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父王,你得支棱起來啊(求追讀)
- 重生朱雄英,引爆大明工業革命
- 狂飆的大鵝
- 2598字
- 2024-05-07 07:30:00
與李景隆達成合作之后,朱雄英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了自己的商業計劃。
他必須根據大明目前的生產條件,制定切實可行的產業升級計劃,并且利用自己腦海中的知識,做出一批超越當前時代的,但是又能為消費者所接受的商品,在不與民爭利的前提下,賺的第一桶金。
朱雄英首先排除了重工業,比如煉鋼鐵,化工業,且不說他一個人的知識儲備不足以新建一個產業鏈,光是巨大的投資,他現在也搞不定。
至于輕工業,紡紗大概可以做,江南地區一直都有龐大的紡織工業集群,只不過此時多數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戶。
明初紡織多數人家用的都是宋末元初著名紡織技術革新者黃道婆,依據崖州黎族紡織工藝改進的腳踏三錠紡車,一直到400年后西方“珍妮機”問世,這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紡車了。
“珍妮機”作為西方工業革命的標志產物,朱雄英對其基本原理還是清楚的,畢竟是個學霸,一個簡單的紡車,他只要根據記憶中的基本原理,再找一些懂紡織的織布工,復制出來沒有太大的難度。
但正是因為朱雄英過于學霸,所以他放棄了現在利用“珍妮機”設工廠賺錢的想法。因為英國的哈格里夫斯,也就是發明“珍妮機”的人,在發明“珍妮機”后并沒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受到紡紗工人的擁戴,反而他們沖到哈格里夫斯的家里,毀掉了他的機器,還一把火燒了他的家。
原因其實很簡單,在織布技術沒有提高之前,紡紗的速度一下加快了好多倍,造成的結果就是紗線的價格暴跌。
這是因為了解了這段歷史,朱雄英思慮再三后決定日后將“珍妮機”復刻出來之后,借馬皇后之手推廣天下,自己就不賺這個錢了。
朱雄英又想了好幾種生活用品,比如肥皂,玻璃,蠟燭,火柴等,但是要么是記不清怎么做出來了,要么就是明朝已經有了,只是需要優化才能方便使用。比如肥皂,雖然草木灰加豬油就能造出簡單的肥皂,但是未經工業化沒法提供足夠的堿,朱雄英也不知道該怎么加入肥皂的靈魂:甘油,再加上那個年代豬油是純純的稀缺產品,所以只能放棄。
思來想去,最終朱雄英決定在“糖”和“酒”這兩方面下手,因為不管是制糖還是釀酒,明朝都已經有了相當完善的工坊,自己可以收購幾家工坊進行技術改良,糖可以利用明后期宋應星《天工開物》中對于制糖技術的優化,可以生產純白的砂糖,霜糖的生產效率也大幅地提升了。至于酒,傳統的白酒在宋元時期就已經有了高度的蒸餾酒,但是在明初還是以黃酒米酒為主,只有底層群眾才愛喝這些很烈的燒酒。
深知酒水行業利潤有多大的朱雄英打算給大明的酒鬼一點小小的品牌力震撼!
不過考慮了這么多,朱雄英發現當下最賺錢的很可能不是搞生產,而是搞外貿,大明或者是古代中國的拳頭產品,是瓷器,茶葉,絲綢這些老外稀缺的奢侈品!
“看來還是得內需外貿兩手抓,讓李景隆去搞幾艘船,從泉州或者廣州出發,去一趟占城或者三佛齊,估計就夠在大明開工廠苦哈哈干一年的了。”朱雄英在心里暗自盤算這些生意的可行性,“只不過現在皇爺爺對海禁管得嚴,還是得自己經營一批靠得住的官員,才能順利搞走私,或者看情況,是不是能說服皇爺爺放開海禁!”
