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曹操為什么善做事
- 司馬懿講三國
- 張守春
- 2459字
- 2024-05-23 18:44:29
現在我要說說曹操。我一歲這年,曹操二十四歲。他的官是我爸爸推薦當上的。這個要從頭說起。
曹操是豫州沛國譙縣人(安徽亳州),屬于淮北人,小字阿瞞,一名吉利。祖父曹騰是漢順帝、漢桓帝時的宦官,干過的最重要的事是參與立了皇帝。當時漢順帝駕崩,要在劉蒜、劉志兩諸侯王子里選一個做新皇帝,群臣建議立劉蒜,但曹騰曾經被劉蒜不禮,就建議大將軍梁翼立劉志,后者歲數小而且還剛跟梁翼家定了親。于是立了劉志,就是漢桓帝。此外曹騰好給皇上推薦賢人,又會做人,不愛說人壞話,即便被人怨的時候。
曹騰和當時一些重要宦官一樣,被封侯,有侯國食邑,這都需要有人繼承。所以漢順帝曾經下令,允許宦官收養養子。一個叫夏侯嵩的,就當了曹騰的養子,改名曹嵩。曹嵩一度做了九卿之一的大鴻臚乃至短期的太尉。曹嵩作為宦官的養子,是會生孩子的,生下曹操。
曹操從小機警有權術,但是任俠放蕩,喜歡飛鷹走狗,游蕩無度,他叔叔就多次到他爸爸那里告狀,要求嚴管。曹操挺怕的,于是一次在路上遇到叔叔,就歪著個嘴,搓著個手,假裝中風麻痹的樣子,說自己中風了。
叔叔趕緊走報曹嵩。曹嵩嚇壞了,趕緊喊來曹操,一看曹操卻一臉平整地,完全正常。
“你叔叔說你中風了,怎么已經好了嗎?”
曹操說:“中風,哪能立刻好了呢。我根本就沒中風,都是叔叔對我有成見,所以亂說我啊。”
曹嵩有此懷疑曹叔叔了,曹叔叔再匯報講曹操浪蕩,曹嵩都不信了。于是曹操更加得意自縱。
這大約就是“術”。
曹操總是任俠放蕩,不治產業,所以當時人都不覺得這孩子能有什么出息。唯獨朝廷三公的太尉橋玄,見到曹操,對他說:“如今天下將亂,除非命世之才不能安定它。我看能安定天下的,大約就是你吧!你自愛,我老啦,我的夫人兒子將來就托付給你啦!”
曹操高興壞了。
要想當官,我們漢朝是察舉和征辟兩個途徑。郡國長官向朝廷推薦孝廉,是察舉的形式之一。皇帝、三公府、大將軍府和州郡長官直接拉人從家里過來作官,則是征辟,其中皇帝直接拉人來叫征,其余的叫辟。但是州郡的吏民那么多,察舉誰和征辟誰呢,這就要看聲名。
所以,州郡長官,在察舉推薦人前,常召集屬吏會議商量,品評后推薦。社會上的賢達名士,也私下品評人。得他們品評,這人名氣就出來了。沒有名聲,誰會察舉、征辟他呢?當然,一般的庶民子弟,得到這樣品評的機會比貴家子弟少的多。仕宦子弟則總是能被品評,官場的通道也就壟斷在大小仕宦家族那里。不但中樞朝廷如此,即便地方上,某縣也往往是幾家大姓,世代有子弟在地方為吏,成為地方政治家族。
橋玄就告訴曹操:“你現在還沒有名氣,可以去交往許邵。許邵每月聚會評點一次天下人物,被他夸講你一句,你名聲就出來了。天下說拔取士人,都說許、郭。不過郭太已經死了。”
曹操就帶著禮物去汝南郡見許邵。許邵卻不肯品評他,具體原因不詳。曹操反復請求:“您就說我兩句吧,最好是押韻,便于傳出去的,一句也行。”許邵捱不過,就只好說了:“你啊,你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聽了,大笑而去。還有一種說法,是曹操抓了許劭的把柄,要挾他,他才品評了。
