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流獲客:實體流量運營全攻略
- 黑馬唐
- 3751字
- 2024-05-07 11:26:00
短視頻平臺推薦算法邏輯拆解
目前,市面上主要用于投放、推廣短視頻的平臺有抖音、快手、小紅書和微信視頻號等,如何在多個平臺上搭建賬號矩陣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問題。
可能有人要問,在多個平臺搭建賬號矩陣是否就是在多個平臺上注冊賬號,然后把內容同步發布上去?其實不能這樣簡單理解。
首先,我們確實需要在多個平臺上發布內容。比如,有的用戶平時愛用抖音,而某天不經意間打開了小紅書,看到了一個很喜歡的賬號,他會下意識地在抖音上搜索這個賬號,因為他更希望在他常用的軟件上看到他喜歡的內容或賬號。這就是我們要在多個平臺上發布內容的原因——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喜歡我們。
其次,我們應根據不同平臺的特點對短視頻的發布和運營做有針對性的調整。事實上,在抖音大火之前,快手、微視、梨視頻等平臺已著手進行短視頻運營,但都沒有成功。而抖音利用推薦算法挖掘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推薦內容,從而增加留存用戶數量和用戶使用時長,因此開始大火。隨后,其他平臺也優化了推薦算法,也正因為這些推薦算法和平臺風格的融合,讓每個短視頻平臺都具有了獨一無二的特點。
因此,在多個平臺上搭建多賬號矩陣需要我們對不同短視頻平臺的推薦算法進行分析研究,以滿足不同平臺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抖音推薦算法邏輯拆解
打開抖音,幾秒的開屏廣告結束后展示的就是視頻內容,抖音會根據用戶的興趣愛好或者瀏覽習慣進行視頻推薦。比如,你喜歡看足球比賽,那么你打開抖音看到的第一個視頻大概率會是與足球相關的內容。
那么抖音是如何判斷用戶是否對它推薦的內容感興趣的呢?答案就是依靠完播率。在抖音的數據后臺,完播率有5s完播率和完播率之分,如圖1-4所示。

圖1-4 播放數據要素
可見,在抖音平臺上,完播率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那么什么是完播率?就是視頻的完整播放次數占全部播放次數的比重。比如,我們先假設每個人只看1次視頻,不多次看,1個視頻的時長為10s,100人看到了這個視頻,其中有20人全部看完了,剩下的80人中有60人看了前面5s后關閉視頻,那么該視頻的5s完播率是80%,整體完播率是20%。
如果同一個人連續看完了好幾次視頻,那么完播率如何計算?答案是,看完幾次視頻,就算幾次完播。
完播率的底層邏輯實際上是用戶在一個視頻上的停留時長,用戶停留的時間越長,系統就會認為用戶對該視頻內容越感興趣,因此在后續的推薦中,就會增加推薦相關內容的概率。如果用戶在點開視頻之后很快就滑走,那么系統就會判定用戶對該視頻內容的興趣不大。
當然,如果用戶刷到令他感到不適的視頻,比如,用戶很膽小卻刷到了懸疑恐怖類的內容,這時用戶就可以長按視頻選擇“不感興趣”選項,系統就會大大減少甚至完全停止對此類內容的推送。
因此,我們在做抖音短視頻的時候,前5s的內容很重要。前5s的內容若能抓住用戶的眼球,引發用戶的興趣,讓其繼續觀看下去,便能增加短視頻被平臺向更多用戶推送的概率。
快手產品邏輯拆解
快手可以說是短視頻方面的“元老”了。快手早在2011年就誕生了,2012年11月開始布局短視頻,直到2015年,因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以及資本的進入,快手迎來了快速發展期。
平時抖音和快手都玩的用戶不難發現,現在這兩個平臺在瀏覽體驗上已經逐漸趨同。在2020年9月快手進行了一次大的改版,將信息呈現形式從雙排瀑布流模式改為和抖音一樣的全屏上下滑模式之后,用戶在快手上的瀏覽體驗就越來越像抖音。
所以要想更好地了解快手的特點,就要回到2020年9月之前,那時快手使用雙排瀑布流信息呈現形式。雙排瀑布流信息呈現形式是指畫面被分割成左右兩排,上下滑動就可以同時預覽4~6個視頻的封面,如圖1-5所示。這樣的形式可以給用戶同時提供更多的選擇。在該信息呈現形式下,用戶在點開視頻完成觀看后,直接下滑將展示該視頻的評論區(下滑展示評論區的呈現形式在新版本中已經無法體驗到)。這意味著快手希望用戶能夠直接參與評論,與賬號運營者進行更多的互動。也正因為這個特點,快手的用戶更喜歡與賬號運營者互動,快手也是最先經營直播的平臺。在快手經營直播前期,只是和用戶聊聊天,主播就能收獲很多的粉絲。

圖1-5 快手的“發現”頁面
快手開創直播的初衷就是拉近粉絲和主播的距離,直接的互動更能提升粉絲活躍度和用戶對主播的好感度,相較于短視頻互動存在時差,直播可以讓主播和粉絲之間進行實時互動,實現雙方溝通效果的質的飛躍。隨著平臺的發展,商業體系的逐步完善,才藝直播、帶貨直播等新的呈現形式逐漸風靡。
我們不難發現,有時同樣一個視頻同時在抖音和快手上發布,在播放量接近的情況下,快手上的視頻評論量會比抖音更高。因此,賬號運營者在經營快手賬號時,應選擇更有話題性的選題,引導用戶更多地參與互動。