正在朱雄英入神地考慮怎么建造自己的商業帝國時,太子朱標卻來了朱雄英的房間。
長期的加班讓朱標雙眼下是重重的黑眼圈,看起來就像是后世通宵趕進度的社畜。
“雄英,你最近幾天怎么老是出宮,父皇找你兩次都沒找到你,你到底干嘛去了?”朱標進了房間,自顧自地去給自己倒了一杯茶水,好像平時忙得連喝水的空都沒有。
“孩兒參見父王,孩兒大前日去找了二舅三舅,讓他們幫我找常府老兵做親衛,這個您是知道的,昨日去了五軍都督府演武場,把士兵篩選了一下,沒干別的。”
朱雄英快步跑到已經坐下的朱標的身后,給朱標捶背。
“哎,英兒啊,你說你皇爺爺怎么就不知道累呢?一天看那么多折子,我感覺我這脖子都不是自己的了。”
沒想到,朱標竟然是來找自己兒子訴苦的,朱雄英趕忙又乖巧地給朱標捏脖子。
“今天我從一睡醒,就覺得脖子不舒服,上完朝感覺更僵痛了,就跟他說我身體不適,想休息一日,你猜怎么著?他說我年紀輕輕,光想著偷懶!”
“我一個皇太子,天天過得比種地的老農還辛苦,種地還分農忙農閑呢!他為了大權獨攬,把丞相都廢了,雖然廢丞相對咱家更有利吧,但是活全給我干了!我剛剛一生氣就從奉天殿跑回來了!”
朱雄英手上不停,不停地揉捏緩解著朱標脖子的酸痛,同時開口給朱標支招:“父王,您不能什么都聽皇爺爺的啊,他自己不知疲倦,不代表您也能像他,更別說我了,我以后可不想這么累。”
朱標聽了朱雄英的話,轉過頭制止了他繼續給自己按摩。
“英兒,我記得前些日子你給我講過一個‘偷懶’的法子,說是找幾個人幫咱看折子,我當時沒太明白,你再好好給我講講。”朱標直接拉著朱雄英坐下,滿臉期待地希望兒子能救自己于水火。
“您說的是‘內閣’吧?”
“對對對,就是這個內閣,我不明白,若是建了這個內閣,連看折子都讓大臣看,那他們豈不是會做大?以后百官只認內閣不認皇帝了啊!”朱標雖然想偷懶,但是前提是權力不能分散。
“這個很好辦,內閣的大臣只有票擬權,沒有決定權,等于是他們是你的助手,把簡單的,不重要的事處理一下,把重要的事他們也先出一個或幾個處理方式,您直接給他審核這樣行不行。”
“至于權力分散,那更不是啥問題,內閣大臣完全由皇帝任免,且品階定得低一點,這樣他們就只能干活,尚書侍郎這些高階大臣是不會直接聽他們的!”
朱雄英知道,這樣的內閣制度并不算完美,其實就是給皇帝找了幾個秘書,跟真正意義的內閣是不同的,但是等到了自己當皇帝的時候,自然會解決這個問題。
“你這么說我倒是明白了,這一天天地光看折子就看得眼睛疼,要是能有人幫自己先篩選一下,那肯定能省不少工夫!”
“不過,就怕父皇他不同意啊!”朱標想了半天,還是覺得這事挺難辦。
“父王,你再這么干,估計身體就要累垮了,我給你出幾個主意,你想想用哪個,你得支棱起來,去拿捏皇爺爺,而不是他說干啥你干啥!”朱雄英膽大包天的話讓朱標瞪大了雙眼,不過一細想,好像還很有道理。
“第一,你直接裝病,累得不行了,再這么干下去估計要走在皇爺爺前頭了,皇爺爺還是很疼你的,估計會有所收斂。第二,你直接去跟他說,你發明了更好的制度,就是這個內閣制,選一些年輕有才能的來給你搭把手。第三,你直接帶著東宮六率去讓皇爺爺禪讓,您當了皇帝就說了算了。”
說到最后,朱雄英忍不住嘿嘿的壞笑出來。
朱標想了想,并沒有理會朱雄英的玩笑,而是喃喃自語道:“第三條不太好,第二條單獨做,父皇估計也不同意,但是如果第一條加上第二條,我覺得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