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唐朝和突厥的恩怨以及前世今因(上)

第一節突厥的興起與分裂

一、突厥起源及其與鐵勒的淵源關系

突厥一名,廣義包括所有屬于鐵勒和突厥的操突厥語諸部,狹義僅指突厥族和突厥汗國。

據《周書·突厥傳》記載,突厥一詞作為部落的名稱,大概始于公元5世紀中葉。當時,后來成為突厥王族的阿史那氏,居住在金山(今新疆北部一帶阿爾泰山)的南面。金山的形狀好像“兜鍪”(móu,武士的頭盔),這個部落稱兜鍪為“突厥”,于是就把突厥一詞作為自己部落的名稱。后來突厥部落發展壯大成為民族,并且建立了龐大的國家,“突厥”也就成為這個民族和汗國的名稱了。其實這個傳說是當時的漢人史官憑想像杜撰的,突厥更可能是結合阿爾泰語和藏緬語產生的一個詞“萬王之王”或追溯到匈奴的“天之驕子”,而且古代匈奴人眼中最初的“天山”就是祁連山(現在新疆的天山是東北亞游牧民族西遷后的稱呼),所以突厥汗國翻譯成各國語言就叫“萬王之王國”或“天國”。

關于“突厥”這個詞的含義還有另外的說法,據成書于11世紀70年代的《突厥語大辭典》說,則為“最旺盛時期”。5世紀中葉“突厥”作為部落名稱開始出現時是否根據這個含義而定名,現在已難以考證了。

突厥族的先世可以追溯到紀元以前的丁零?!稌x書·北狄傳》稱丁零為“赤勒”,同書《慕容儁載記》作“敕勒”和“涉勒”?!段簳じ哕噦鳌纷鳌皠校╟hi,同敕)勒”,并云:“高車,蓋古赤狄之余種也,初號為狄歷,北方以為勑勒,諸夏以為高車、丁零。”《隋書·北狄傳》作“鐵勒”。丁零、狄歷、敕勒和鐵勒等,都是同一突厥語名稱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漢文譯名。

732年(開元二十年),突厥苾伽可汗在建立于蒙古草原鄂爾渾河畔的《闕特勤碑》突厥文銘文中說:“九姓回紇者,吾之同族也”。在回紇興起以前,九姓回紇原為九姓鐵勒。苾伽可汗確認九姓回紇是突厥的同族,即實際上承認突厥原為鐵勒之一支,突厥源出于鐵勒。

在《周書·突厥傳》開頭部分記載著兩個關于突厥起源的傳說。其中一個是鐵勒幾個部落同出一源的傳說,其大意是:在一個以狼為圖騰的古代部落中,有一個名叫伊質泥師都的人,能呼風喚雨,其妻一胎生四男。一子“變為白鴻”,可推測這是以白雁為圖騰的部落之祖。另一子“國于阿輔水(今西伯利亞之阿巴坎河)、劍水(謙河,今葉尼塞河上游)之間,號為契骨”。契骨即漢魏時期的堅昆,現在柯爾克孜族的祖先。又一子“國于處折水”,沒有說明部落名稱。長子吶都六被原來的部落推舉為首領,“號為突厥”。吶都六有十個妻子,她們所生的兒子都“以母族為姓”。訥都六死后,他的小妻所生之子阿史那繼任首領。這一傳說表明,突厥與鐵勒中的契骨等部有共同的祖先。

另一個是關于突厥王族阿史那氏起源的傳說:古代有一以狼為圖騰的部落,被鄰國所破。一位丈夫被殺的婦女逃至高昌(今新疆吐魯番高昌古城)以北的山中。這里四面都是山,中間是茂盛的草原。這女子生下十個男孩。他們長大以后娶妻生子,各有姓氏,其中一支就是后來的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子孫繁衍,漸漸達到數百家。經過幾代人,才走出山來,臣服于柔然。這一傳說指出,突厥阿史那氏的祖先出生在高昌北面的東部天山山脈博格多山中。據《魏書》記載,當時此山以北即為鐵勒分布地區。

公元5世紀中葉,我國北方的柔然進入西域高昌一帶,阿史那氏的部落從高昌北山移居金山南麓,成為柔然的“鐵工”,并開始以突厥為名。大概他們是在高昌附近時學會了冶煉技術。因為當時天山一帶的煉鐵業已具一定規模。早在東晉時期(公元317—420),《釋氏西域記》就說:屈茨(今新疆庫車)北面200里的天山中,晚上有火光,白天則冒煙,人們開采這山中的巖炭(煤),冶煉此山的鐵,經常供應西域三十六國使用。

