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貨幣
- 垂死病中驚坐起,列強竟是我自己
- 愛喝可樂的玉昆
- 2247字
- 2024-05-20 18:00:00
一個統一的東番島內市場,總不能同時流通著荷蘭盾、西班牙銀元以及大明通寶吧。
最重要的一點,韓縝他們的新鄉實質上還只是一個由災民抱團而成的松散的村社組織,和有著穩定權利結構的明王朝、荷蘭、西班牙乃至北邊已經開始亂七八糟的日本相比,沒有絲毫的正當性。就連從北邊落荒而逃、重新建立村社的巴都,他對底下那些個彌麟們統治的“正統性”,都要比韓縝強上不少——人家畢竟是一個傳承了幾百年的社子,權利結構的遞進方式早已烙印在每一個彌麟的心中。
反觀韓縝他們,松散的村社結構,哪怕每一批前來的移民都刻意選擇在了不同的地方招攬,哪怕從最一開始就定下了二對一的不平等代議制決策手段。
但一個穩定的政權,其核心在于暴力機構的維持。限于人力和生產力的不足,直到和后龍社發生沖突之后,新鄉才建立了第一支微型暴力隊伍,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看管那一百多名俘虜。
退一萬步來講,即便是這支看管俘虜的隊伍真向政權的暴力機關轉化,以宗族血脈和地域聯系抱團,是幾乎所有來到陌生地域的移民們必備的本能,就新鄉目前這個小的不能再小的社會規模,韓縝不會奢望能夠依靠自己這段時間積累下的些許威望,便能夠命令那些個青壯去彈壓自己的鄉親乃至家人。韓縝能用他們彈壓的了誰?
王庠彈壓他老子王煥,張樹彈壓他爹張琮?
開什么玩笑!
所謂正統性,并非是那些封建主們強調的君權神授,更多的則是一種大家都習慣了的約定俗成的隱形契約關系。
這需要時間。
而新鄉,現在缺少的就是時間。
沒有一個正當的名義,韓縝他們目前組成的領導中心,就連收稅的權利都沒有——即便他們將田地都分給了每一個新鄉的居民,但是,這些田地是大家共同辛苦開墾出來的,你憑什么收我的賦稅?
大家服從于韓縝他們的指揮,盲從性是其一,更為關鍵的是他們的決策沒有損害到大家的利益。而征稅,便是最為直觀的損害!
缺少了稅收這一政權結構中重要的一環,分田分鍋之后,新鄉只會愈發散亂。
這時,一個由韓縝他們掌握的貨幣,便是維持新鄉現階段秩序、并且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要求了
目前只是分田,但是先前那些個工廠工坊、施工隊伍的領導權仍然在以韓縝為核心的權利中心手里。有了貨幣之后,他們可以通過工業和農業之間的剪刀差,間接的完成稅收的目的,有了稅收之后,也能夠維持權利核心的運轉。
這時候東亞地區通行的貨幣種類有很多,其中大明通寶,西班牙人的銀元,是最常見的。
大明通寶不用說,一個有著上億人口的龐大國度,哪怕他的財政制度如何糟糕,幾百年間發行的非信用貨幣加起來也是個驚人的數字。但大明的貨幣體系十分的混亂。按照法令,金銀這些貴金屬是不能直接流通的,朝廷規定的官方貨幣是寶鈔和各種通寶。
寶鈔就不用說了,到了現在,早已是一個笑話,用來擦屁股都顯得紙太舊。
各種通寶也有問題。大錢小錢并行,且私鑄猖獗,目前市面上最為流通的萬歷通寶和近年來鑄造的天啟通寶竟然重量都不一樣,質量參差不齊,幣值飄忽不定,交易的時候換算困難。
西班牙則是另一個極端。統治了拉美地區的西班牙擁有著此時全世界最多的銀礦儲量,西班牙的南美殖民地新開采出來的貴金屬,每年都在刷新著全世界貴金屬總量的數據。
根據后世東印度公司的記錄,十七世紀至鴉片戰爭前夕這兩百年間,單單西班牙,就向中國地區流入了至少一億枚銀元,折合7000萬兩以上。
也正是因為白銀的大量流入,黃金和白銀的兌換比例也在快速的變化。國朝初年,黃金和白銀的兌換比例大致是1:4到1:5,但隨著嘉靖以后大量白銀的流入,金銀的比值已然漲到了1:7,幾十年后還要漲到1:8。
但無論是大明的官錢還是西班牙的銀元,這些大多都集中在那些富商顯貴們的手中,和韓縝他們的新鄉沒有一絲干系。
來到新鄉的移民們,全然都是在閩南活不下去的災民,連飯都吃不飽了,更別說錢了。
這幾個月來,田奮他們到福建沿海采購各種物資的錢,除了韓縝的積存,還都是從周氏家中抄來的,到了現在,也所剩無幾。
也就是說,即便韓縝他們想要沿用大明體系下的貨幣,也沒有通寶供他們使用。
好在宛里社給了他們一個驚喜。
經過熔煉、清點,韓縝他們從宛里社和后龍社一共獲得了黃金800余兩,白銀近1600兩。這些錢,看著不多,但若是按照以惠安一畝田15兩白銀的價格來算,便是近五百畝。
若是以糧食來計價,按平常年月每石稻谷0.7兩白銀算,那便是上萬石。
這些貴金屬,足夠滿足新鄉未來一段時間里,內部的貨幣流通了。
但買個米糕總不能用白銀吧,上幣足夠用了,下幣也不能空白。
在韓縝的要求下,田奮他們用金銀在泉州換了一批銅料回來。
經過幾日的再三核算、討論,九月底前,第一批錢總算鑄造了出來。
一共鑄造了四種不同面值的錢幣,分別是一分、十分、一元、十元。
其中一分、十分的皆是銅幣,分別重一錢五分、一兩半。一元的是銀幣,重二錢,含銀量9成。十元的則是金幣,重一錢四分,含金量同樣是9成。
以平年糧食計價,大約是一元合糧食二斗半。
至于紙鈔,韓縝目前也只是想想,先不說在被寶鈔禍害過的大明百姓心中,紙幣這玩意到底能不能獲得信任,單單防偽問題就是一大難題。
而且,以目前新鄉的條件來看,鑄造金屬貨幣的成本,相對于紙幣來說,還是要小一些的,也更安全。
為了順利的鑄造貨幣并發行出去,新鄉成立了第一個官方部門——財務處,處長則由有著兩年賬房經驗的周鑫擔任——他是七月時渡海而來的泉州災民。
既然財政處有了,韓縝趁勢對原本混亂模糊的新鄉管理機構也進行了改制,成立了新鄉總務廳,由他自己擔任廳長,下設財務處、農業處、建設處、防務處、民務處五個部門,其中農業處處長由王煥擔任,建設處處長由王充擔任,防務處處長由田奮擔任,民務處處長則由前食堂管事何嬸何秀云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