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 年代:重回79做文豪
- 白日夢醒來
- 2078字
- 2024-06-19 00:05:00
中華書局,由陸費逵創辦于民國元年,在民國時期到抗戰期間承擔著國內大部分的文藝著作印刷任務。
早年民國的中小學教科書,都是自中華書局出版而來,并在天津、廣州、杭州、南京等地設立分局,已然是全國最大的出版書局。
建國之后,中華書局在上海的老編輯所,被指定為上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專門辦事機構,書局每年出版文藝小說的數量銳減。
小說出版任務漸漸移交給國內其他出版社。
比如50年代所成立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其最初的小說出版業務,就是從中華書局這位歷經風霜的老前輩手中慢慢接管過來的。
至此之后,中華書局每年出版的文藝小說僅有個位數,書局工作重心放在了近代文史哲學的相關書籍出版上,以及國家級古籍的文物整理上,頗有一種少林掃地僧不問世事之感。
方兆中第一次知道中華書局,還是2012年的時候,國家郵政為慶賀書局百年華誕而發行了一枚特種郵票,因此勾起了他對中華書局的好奇心。
當秦兆陽主編和他說起這件事的時候,方兆中的驚訝之情完全不做掩飾。
“中華書局的同志,怎么會看上我的《風聲》?”
秦兆陽笑道:“中華書局也是出版社,為什么就不能看上你的《風聲》?”
方兆中真不大相信。
如果說他寫的是一篇極具專業性的《論語譯注》、《紅樓夢批注》或者是《太平御覽細考》這類學術性文獻,能被中華書局看上他還能信兩分。
風聲呢?風聲全然是一部諜戰小說,劇情三分真七分假,連有些情報戰情節都是靠想象杜撰的。
這與中華書局的相性根本就不符嘛!
這就好比一位歌手寫了首英文歌,全程love me love me,結果拿了華語金曲獎。
怪那什么的。
再則說了,他的《風聲》在秦兆陽的手上,要出版也該是人文社出版,現編室和出版室,兩間辦公室就在一棟樓,怎么就跑到中華書局去了?
秦兆陽看出了方兆中的疑惑,笑意不減地說道:“你知道陸費逵先生嗎?”
“知道,在1912年1月1日創建中華書局的那位先生?!?
“陸費逵先生曾說:‘國民智識太淺,舍此等(如《三國演義》)小說書外,他書不能閱耳。此刻欲補救此弊,有二途:一,普及教育,增加人民智識。二,發行代替小說的科學或文學書,以便人民購閱?!?
這兩條被收錄進了《我國書業之大概》當中,如今張貼在中華書局的大廳之中。
所以,即便如今書局不大出版小說類的書籍,但依然設有文學小說出版辦公室,每年最少要出版兩部中長篇文學小說,其中根源,皆從陸費逵先生的這兩句話上來?!?
方兆中聽的認真,此刻心下疑惑頓消,更多了一重好奇:“只是《風聲》的話,我個人認為有些地方還比較稚嫩,書局的同志是怎么選上它的?”
秦兆陽非常耐心地解釋道:“因為書局每年出版的小說有限,數量大概在兩到三本左右,所以書局的同志們希望每年出版的小說,最好是具有該年風貌特征代表性的。
出版辦公室的江主任和我說,他認為《風聲》實在太合適不過了。
風聲寫的是1942年的事,這正是抗日戰爭的末期,解放戰爭的初期與新中國成立銜接的時間段,而我們呢,不也正開完三中大會,處于舊時期和新時期的交接嘛!
書局的同志們一致認為,這是非常有時代象征性的一部小說,而且諜戰小說是將有未有,有人寫軍事,但是沒人寫諜戰,這不僅在文壇上新鮮,也正合了這兩年的時代風貌?!?
方兆中沒來由的想起之前某音上關于余華的一個采訪。
有人問,為什么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要用倒懸的熱水壺作為小說封面?
學生答: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考試答案:此處使用了暗喻的手法,熱水壺倒懸表達了一個時代的上下顛倒,同時表達了作者想讓開水淋濕黑暗世界的憤慨。
余華本人回應:因為熱水壺正放會擋住書面排版。
方兆中現在就是這么個心態。
他是真沒想那么多,更沒想到中華書局的同志能聯想這么多。
他被夸的實在是不好意思,但又不能明說自己沒想到這么多,只能臉不紅氣不喘,十分恬不知恥地把一籮筐夸獎全部收下。
“那……《風聲》是不是要找中華書局方面出版了?”
“江主任最開始是在《當代》上看到《風聲》的,后來又來找我要了你改的兩版稿子,認為寫的非常好,很適合收進中華書局的出版目錄。”
方兆中又問:“但是中華書局那邊要出版的話,和咱們《當代》季刊連載小說的安排是不是沖突了。”
秦兆陽點了點頭:“話是這么說沒錯,這幾天我正想找總編輯他們開個會,我心里的初步想法是,能不能把《當代》改成雙月刊。
畢竟我們創刊之初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鼓勵作家們來創作長篇小說。
再有一個就是,能不能為《風聲》專門創建一個欄目,這樣就能增加印刷版面。
至于書局方面,他們說出版的事宜可以不用急在今年,有必要的話,可以明年再開始出版《風聲》,不用把想法定局限了?!?
方兆中心里升起一陣感慨。
他記得《當代》改雙月刊,是81年還是82年之后的事情來著。
要是真在79年改了,算不算“亞馬遜的一只蝴蝶振動兩下翅膀,引起了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但他更在意的還是稿酬。
“那出版實體書的話,稿酬……”
這年頭還沒版稅這一說,77年出臺的《稿酬及補貼試行辦法》除了規定千字2-7元的稿酬外,還另外規定了稿酬一次性付清,并沒有印數稿酬的說法。
也就是說額外出版的話,按《試行辦法》規定,作者拿不到更多的酬勞。
秦兆陽以為方兆中是在暗示他,于是笑道:“都給你算好了,三十萬字,按千字7元算,一共是2100元。等你改完了稿子,匯款單就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