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戰爭勝利
- 半道天子
- 我的長槍依在
- 2153字
- 2025-01-04 20:27:23
幾人頓時愣住,這話他們也不好說了。
好在這時呂轍開口了:“個別愚民的作為罷了,天天臉朝黃土背朝天刨土的民夫懂什么大事,以自家活命的口糧,千里迢迢去資助必敗之役。
一群豬罷了,不用較真。”
呂轍解圍,孟開也不再繼續刁難,他今天來不是想來和這些人作對的,何況陳亮背后還有他哥呢,于是笑道:“呂公高見。”
陳亮趕緊道:“孟公說的事在下也聽說了,泥腿子百姓哪有二公遠見,不足道也。”
聽他這么說,孟開也高興一些:“嗯,這種事對我們來說,自出兵起就料定十之八九,不過你們能尋著味來也算你們厲害了。”
“都是家兄的指點,小人哪有這本事。”陳亮道。
他一句話一面謙虛,一面把最大的靠山他的哥哥成都府權知府事搬出來。
孟開心里想著陳亮確實會說話做事,而且還算機靈。
“我已為二公準備一些成都府的特產,下午便送到府上去,禮輕情意重,萬望二公不要嫌棄。”陳亮拱手說。
身后幾人也趕緊乘機出列拱手:“我們也帶了一些地方特產,都是川蜀地方上不得臺面的東西,希望兩位相公給我們個機會,下午一并送到府上。”
兩人對視一眼,呂轍點頭說:“你們有心了。”
隨后氣定神閑說:“來日我和孟公自當派人登門回禮。”
孟開點頭,沒反駁,算是默認了。
幾人松口氣,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趕緊說:“二公受了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抬舉,哪敢要什么回禮,只盼二公高坐廟堂,年節閑暇能記起我們來就好。”
孟開和呂轍都笑了笑,不再言語,這記起來說得輕飄飄,實際一點不輕啊。
之后呂轍又問了一些成都那邊的情況,聊起生活中的瑣事,年紀大了老忘記事,路過蔡相公家外時看到他家高過院子的老柳樹上有烏鴉筑巢等。
聽到這孟開感慨:“蔡相公這棵老樹太高了,要是倒了可怎么辦,何況現在還沒倒,就要占著筑窩的了。”
這話把所有人都說得若有所思。
“明天就是十五大朝了吧。”呂轍道:“不知道蔡公準備奏疏沒有。”
雖然他沒說,孟開明白他什么意思,就是明天的大朝上給攝政的賢妃施壓,讓她請求官家回朝或退兵。
他可不是什么官場菜鳥,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問:“呂公到時有多少人同列?”
呂轍慢悠悠伸出五根手指,又翻過來收起拇指。
“五十四?”
呂轍搖搖頭,自信又慢條斯理的說:“九十人!”
孟開心里微驚,隨即點頭:“我當然準備了,愿助呂公一臂之力。”
兩人哈哈笑起來,后面站著的人也露出笑意。
“十五等到二十五,二十五等到初五,初五又等到十五,可讓我們等來這次機會了。”呂轍道。
孟開知道他的心思,官家越早回來或者越早撤兵,就能越早宣告出征不利,他上位的機會也來得越快,老東西年紀不小,也等不了太久了。
眾人一派其樂融融,享受垂釣的樂趣,這時遠處有人穿過竹林,匆匆向這邊趕來。
孟開回頭看了一眼,是他的車夫。
他皺眉道:“不是讓你在外面等著嗎?來做什么。”
車夫急忙行禮:“主人恕罪,小的也沒辦法,方才樞密院的騎吏說是問了家里人找過來的,說樞密院有急報,必須立即送給主人!
他要沖進來,我只能自己來了。”
孟開皺眉,呂轍等人也看過來。
面對這么多目光,孟開也明白,既然他已經選擇站在呂轍這邊,就不必藏著掖著了,該展現點誠意。
“難道是前線吃了敗仗?”有人好奇道。
“十有八九了.......”
孟開直接接過,大方道:“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那便一起看看吧。”
說著他把書信打開,大方拿到中間,呂轍等都湊過來看起來。
看著看著,眾人臉上的笑意都散去了。
場面逐漸安靜下來。
孟開不可置信的又看一遍,心里突然如一顆巨石砸碎薄薄冰面,瞬間碎裂,冰冷又水花四濺浪花滔天,拿著薄薄紙片的手也顫抖起來。
忽聽得噗通一聲,才回神發現微胖的呂轍站不穩掉進了池子里,正在里面掙扎!
孟開瞬間回神,腦子亂糟糟也來不及想,連忙招呼發呆的眾人趕緊救人。
這時推推搡搡才發現他們都不會游泳!
孟開急智想到個辦法,甩出魚竿用鉤子勾住衣領往岸上拉,周圍人也趕忙來幫忙,又拉魚線又找來木桿讓呂轍抓著,好一番費勁才把人拉上來。
孟開這才發現他手指已被魚線勒出血來,氣喘吁吁腦子空白的說了一句:“好一條大魚。”
這時漁人居的侍者也發現這邊的事,急匆匆過來幫忙,呂轍整個人在水里泡了一遭,人在那都說不出話來。
好在現在是六月,水不算冷,可他那摸樣誰知道是被水泡的還是其它。
孟開已顧不得其它,立即往外跑,出了門上車就讓車夫趕快回家。
到家后不管妻妾的噓寒問暖,問他衣服怎么濕了,怕他著涼之類的,徑直去往書房,找到早準備好的奏疏,撕個粉碎,隨后讓下人送來還用不上的火盆,找來松脂,一把火燒個干干凈凈。
整個人才坐在紅木官椅上大口喘息,回過神來才發覺,這一路跟見鬼似的!
他又看了一遍緊緊攥在手里皺巴巴的戰報,上面清清楚楚,青唐城東西,攻城拔寨,大破吐蕃,俘斬數萬,董衷伏誅,設青唐府等等.......
看得只令他眩暈,心里更加惶恐,官家不會真像那些說書念的,天上下凡來的吧!
.......
六月十五日大朝,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齊聚垂拱殿。
賢妃一身華服,端坐垂簾之后,百官拜罷,蔡相公從最前方出來,高聲朗讀西線戰報。
隨后便是官家英明,天佑大周之類的場面話。
隨后翰林院承旨陶諫出列,念了一篇稱頌的表文。
大殿里除了當初支持出兵的官員,其余等低頭絲毫不敢出聲,與之前數次亂糟糟各抒己見,高談闊論,人人言兵事的氛圍完全不同。
大殿里掉根針都能聽見。
天子還沒到京城,可他的威望自千里之外已威懾到朝堂之中。
所有的雄主能君,無論他們有何抱負作為,戰爭勝利永遠是最直接有效提升威望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