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隨月退東升明,淡紫鴻輪一日晴。風擾葉樹寒露退,蟬鳴枝杪伴晨寧。,,,,,,《晨》白話賞析
這首《晨》以四句短章,把清晨從破曉到天微亮的過程,寫成了一幅流動的“晨景小畫”,每一句都藏著細致的時光痕跡,讀來像跟著詩人一起守著晨光慢慢亮起來。
開篇“星隨月退東升明”,抓的是清晨最開始的“過渡感”——星星跟著月亮慢慢隱去,東方的天悄悄透出光亮。沒有寫“太陽出來了”,只寫“東升明”,把天快亮還沒全亮的朦朧勁兒寫出來了,像掀開窗簾時先看到的那抹微光,特別真實。
第二句“淡紫鴻輪一日晴”,接著上一句的光亮往下寫?!暗稀笔浅抗鈩偯邦^時的顏色,不是刺眼的金黃,是柔柔和和的紫調,很有畫面的細膩感;“鴻輪”該是指初升的太陽,用“輪”字點出太陽的形狀,又加“鴻”字顯大氣,接著用“一日晴”收尾,從眼前的晨光,自然轉到對全天晴朗的預判,讓景里多了點對好天氣的期待。
第三句“風擾葉樹寒露退”,把鏡頭從天上拉到地面。風輕輕吹著樹葉,葉子一動,掛在上面的寒露就慢慢退去了——這里沒寫“露沒了”,而是用“退”字,像寒露是跟著風的節奏悄悄走的,動靜很小,特別貼合清晨的安靜。風、樹葉、寒露,三個小元素湊在一起,把清晨的清涼感和細微的動態都帶出來了。
最后“蟬鳴枝杪伴晨寧”,又添了聲音。蟬在樹枝末梢輕輕叫著,但這叫聲沒打破安靜,反而因為有了這一點聲兒,更顯清晨的“寧”。就像早起時聽到窗外的蟲鳴,不吵,反而覺得心里踏實。這句用“蟬鳴”襯“晨寧”,讓整個畫面有了聲音,也收在了寧靜的感覺里,和題目《晨》的核心特別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