇禎年間當之無愧的第一火器專家。
天啟二年,遼東防務吃緊之際,孫元化向朝廷條呈《備京》、《防邊》兩策,受到天啟皇帝高度重視。
時任兵部尚書孫承宗出任薊遼經略時,便用孫元化筑臺制炮主張,由其主持修建寧遠城。
天啟六年,努爾哈赤率六萬大軍號稱二十萬大軍猛攻寧遠。
明軍依仗城頭布置的十一門大炮,重創建奴二十萬大軍。
更重要的是,這一戰中努爾哈赤被擊中,身受重傷,七個月后病死,史稱“寧遠大捷“。
除此之外,孫元化任登、萊二州巡撫之時,大膽招募西方人士,組建了大明第一支擁有二十七名歐州人的外籍軍團。
后來更是在此基礎上,組建了以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人為基礎組建了大明第一支專業的火器軍隊。
可惜,因為朝堂上的斗爭,使這一支火器軍隊最終叛逃至建奴一方。
從此之后,一直處于冷兵器階段的建奴,擁有了專業的火器軍隊,最終一發不可收拾,直至入主中原。
毫不夸張的說,如果孫元化不死,大明軍隊的火器裝備水平完全可能更上一個臺階。
甚至大明的命運,也可能因此而改變。
前世每一次看到這段史料的時候,他都忍不住扼腕嘆息。
對于陷害孫元化的王道純、余應桂等人,更是恨不得生啖其肉。
因此,在想好了殺雞儆猴的辦法之時,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兩人。
只不過,他倆現在官職都還不高,沒有李國瑞這只雞的效果好,才讓李國瑞作了第一個。
但對于這兩人,他也絕不打算放過。
有了他有意的指點,李若璉幾乎沒費什么功夫,就查明了當年的真相,也才有了這本彈劾奏疏。
剛才的李成浩,只不過是個開胃菜而已,這兩人才是他給大臣們準備的主菜。
見這兩人還在他面前恬不知恥的喊怨,崇禎連搭理的興趣都沒有。
看了王承恩一眼之后,王承恩馬上會意,打了個手勢之后,幾個錦衣衛大漢將軍便押著兩個同樣身著錦衣衛官服的人上前。
被押到御前之后,沒等崇禎開口,兩人便竹筒倒豆子一般,將王道純等人是怎么賄賂他們,請他們對孫元化刑訊逼供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等兩個錦衣衛說完了之后,朝會上一下子就炸了,而王道純兩人早已是一臉死灰。
原本一臉怒容的崇禎,在兩個錦衣衛招供完了之后,卻是呵呵笑了起來,而且越笑聲音越大。
“哈哈哈.......
好!
真好啊!
朕派出去安民的巡按、為了一已私利隱藏詔書,逼反歸心之軍。
替朕監察百官的御史,因為政見不合,就構陷忠臣。
號稱天子親軍的錦衣衛,竟然能被人收買,對朕的肱骨之臣屈打成招。
哈哈哈,好!
真好啊!
大臣、御史、錦衣衛竟然全都背叛朕!
朕還能相信誰呢?
哈哈哈,朕還能相信誰?”
陷害忠良這幾個字,在場的誰都不陌生,甚至在場的很多人都干過這咱事。
但陷害忠良的全過程,被當眾在大朝會上一點一點的揭開,這還是第一次。
不論是兔死狐悲,還是確實不知該怎么回答崇禎的問題。
崇禎的質問震耳欲聾,朝會上卻沒一個人敢應聲。
見無人應聲,崇禎快走兩步,來到朝會開始就一直沒說話的溫體仁面前,拉著他的衣領問道;
“朕的首輔大人,你來告訴朕,朕還能相信誰?”
看著狀若瘋癲的皇帝,溫體仁只覺得自己面前的是一頭正在擇人而噬的猛虎,本能的想要脫開。
但他還是只能強忍著內心的恐懼,戰戰兢兢的回道:
“陛下,王道純、余應桂二人陷害忠良,罪無可贖。
但這只是他們個人所為,朝中其他的大臣還是心向陛下,心向朝廷的。
還請陛下明察啊!”
溫體仁說完了之后,崇禎像是聽到了世界上最可笑的笑話一般。
“首輔大人說的好生輕巧啊。
大臣們都是心向著朕,向著朝廷的?”
崇禎的表情很明顯不相信他的話,但他還是只能硬著頭皮說道:
“是的陛下,大臣們都是心向陛下,心向朝廷的。”
“呵呵呵,好一個心向著朕,向著朝廷啊!”
說到這里,他快走幾步,來到放滿了奏疏的大框面前,隨手拿起一摞奏疏,然后向著溫體仁的方向砸了出去。
“那你來告訴朕,這些奏疏是怎么回事。
啊?
你來告訴朕啊!
你知道這里有多少奏疏嗎?
一千三百三十六份啊!
你知道這些奏疏里面都是什么內容嗎?
全是彈劾奏疏!
是我大明無事嗎?
河南、陜西、山東多處大旱,四川、貴州、江浙多處水災。
除此之外,還有多處城池陷于賊手。
百姓們早已經民不聊生了啊!
可是朕沒有看到一份議事的奏疏,只看到大臣們在互相彈劾、攻殲!
現在你告訴朕大臣們都是心向著朕,向著朝廷?
你們就是這樣向著朕,向著朝廷的嗎?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