曹操被品評的夠了,再加上父祖本來也有基礎,于是在二十歲的時候,被所在的沛國的長官,給舉為孝廉了。這是察舉的模式。就是郡或國的長官,每年有兩到五個舉孝廉的名額,名額是按人口分配的,每二十萬人口可以舉一個孝廉。大郡有一百萬人,可以舉五個,小郡則兩年才能舉一個。名額很緊缺,并且還常有大官貴戚給遞條子請托的。長官從吏民里舉孝廉,然后把孝廉送到京城,經三公府考試和審核,合格的送到皇宮里做郎。
曹操雖然跟著父親在京城長大,但是舉孝廉需要從籍貫沛國。被沛國長官舉為孝廉后,按程序,是送到皇宮里當郎,郎的職事就是在皇宮各殿門內外,執戟站崗,輪班站。當皇上出去的時候,郎們就充當車騎陪著皇上壯威。郎有時候也可以跟皇上聊聊,提提好的建議什么的。經過兩三年考察,由尚書臺選出好的,直接派置外地去當官,一般是當個縣令什么的,再慢慢往上熬。這就是所謂“臺郎顯職,仕之通階”,是當官的最熱門的入口。
曹孝廉在皇宮里占了兩年崗,因為表現不錯,經過尚書臺評議授予官職。我爸爸司馬防這時候做尚書右丞。我爸爸當時也才三十多歲,作為尚書右丞,就建議可以叫曹操去做北部尉。于是曹操就去做了洛陽北部尉。開始當官了。
可以說,曹操具體被授予官職,還有我爸爸的一份力呢。
我爸爸之前做過洛陽令。此外,與其前后,周瑜的父親周異也做過洛陽令。我爸爸對洛陽的治理難度是很了解的,之所以選曹操做洛陽縣尉的官,也是看了曹操這人的特質。洛陽雖然是都城,但它只是縣級,隸屬于河南郡。縣的長官有三:縣令、縣尉、縣丞。其中縣尉分管治安捕盜和地方軍事,是軍事副縣令。
洛陽因為是縣級,長官就是洛陽令,又因為洛陽城大,就分成四部,設四個縣尉:東部縣尉、西部縣尉、南部縣尉、北部縣尉。各部對應城區和相應的城郊。北部縣尉簡稱北部尉,曹操就這個。
洛陽這里的達官貴戚豪民很多,不是好惹的,曹操一到尉廨,就在四門兩旁掛了十幾根五色棒,有犯禁的,就是犯法的,不管是多大的貴人豪強,就抓了棒殺之。期間,漢靈帝寵信的宦官小黃門蹇碩的叔叔半夜出來溜達,犯了夜禁,被曹操抓住,當即就給殺了。于是京城人都不敢亂跑了,沒有敢犯禁的。皇上周圍的親近寵臣,都恨曹操,但一時害不到他。
到了曹操二十五歲的時候(就是我2歲那年),他又轉去做了議郎。議郎跟郎實際上一樣,都是在皇宮里呆著,區別是不用站崗,而專備皇上之問,以口頭或書面的方式。當然議郎也要主動找機會去給皇上提“議”。
當時皇上漢靈帝給三公府下詔:“有州郡長官治理無狀,導致老百姓做歌謠罵他的,你們三公府都查出來,把他們罷免。”
三公是司徒、司空、太尉,三公中的太尉許戫和司空張濟以及他們府中的下屬官吏,都收受賄賂,那些強有勢力的州郡長官被老百姓抱怨的,他們不舉奏,弱的沒什么后臺但是守道的郡守,倒給報上來了二十六個,給罷免了。議郎曹操都看不過去了,就給漢靈帝上書,揭發這倆人收受賄賂,放梟囚鳳。就是把壞鳥都放了,把好鳥都給抓起來了。
漢靈帝一看,就叫來那兩公,給責讓一番,然后把那二十六人都給復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