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毀尸滅跡
- 大宋:瘋批少帝,開局誅殺張弘范
- 酒凜夜
- 2055字
- 2024-06-06 21:30:58
陸秀夫聽聞趙昺有要事相商,料想定是詢問搜查探子的事情。便在心中備好了說辭,匆匆趕到皇宮。
趙昺見陸秀夫到來,開門見山地問道:“陸愛卿,朕問你,最近探子的搜查情況如何?”
陸秀夫嘆了口氣,答道:“陛下,此事說來慚愧。大理安司的戶籍制雖然相對完善,但百姓眾多,且分散各地,搜查起來頗為不易。而且,一些偏遠地區的土著百姓并未登記在冊,這便增加了搜查的難度。”
趙昺沉聲道:“據我所知,戶籍冊上的百姓都有指紋登記,這些土著百姓沒有登記指紋,豈不是成了漏網之魚?”
陸秀夫點頭道:“陛下所言極是。因土地新政尚在實施中,除了西海岸一帶,其他地方的土地尚未清查完畢,鹿耳門的戶籍登記也還未完成。此外,由于來往商船眾多,人員流動頻繁,這也給搜查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趙昺沉思片刻,說道:“朕明白了。探子很可能就是利用了這個漏洞,先混入鹿耳門一帶,然后再以商賈的身份來到大理安司。陸愛卿,朕希望你能加大搜查力度,尤其是對那些未登記在冊的土著百姓和來往商賈。”
陸秀夫連忙應聲道:“陛下放心,只要入港的船只、人員、貨物,都會有記錄。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
趙昺點了點頭,接著說道:“另外,朕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朕已經找到了那些探子的線索。”
陸秀夫聞言大喜,連忙問道:“陛下找到了什么線索?”
趙昺微微一笑,將指紋拓片指紋交由陸秀夫,“這些指紋,便是那些探子留下的,有了這個便能事半功倍。”
陸秀夫接過拓片細致觀看,表情越來越深成,似乎有些不太相信,“陛下,這拓片你是如何得到的?”
趙昺將之前如何尋找探子指紋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不過,他并沒有說是自己想出來的辦法,而是說這是岳晴與也速干想出來的。
陸秀夫又細細回味了一番,終才確定此法確實可行,看著手中的拓片,連連夸贊:“陛下真是慧眼識珠,岳晴姑娘與也速干姑娘竟能想出如此妙計,實在令人佩服。”
趙昺笑道:“她們二人確實聰明絕頂,這次能找到探子的線索,她們功不可沒。”
陸秀夫長舒一口氣道:“現在有了探子的指紋,我們便可以有的放矢了。臣這就去安排人手,加大搜查力度。”
趙昺點頭道:“好,你且去吧。朕相信在你的帶領下,我們一定能夠盡快將這些探子緝拿歸案。”
陸秀夫領命而去,趙昺則陷入了沉思。這次事件讓他意識到,大理安司的治安工作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他必須盡快完善戶籍制度,加強人員管理,確保安全。
另一邊,幾名探子潛入深山之中,發現了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看起來頗為簡陋,但屋內卻傳來陣陣魚香。
探子們饑腸轆轆,便上前敲門詢問:“請問有人嗎?我等路過此地,可否討些吃的?”
不一會兒,屋內傳來一個老漢的聲音:“你們稍等片刻。”
少頃,老漢從屋內出來,手里拿著一包魚干。老漢見幾人雖灰頭土臉,但衣著講究,問道:“你們從哪里來?”
為首一人笑嘻嘻說:“老伯,我們從中山來做買賣,不想半途遇到風暴,沉了船,流落此地,現在身無分文,還請老伯行行好。”
老漢嘆了口氣,將手中魚干遞給為首探子,“這是我自己曬的魚干,你們先拿去吃吧。”
探子們感激涕零,連忙道謝。他們接過魚干,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吃完魚干后,探子們又向老漢打聽:“老伯,我們還想打聽一下,這附近哪里可以找到出海的船只?”
老漢聽聞有些意外,說道:“你們要找船出海?這可不容易。最近大理安司的只準進不準出,據說是島上混入了忽必烈的探子。你們若是想出海,恐怕得等到風頭過了才行。”
探子們聞言心中一緊,相互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狠意。
老漢又看了他們幾眼,突然想起什么,問道:“你們為何不去大理安司求助?怎么跑到這山里來了?”
探子們心中一慌,料想老漢心中有所懷疑,但表面上卻強裝鎮定,回答道:“我們不知大理安司在何處。老伯放心,我們絕對不是壞人。”
老漢點了點頭,但眼中卻閃過一絲疑慮。他看了探子們幾眼,轉身回屋去了。
探子們見狀,心中更加不安。他們知道這里已經不能久留,必須盡快離開。
然而,就在他們準備離開的時候,老漢突然從屋內沖出來,手里拿著一把鋤頭,朝著他們劈頭打來。
“你們這些探子,竟敢混入我大理安司!”老漢大聲喊道。
探子們大驚失色,連忙拔出兵器與老漢搏斗起來。他們畢竟人數眾多,很快就將老漢制服在地。
一名探子看著老漢,冷笑道:“老東西,多管閑事!本來我們不想殺你,但既然你看到了我們的真面目,那就留你不得了!”
說著,他舉起手中的兵器,朝老漢砍去。
獻血噴涌而出……老漢倒在血泊中,失了生氣。
就在這時,屋內又有一人突然喊道:“殺人啦!”
其他探子聞言一愣,紛紛看向屋內。
為首探子道:“斬草除根!”
幾人操著手中的兵器,推開門魚貫而入,隨著一聲聲凄厲的慘叫聲響起,一家四口相繼殞命。
事后,他們挖了坑將人埋下,探子們細數了一下,發現這一家四口中有老兩口、兒媳、孫子,唯獨少了那老漢的兒子。
“看來還少一人,此地不宜久留,快走。”那千戶道。
說罷,幾人又從老漢家中找了幾件衣服,換成百姓打扮,悄悄離開了這片深山。
而屋旁一顆樹下,此時正躲著一人,正是老漢歸來的兒子。他并沒看見整個過程,但心中已經猜到了幾分。
此刻他緊咬手指,淚如泉涌,看著探子一步步離去,心中滿是憤恨,卻不敢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