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8章 屬下立軍令狀,絕不放跑柴家一人
- 大唐:國庫老鼠含淚走,我的私庫堆不下
- 瓜州有點甜
- 2065字
- 2025-08-24 12:20:17
庫徹想起自己在草原上那二十多年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苦日子,再看看如今的生活,心中對過往沒有半分留戀。
無論在哪個部落,哪個汗國,最底層的牧民,日子都苦不堪言。
直到前年,他家里才有了第一口鐵鍋,質量還差得不行。
“我也是這么想的,就算我們這輩子成不了唐人,也得讓我們的娃兒成為唐人。”
說到底,薛延陀人與唐人一樣,都渴望安穩富足的生活。
只要能過上好日子,對于改變身份這件事,他們并沒有什么抵觸。
或許再過兩三代人,這片土地上便再無薛延陀人與突厥人之分,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唐人。
……
在登州外的蒼茫海域上,一支船隊正破浪前行,航向東北。
這并非尋常的商隊,船只雖不多,卻艘艘都是體量驚人的巨舶,其雄偉的輪廓昭示著非凡的財力。
高懸于桅桿之上,那面迎風招展的“柴”字旗,更是向所有航海人宣告了船隊主人的身份。
“周提督,發現柴家船隊了!”陳老四快步走到周大福面前,聲音里難掩興奮。
不遠處的另一片海面上,周大福正親自坐鎮市舶水師最新銳的幾艘戰艦,靜候著將這支柴家船隊一口吞下的時機。
他執掌市舶水師提督之印已有兩年,許久未曾接到李想的直接命令。
此刻,一紙針對柴家船隊的密令,讓他沉寂已久的熱血瞬間沸騰,決心親自出馬。
“全速壓上去,命令他們停船受檢。派人登船后,立刻控制住所有水手,讓他們老老實實待在船艙里。”
周大福的語氣輕松,毫無壓力。
用市舶水師專業的戰艦去對付商船,無異于牛刀殺雞,根本不存在失手的可能。
他甚至不在乎對方是否會知道是市舶水師在背后動手,反正這些人即將被送往香料島了此殘生,真相也就無足輕重了。
誰讓他們柴家,偏偏惹到了自家的王爺。
“提督放心,屬下敢立軍令狀,絕不會放跑一人!”
陳老四斬釘截鐵地回應。
在這無邊無際的大海上,他絲毫不擔心這幾艘商船能插翅飛走。
這柴家,當真是瞎了眼,竟敢與王爺為敵。
陳老四的妹妹如今是觀獅山書院的風云人物,更是大唐皇家科技獎算學獎的得主,他們陳家的滿門榮耀,早已和燕王府牢牢地捆綁在了一起。
因此,任何與燕王府作對的勢力,在他眼中都是不共戴天的死敵。
就在市舶水師的戰艦以雷霆之勢逼近時,柴家船隊為首的甲板上,柴榮道的臉上浮現出深深的困惑。
他率隊出海已非首次,雖說每次繳納的市舶稅都有些含糊不清,卻也遠談不上偷稅漏稅。
他實在想不明白,前方的市舶水師為何如此來勢洶洶,連最基本的航海招呼都省去了。
“柴總管,看樣子來者不善啊!”
柴榮道身邊的幾名心腹手下,臉上都寫滿了憂慮。
在這片大海上,柴家的船隊幾乎無所畏懼,但市舶水師絕對是那個例外。
這支裝備了捕魚隊造船作坊最新杰作的艦隊,是整個大唐海域上無可匹敵的存在。
如今的渤海之內,早已沒了海盜的立足之地,那些膽敢挑釁市舶水師的狂徒,骨頭都化作了魚兒的養分。
得益于日益通暢的交通,朔州與京城長安之間的距離仿佛被大大縮短了。
這種便利是雙向的。
長安城里剛剛印出來的《大唐日報》,幾天后就能擺在朔州的報攤上;而朔州棉紗作坊里出產的棉紗與布匹,也能源源不斷地在數日內被運抵京城。
作為棉花種植的首倡者,燕王府名下的作坊規模并不算大,僅僅是消化自身棉田的產出。
真正讓市場風云變幻的,是那些蜂擁而上、各自建廠的勛貴世家。
反倒是觀獅山書院下屬的機械作坊,通過出售紡織設備賺得盆滿缽滿。
“殿下,近來從朔州運往長安的棉紗棉布實在太多,如今東西兩市的布價一日低過一日,已經跌破去年的一半了。”
王富貴滿面愁容地來到燕王府,向李想稟報著最新的市場動向。
河東道百萬畝棉花的巨大產能,徹底將棉布這種曾經堪比絲綢的貴重織物拉下了神壇。
眼下雖不至于像麻布那般低廉,但想恢復去年的高價已是絕無可能。
“棉花一旦實現大規模種植,布價下跌是必然的結果。”
李想對此卻顯得十分平靜,“依我之見,現在的價格還是太高了。即便再對半砍一次,對許多尋常百姓而言,依然是難以負擔的奢侈品。”
棉布的未來,注定是靠薄利多銷來打開局面,否則推廣種植的意義便會大打折扣。
貞觀十五年的大唐看似國力鼎盛,民生日益改善,但放眼全國,能安穩吃飽、體面穿衣的家庭仍非多數。
京畿之地尚好,偏遠州縣的百姓生活依舊困苦,許多人一生都穿不上幾件新衣,冬日里因衣衫單薄而不敢出門更是常態。
這并非李想希望看到的景象。
“可殿下,價格如此走低,在河東道種棉花的利潤豈不是要大大縮水?這恐怕會挫傷各家的積極性吧?”
王富貴擔憂地問,他深知李想為了推廣棉花付出了多少心血。
“不必多慮。”李想胸有成竹地擺了擺手,“就算布價再跌一半,種植棉花的收益依舊遠超尋常糧食。”
“況且,河東道北部的土地本就廉價,朝廷賞賜的田地也多在那一區域。”
“只要那些土地能產生可觀的收益,哪怕不及長安周邊,也足以讓那些勛貴們繼續投入了,沒人會跟錢過不去。”
李想對那群勛貴的心思拿捏得極準。
這些棉田,要么是白得的賞賜,要么是廉價購入。
如今土地開發成熟,其自身價值便在飛速上漲,這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潛在財富。
更何況,衣食住行中的“衣”是永恒的需求,整個大唐乃至更廣闊的世界,都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市場缺口。
經營得當,大唐的棉布完全有潛力成為最核心的出口商品,讓世人提及這個東方帝國時,想到的不僅僅是精美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