二、突厥的立國

突厥在金山之陽受柔然控制和役使多年。至公元487年(北魏太和十一年),高車副伏羅部首領阿伏至羅與其從弟窮奇率部10余萬落(戶),脫離柔然,從漠北西遷至高昌西北,自立為王。高車即鐵勒,突厥與副伏羅部本為同族,居地又相鄰近,想必有所聯系,甚至可能得到該部的幫助。在這以后30多年間,柔然曾一再西征高車副伏羅部,雙方互有勝負,實力都大為削弱。柔然不得不逐漸放松對突厥的控制。公元508年(北魏永平元年),柔然佗汗可汗伏圖西征高車,被副伏羅部王彌俄突殺于蒲類海(今新疆東部巴里坤湖)北。直至520年(北魏正光元年),柔然可汗阿那瑰歸降北魏王朝,突厥終于擺脫柔然的束縛,從此迅速壯大起來,并且大步向東發展。

公元542年(西魏大統八年)以前,突厥已東至河套以北的蒙古高原。每年冬季黃河冰凍以后,突厥即涉冰過河進行掠奪。這年,西魏調派驃騎大將軍宇文測鎮守綏州(治所在今陜西綏德縣)。宇文測在要道上堆積柴草數百處。農歷十二月,突厥從連谷入寇,宇文測命各處點火。突厥以為西魏大軍前來,慌忙撤退,自相踐踏,丟下了大量牲畜和輜重。從此以后,突厥不敢再到綏州搶劫。當時突厥的力量還不夠強大。這次事件使突厥之名第一次見于漢文史籍的記載。

這時,突厥的首領名叫阿史那土門,他是訥都六的后代,大葉護(官名)吐務的長子。由于部落已經比較興盛,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可以擴大商品交換,于是開始到西魏的邊塞上購買絲織品和粗絲棉,并表示愿意與中原通商往來。公元545年(大統十一年),西魏丞相宇文泰派遣酒泉的胡人安諾槃陁出使突厥。突厥人非常高興,互相慶賀說:大國的使臣前來,預示我國即將興旺發達。第二年,土門遣使向西魏貢獻方物。

其時,鐵勒將進攻柔然,土門出其不意率部邀擊鐵勒,收服鐵勒5萬余落(戶),突厥的力量因此大為增強。

土門自恃強盛,向柔然求婚。當時已在漠北復興的柔然可汗阿那瑰,派使者辱罵土門說:你是我的“鍛奴”,怎敢提出這樣的要求?土門聽了非常生氣,殺死柔然的來使,轉向西魏求婚。公元551年(大統十七年)夏六月,西魏將長樂公主嫁給土門為妻。早在這年春三月,西魏文帝去世時,土門已遣使吊唁,并獻馬200匹為奠儀。當時,突厥和西魏王朝的關系很親密。

公元552年(西魏廢帝元年)正月,阿史那土門發大軍破柔然于懷荒北。柔然頭兵可汗阿那瑰兵敗自殺。其太子庵羅辰是東魏蘭陵郡長公主夫婿,并與北齊皇室有姻親關系,因而率眾投奔北齊。柔然殘余部眾另立阿那瑰侄鐵伐為主。突厥進據原先由柔然分布的蒙古高原絕大部分地區。

突厥既繼柔然成為漠北的主人,其首領阿史那土門即自稱伊利可汗,建立起突厥汗國。伊利可汗在《闕特勤碑》突厥文銘文中稱布民可汗。但是,這位突厥汗國的創立者在位僅一年。公元553年(西魏廢帝二年)春二月,伊利可汗逝世。其子科羅繼位,號乙息記可汗。

乙息記可汗擊破柔然別部所立可汗鄧叔子軍于沃野(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東北烏梁素海之北)北木賴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全县| 平定县| 木兰县| 上犹县| 日照市| 明星| 沙洋县| 萨迦县| 佳木斯市| 汾阳市| 长乐市| 安阳市| 中超| 石屏县| 长治市| 乐至县| 沈丘县| 扬州市| 永清县| 轮台县| 封丘县| 佛山市| 上高县| 海安县| 白沙| 横山县| 扎兰屯市| 鄂托克前旗| 封开县| 教育| 瑞安市| 嵊泗县| 红河县| 河北区| 宁武县| 句容市| 陵川县| 彰化市| 务川| 府谷县| 石河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