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6章 武媚娘:王爺,你終究只是燕王啊
- 大唐:國庫老鼠含淚走,我的私庫堆不下
- 瓜州有點甜
- 2144字
- 2025-08-23 13:20:31
“以銅管為芯輸送沼氣,豈不是靡費甚巨?”
銅在大唐與錢帛無異,長孫皇后一聽燈芯是銅制,首先想到的便是國庫的開銷。
“阿娘多慮啦。”兕子趕忙解釋道,“只有燈芯和沼氣池底的關鍵一截用了銅,其余管道皆為鐵制?!?
“為防銹蝕,建設局的工匠們還特意在鐵管上刷了三層厚漆呢。若非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用陶瓷管也未嘗不可?!?
“我聽狄仁杰說,作坊城那邊新建的作坊,輸送沼氣便嘗試了銅管與陶瓷管并用之法。”
對于燕王府的諸般事務,兕子可謂如數家珍。
她平日里除了待在宮中,便愛往李想或武順那里跑,要么就是陪著小玉米玩耍。
狄仁杰作為小玉米的師兄,與她也時常見面,許多來自燕王府產業的新鮮事,都是他講給兕子聽的。
“母后,沼氣池雖初建時耗費不菲,可一旦落成,益處無窮?!?
李治也在一旁為這項新發明助言。
“于宮外百姓而言,沼氣不僅能照明,更能用來燒水做飯。尋常人家若有了一座沼氣池,一年到頭幾乎無需再買煤藕,也免去了冬日里燒煤爐子,擔心中碳毒的風險,其利大焉?!?
李治今年雖已十四,在朝堂上卻依舊沒什么分量。
宮中人盡皆知陛下寵愛晉陽公主與晉王,但也僅此而已。
李世民對李治的疼愛,與對李泰的器重截然不同。
滿朝文武,從未有人想過他有朝一日能登上那個至尊之位,眾人眼中唯一的懸念,只在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之間。
“想兒在教化一道上,確實獨辟蹊徑,令人嘆服。”
長孫皇后慈愛地望著李治和兕子,“觀獅山書院辦得有聲有色,各處小學、蒙學也聲名遠播,就連那幼兒園,如今都成了長安勛貴人家矚目的焦點。不過,這些都還不是我最欣賞他的地方?!?
“那阿娘最佩服二哥的是什么呀?”兕子仰起臉,眼中滿是好奇。
這個問題,她確實從未深思過。
“我最欣賞他的,是他那種能讓旁人甘心追隨,甚至奉若神明的氣度;你瞧瞧你們兄妹倆,幾乎要把想兒當成導師來敬重了?!?
“我何嘗不想拜二哥為師,只是他瞧不上我罷了。您看劉廣、狄仁杰、秦懷道、盧照鄰,哪個不是人中龍鳳,他身邊從不缺能人。二哥是不是嫌我天資愚鈍,才不肯收我?”
李治此言一出,長孫皇后瞬間沒了言語的興致。
她生的這幾個兒子,終究是沒一個能企及她與他們父親的萬一。
……
燕王府,書房內,李想與武媚娘正對坐清談。
伴隨著燕王府的聲勢日益浩大,牽涉的事務也盤根錯節,愈發繁雜。
很多時候,已由不得李想自己想不想置身事外。
不中聽點說,如今的燕王府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雙眼睛。
“王爺,在大明宮中推行沼氣燈,此舉恐怕暗藏禍根。沼氣畢竟是易燃之物,一旦被人用作歹心,這筆賬遲早要算到您頭上?!?
盡管此時建言已有些晚了,武媚娘依舊忍不住道出了自己的憂慮。
“交通脈絡、夜間光明、生產動力、疫病防治、天下糧倉,這五者是扼住大唐國運的咽喉。別的暫且不提,只說這光明一項,如今的鯨油燈燭雖讓不少人家告別了長夜的黑暗,但尋常百姓又有幾戶能真正用得起?”
“誠然,用不起燭火的百姓更用不起沼氣燈,但在大明宮推行此物,是對新型照明方式的一種探索和引領。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找到一種更穩妥、更明亮、也更低廉的光源,或許就在我們有生之年。”
面對武媚娘,李想總愿意將心中的宏圖和盤托出。
她時常能帶給他一些獨特的視角,讓他那些超前的構想不至于與大唐的現實脫節。
“王爺,恕媚娘斗膽直言,您所說的這幾項,固然是關乎國運興衰的基石,可這些難道不該是陛下與太子殿下所謀劃的嗎?您的身份,終究只是一位王爺。”
話音落下,武媚娘的目光便牢牢鎖在李想臉上,試圖從中捕捉到一絲一毫的波瀾。
而她自己的心,也因這番大膽的試探而懸到了嗓子眼。
燕王府是何等局面,她比誰都清楚。
不客氣地說,李想若有那份心思,改天換日也并非癡人說夢。
換言之,他若真想當個與世無爭的逍遙王爺,斷不會是眼下這般光景。
如此經天緯地的親王,除了當今圣上,未來哪位新君登基,有把握能將他穩穩地掌控在股掌之間?
面對武媚娘的疑問,李想并未立刻作答,只是倚著書案,指尖在案幾上有節奏地叩擊著。
事實上,李承乾與李泰近來對他的態度轉變,早已讓他心中有了計較。
他一心為大唐社稷,為萬民福祉,不圖分毫私利,可這份赤誠在某些人眼中,卻成了居心叵測的偽裝。
對此,李想既無意辯解,也覺得多說無益。
“媚娘,有些事,但求問心無愧。至于你的顧慮,我不妨說句僭越之言,你真覺得這江山,最終會落到太子或青雀手上嗎?”
此言一出,石破天驚,武媚娘頓時杏目圓睜。
“王爺的意思是,您要……”
她話未說完,便下意識地掃視了一圈,確保這書房之內再無第三人。
“你想偏了。玄武門之鑒不遠,我若真有此心,絕不會重蹈覆轍?!?
“既如此,王爺又何以斷言,太子與魏王皆與大位無緣?如今滿朝文武,雖不明著依附,可心中都認定了未來君主非此二人莫屬,只是在觀望誰能笑到最后罷了?!?
武媚娘冰雪聰明,一點即透,可面對李想這番仿佛洞悉天機的言論,依舊是百思不得其解。
“癥結在于太子。他本握著一副天賜的好牌,卻被自己打得稀爛。”
“他若能安分守己,這儲君之位便穩如泰山。可惜,他連自己都信不過了,行事愈發荒唐,屢屢令眾人失望。若非陛下顧念舊事,又有皇后娘娘居中回護,東宮之位恐怕早已易主了。”
話已至此,李想索性不再隱晦,決定對自己的枕邊人坦誠相告。
他意識到,連媚娘心中都有此疑慮,府里那些核心部屬們,只怕更是人心惶惶,唯恐將來站錯了隊被清算。
看來,是時候尋個機會,向他們透露些許風聲,以安眾人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