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把手教你買保險
- 福貓
- 1698字
- 2024-05-20 11:07:04
保險跟我們有什么關系
請思考
保險是什么?
保險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我們一定要買保險嗎?
在今天,不購買保險的人越來越少。即使你不買商業保險,可能也會有企業職工社保、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等社會保險。人們常提到的保險,更多是指商業保險,其準確的法律定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有詳細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一章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簡單說,我們付給保險公司保費,保險公司在合同約定的事情發生或者到達合同約定時間時向我們支付保額或者賠付損失。這種行為就是“投保”,俗稱“買保險”。
保險是基于“大數定律”產生的互助經濟手段。保險公司都是根據大數定律統計出各種意外發生的概率,然后向人們推薦保險產品。
假設大數據顯示某種意外發生的概率是萬分之一,即1萬人中有1個人發生意外。如果這1萬人都投了保,每人繳納50元保費,保險公司就獲得了50萬元資金,也就能用這筆錢來賠付那個遇難者的家人。盡管意外發生的概率很小,但誰也不確定那萬分之一會不會落到自己頭上。通過加入保險這種社會互助機制,這1萬人都會獲得更多保障,在那個誰也不確定的“萬一”到來時,避免陷入求助無門的困境。

通過繳納少量的保險費用,在危急時刻獲得高額的賠償,這就是保險給人們帶來的最大實惠。但保險對我們的價值還不止這些。保險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
1.轉移經濟風險
大多數人的收入和積蓄還談不上能讓自己財富自由。意外身故、重大疾病帶來的高額治療費,投資失敗、財產意外受損等風險,都可能讓我們經濟遭受重創。面對這種種難以預料的風險,個人之力非常有限。
商業保險以保費的形式把分散在眾人中的力量聚合在一起,以契約的形式給客戶提供保障。買保險意味著參與了這種社會互助機制,不用再單獨面對難以預料的風險,這等于是把遭遇損失的風險轉移給了保險公司。
2.減少后顧之憂
每一款保險產品都有對應的保障。比如,意外死亡風險、意外致殘風險、醫療住院問題、子女教育問題、養老問題,都有相應的保險產品為人們減少后顧之憂。
在沒買保險時,我們是用自己的積蓄來支付相關費用。如果買了保險,又符合保險合同約定的賠付條件,我們就可以從保險公司那里獲得更多的資金來解決問題。這將省去我們不少后顧之憂。
3.讓家庭收支規劃更加合理
把收入的一部分用來購買保險,尤其是購買醫療險、教育金、養老金等保險,相當于為專門的開支項目攢錢,以后可以專款專用。這可以讓我們的家庭收支規劃變得更加合理。
此外,有些保險不僅有保障功能,還能給我們帶來一定的收益。這對于想通過理財來實現財富增值的人是一件好事。總體來說,保險的增收能力相對穩定和安全。適當購買保險,有利于優化整個家庭的經濟結構。
4.保持生活品質
想要長久地保持生活品質,一方面要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減少風險。當我們遇到生病、失業、退休等情況時,收入會減少。能否繼續保持之前的生活品質,就看我們積攢了多少財富,夠不夠抵銷突然發生的大宗開支。
與現金存款及其他金融工具相比,保險(尤其是養老保險)可以在我們收入減少的時候提供一筆穩定的資金,讓我們保持原有的生活品質。
5.履行家庭責任
許多人購買保險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給家人增加保障。保險雖然不能讓我們遠離風險,但它降低了風險給我們帶來的損失。當發生變故時,買了保險就多一份讓其他家庭成員繼續好好生活的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說,為家人挑選合適的保險,也是一種履行家庭責任的方式。
總之,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家庭,我們都不應該忽視保險。主動學習一點購買保險的知識經驗,才能在購買保險時用更少的開支獲得更多的保障。
本節小結
保險的本質就是一種風險管理工具。生活中充滿了風險,誰也不敢說一輩子都不會遭遇意外風險和自然災害風險。疾病風險也是人們無法避免的。尤其是重大疾病,很容易讓那些辛辛苦苦實現小康生活的家庭重返貧困。從某種意義上說,降低重大疾病風險比一味地賺更多的錢更有利于保障我們的平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