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曾是驚鴻照影來
- 布登勃洛克一家家庭觀
- 梁汀
- 1431字
- 2024-05-04 19:50:41
【安冬妮·莫爾頓】
回顧全書,會發現托馬斯·曼筆下的這位資產階級大小姐:安冬妮·布登勃洛克自始至終都未曾摒棄掉她那虛榮自傲的資產階級優越性。唯獨在海濱躲避婚約的那段時光,她對她所信奉的那套“資產階級理念”產生了質疑。
海濱總領這家充滿溫情的普通市民家庭,在冬妮人生中最為黑暗的日子里為她送來了一縷光亮,她不必考慮令她頭昏腦脹的婚約,不必思量她肩上所承擔的責任,只需享受溫暖美好的度假時光。同時讓她恢復生氣的,還有那位飽含熱情,滿懷熱忱的大學生莫爾頓。
莫爾頓出生寒門,以過人的學識考入醫學院,夢想成為一名醫生。同時,他也是一位反對貴族、提倡自由平等的先進知識分子。他為安冬妮灌輸了自由平等的思想,真心勸誡她:不要因為自己的生長環境而去同情那些無所作為的貴族。他愛慕冬妮,真誠且熱忱地愛上了一位同他地位相差甚遠的女子。莫爾頓告訴冬妮不要倉促答應格侖利希先生的求婚,不必為了上流圈子的名聲和家庭威望去嫁給一位不愛之人。表白自己心意后的他,在得到冬妮肯定的答復時,二人幸福真摯的相愛了。
他們定情于海濱。莫爾頓發誓自己將盡快取得醫學證書,懇求冬妮等他。無論多么艱難,二人仍有希望相守一生。可單純的莫爾頓忽視了他同冬妮所在的階級根本無法接受二人相愛,甚至連自己的父親都對他進行痛斥,認為他有損布登勃洛克小姐的名譽;而冬妮的虛榮心使她最終答應了與格侖利希先生的婚約,正如《鋼鐵是怎樣煉成中》,保爾與冬妮婭的年少愛戀一般,不過是鏡花水月,付之一炬。
很多讀者好奇,倘若冬妮與莫爾頓真的在一起,二人的婚姻是否會美滿?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安冬妮身上最大的特質是愛慕虛榮,莫爾頓可以感化她一時,卻無法感化她一世。她的生長環境及教育理念注定將其培養成了一位錦衣玉食、紙醉金迷的富家小姐。仍同冬妮婭對保爾的感情一樣:你愛上一個工人,卻無法愛上整個工人階級。安冬妮或許會嫁給平民出身的莫爾頓,但她始終無法拋棄骨子里所帶來的“資產階級優越性”。
他們這些所謂的上流人士,全身充滿了驕傲自負,已經到了可笑的地步,只不過表面的光鮮亮麗,終究無法抵抗內心深處的寂寞空虛。
安冬妮的兩次婚姻都不幸福,她的余生也時常想起莫爾頓。他是冬妮此生唯一真心愛過的人,甚至當她誕下格侖利希的孩子時,打算用莫爾頓妹妹“梅達”的名字為自己的女兒命名。在給父母的信中,她清楚表明:
“'可惜不是個男孩,因為如果是男孩,我早已替他想到了一個漂亮的名字。‘”
而冬妮曾多次稱贊“莫爾頓”是個充滿美好意境的漂亮名字。可惜安冬妮誕下的是女孩,孩子的父親也早已為她取名伊瑞卡。作者托馬斯·曼喜歡在小說中運用象征性的寫作手法,名字的改變也同二人的情愫一樣,終究回不去了。
冬妮舊地重游時,曾告訴她的侄子:
“'海濱真是個美麗的地方,我會永遠回憶我在這里度過的一個夏天。那時我還年輕,不懂事,我住在一家人家里,我很喜歡他們,他們也不討厭我。那家人真是好人,老實、善良、直心腸,而且也很聰明、有學問,對人熱心,我以后一直沒有再遇到過這樣的人。跟他們來往真是特別有意思,就知識和見解來談,我從他們那兒學到了不少東西,我這一輩子也忘不了。如果不是別的一些事打亂了,被各種各樣的事……人的一生就是這樣。‘”
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海濱上二人互訴衷腸的倩影宛如猶在,心中那份真摯的感情歷久彌新,難以忘懷。時光流逝,歲月無情,曾是驚鴻照影來,冬妮一生中最為美好的回憶,留給了海濱,留給了那家熱心、善良、正直、充滿學問又溫馨的家庭,也留給了那位滿懷熱忱、金發碧眼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