圖1-6 小紅書的“發現”頁面
小紅書推薦算法邏輯拆解
除了與早期快手采用同樣的雙排瀑布流的信息呈現形式(見圖1-6),在內容和目標用戶上,小紅書呈現出與抖音、快手截然不同的風格和定位。
1.小紅書平臺報告顯示,小紅書的活躍用戶以18~30歲的女性群體為主。假設需要營銷、推廣的產品面向的是女性用戶,如護膚、美妝、穿搭等類型的產品,就適合在小紅書上推廣;同時,需要由女性決策購買的產品,如家庭生活中的家居、家裝類的產品也適合在小紅書上推廣。
2.在整體活躍用戶中,超過70%的用戶更偏愛以圖文形式展示的內容。小紅書早期就是以“筆記”形式(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展現內容的,隨著短視頻的興起,小紅書才逐漸增加短視頻這種內容形式。但在短視頻內容更加豐富的今天,小紅書的用戶還是更喜歡閱讀、展示圖文結合形式的內容。
3.在新用戶注冊并首次打開小紅書的時候,小紅書會自動彈出一個興趣標簽頁,其中有美食、健身、美妝等標簽,并且提示用戶至少選擇4個標簽,接下來小紅書就會根據用戶的選擇為其推薦對應內容。后期,小紅書還會在用戶所選擇的興趣標簽的基礎上對用戶喜愛的內容進行實時反饋推薦,優先展示更受用戶歡迎的內容。
理解了以上3點,你就會比較清楚,小紅書是一個什么樣的平臺。那么什么樣的內容在小紅書上比較受歡迎呢?有兩個詞可以說是小紅書平臺的代名詞,那就是“筆記”和“種草”。
“筆記”意味著小紅書是一個分享型平臺,博主們以類似朋友的身份把內容,特別是有清單特點的筆記推薦給用戶。比如,分享一份電影清單、10本助力個人成長的圖書、讓人一個月瘦10斤的12個動作等。博主們借助場景營造、生活理念分享等方式推介產品,從而激發用戶的購買欲,這種行為即為“種草”。
這其實也就意味著,小紅書是一個信息整合型的內容平臺,而不是原創型平臺。如果你有很強的收集整理能力、歸納總結能力,擅長把很多信息變成一篇精致的圖文,就很容易獲得小紅書用戶的青睞。基于信息收集和整理,“收藏”這個動作就成為小紅書評判賬號等級的第一指標。盡管現在小紅書已經不再顯示賬號的等級屬性,但在很多第三方數據平臺上依舊可以看到不同賬號的等級標簽,小紅書就是按內容所獲得的收藏量進行等級評判的。因此,做好內容,內容包含足夠大的信息量,能幫到用戶,自然就可以把小紅書賬號做好。
微信視頻號推薦算法邏輯拆解
微信視頻號作為微信生態的衍生產品,依托于微信完善的社交閉環,同時以超10億的微信日活躍用戶作為基數,一推出就頗受關注。而隨著短視頻的發展,微信更是把視頻號當成僅次于朋友圈的重要產品進行經營。
打開微信,朋友圈入口下方就是微信視頻號的入口,往往會以“小紅點”的形式提醒用戶,好友剛剛點贊了某個視頻或者內容更新。不管是出于對好友點贊視頻的好奇,還是出于“強迫癥”想消除掉這個小紅點,大多數用戶都會忍不住點進去,這就為微信視頻號帶來了流量。

圖1-7 微信視頻號“推薦”頁面
打開微信視頻號,用戶首先看到的內容是平臺推薦的內容,而非好友點贊的視頻,如圖1-7所示。
推薦頁里的視頻以熱點視頻為主。由此可見,微信視頻號的運營目的是希望用戶多看平臺推薦的內容,以此獲得更龐大且精準的用戶數據,從而優化平臺的算法。不過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微信視頻號的公域流量算法與抖音相比還不夠完善,因此,微信視頻號無法做到精細化運營,推薦的內容缺乏針對性,不能很好地激發用戶興趣。
如果想查看好友點贊的視頻,則需手動切換至“朋友”頁面,如圖1-8所示。
在相應頁面中,用戶不僅可以觀看好友點贊的視頻,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視頻被哪幾個好友點贊。這就是微信生態最具優勢的社交屬性,也是其他平臺所不具備的優勢。

圖1-8 微信視頻號“朋友”頁面
舉個例子,假設每個人的微信聯系人數都為100,且這100人都有視頻號,當用戶發了一個視頻且該視頻被其中的50人點贊,那么該視頻將會出現在50×100=5000人的微信視頻號“朋友”頁面中,如果這5000人中又有一半的人給該視頻點贊,那么該視頻將會出現在2500×100=250000人的微信視頻號“朋友”頁面中,那么該視頻就算爆款視頻了,這就是微信視頻號獨有的社交屬性算法邏輯。
因此,如果想運營好微信視頻號賬號,賬號經營者需要有比較強的私域流量運營能力,如優質的朋友圈、完善的微信群體系等。當然,微信視頻號的公域流量算法也會不斷更新,慢慢也會變得像抖音一樣完善,屆時微信視頻號也將具備更強大的商業屬性,擁有精準的用戶。
看到這兒,我想考考大家,假設我們想讓某個小區的業主都看到某個視頻,應該怎么做?
答案是,找到擁有這個小區大部分甚至所有業主微信的人,如售樓處工作人員、物業工作人員,讓這些人給該視頻點贊,那么該視頻就會有很大概率被小區的業主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