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突襲失效
- 重生大宋:我眼睛里有一副地圖
- 安化軍
- 2050字
- 2024-06-16 22:35:50
安西城的黨項守軍只有三百多人,看著宋軍入城,心中五味雜陳。
分守兩個民族的士兵,投降不太可能。即使主帥仁慈,允許士兵投降,如何安置也成了難題。像唐朝一樣,把投降的將士作為一個整體,予以安置。初期或許安寧,到了后來就會成為國家的隱患。不把投降將士作為一個整體,在初期會麻煩不斷,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因此要么投降的人很少,要么就只能殺掉,或者逼迫降兵改變民族,非常麻煩。
趙伯辰進入安西城,看著兩邊的降兵,面容整肅。
怎么對待黨項降兵,趙伯辰的心里已經有一個大致的輪廓。
先是作為降兵,就先看作漢人。而后從教育、民間傳說、民歌諸方面著手,慢慢變成漢人。民間從第二代起不允許限制降兵的自由流動,不允許限制通婚自由,從身份上給予降兵人民代遇。
這樣行不行,趙伯辰也不知道。但從大的方向看,只要主體民族不主動示弱,應該向好的方向發展。
當然,最重要的,是不允許降兵大范圍聚集。
進了安西城,趙伯辰先整理了文書。而后去書,問定西城的戰況。
定西城外,梁漢周接到趙伯辰的文書,知道安西城已經占領,不由慚愧。
拿著文書,梁漢周找到趙撙,道:“提舉來書,已經占領了安西城,問我們定西城現狀如何。慚愧,我們還沒有攻占定西,如何回提舉的書?”
趙撙拿過書信,臉不由黑得跟鍋底一樣。
趙伯辰來信,直接寄給梁漢同,而不寄給趙撙,說明在趙伯辰的心里,兩人還是不同的。說到底,趙撙不是趙伯辰的兵,而只是借來的,怎么能一樣呢?
不過趙伯辰的兵不同了,現在能起五千大軍,趙撙的兵不再重要。
把書信交還梁漢同,趙撙淡淡地道:“具體什么樣子,就如實稟報吧。黨項人的兵馬主要集中在定西城,安西城駐軍并不多,也是沒辦法的事。”
梁漢周拿過信,深深嘆了口氣。
趙撙問道:“什么時候能夠修好大砲?”
梁漢周道:“要等到明天了。”
趙撙沒有說話,定定看著前面的定西城。過了一會,才道:“今天要不要攻一攻城試試?”
梁漢周道:“明天就可以修好大砲,今天就沒必要攻城了。”
趙撙點了點頭,再沒有說話。
梁漢周在趙撙處討個沒趣,回到軍里,便命令加緊修理大砲。
梁漢周還是有脾氣的,沒有辦法跟趙撙鬧脾氣,便把力氣放在了修理大砲上。黨項人破壞大砲并不徹底,只是打碎了而已,關鍵部件還是在的。所謂修理,只是重新搭起架子。
第二天,大砲重新搭好,推到了攻城的第一線。沒細連都在城上看見,心中猶豫不決。
如果再次出擊,這次大砲周圍宋軍相當多,而且禁軍不知去向,很可能危險。如果不出擊,任由宋軍轟炸,定西城能擋幾炮?現在的城墻,并不像后來的城墻一樣,針對大砲做了增強,并不奈轟炸。
正在沒細連都猶豫不決的時候,宋軍的大砲發射了。
宋軍的炮兵已經有了初步的拋物線知識,一砲發出,直直向城樓射來。
沒細連都大吃一驚。知道宋軍的炮兵必然厲害,卻沒有想到會這么厲害。幾炮下來,城樓幾乎被打得粉碎,士兵不知死了多少。如果這樣下去,怎么得了?
當下心一橫,舉起手中鋼刀,道:“以一百人為一個單位,出城把宋軍大砲搗毀!”
黨項士兵稱喏,立即列陣。
趙撙在土兵軍陣之中,看到定西城突然開了城門,眼睛微瞇。
等了許久,終于等到黨項兵出城了。前天被黨項兵沖了一陣,大砲盡毀,士兵也損失不少,趙撙一直把這當作自己的恥辱,憋著一股勁要報仇,終于等到了今天。
黨項兵出城,趙撙并沒有指揮士兵上前,而是堵在了黨項兵回城的一側。
出城之后,黨項兵立即與梁漢周的土兵殺在一起。
土兵的裝備,若是遠戰時,由于缺少弩手,吃夸不小。但若是近戰,由于趙伯辰的努力,則并不吃虧。黨項士兵沖上來,與土兵戰在一起,喊殺聲震天。
由于大砲被黨項兵沖過一次,這次土兵特意加強了對大砲的保護。而且黨項兵是以一百人為一個單位,各級互不統屬,更顯混亂。
沒有多大一會,黨項兵便就顯現出劣勢來,不得不后退。
正在這時,趙撙帶領禁軍殺了出來,堵住后退的黨項士兵,殺在了一起。
禁軍養精蓄銳已久,黨項兵如何是對手?被禁軍死死堵在城外,前面是禁軍,后面是土兵,陷入兩面作戰。
沒細連都在城頭看見,無奈一聲長嘆:“難道今天要死在這里?”
命令城中士兵重新編隊,出城接應。奈何禁軍士氣正盛,出城的士兵迅速落入下風。
趙撙仰天怒吼,終于把上次被黨項兵沖陣的怒氣發泄了出來。
沒細連都在城頭觀戰,見自己的軍隊完全落入下風,只能仰天長嘆。命令軍中鳴鉦,把軍隊召了回來。
趙撙本想乘黨項兵入城的機會,命令禁軍殺上去。想了想軍中在大砲已經架好,強行忍住了。
等黨項兵完全撤入城中,梁漢周出了一口氣。命令大砲火力全開,對著定西城狂轟爛炸。
沒細連都在城頭上,一邊看宋軍進攻,一邊防著轟來的炮彈,極為辛甘。
趙撙對梁漢周道:“現在城中的黨項兵并沒剩多少,城頭的防御設施又已被大砲轟爛,應該攻城了!”
梁漢周道:“定西城中黨項兵較多,而城頭的礌石、金汁并未受損,還是再等一等。”
趙撙因為輸了一陣,只好聽梁漢周的,按兵不動。
梁漢周命令大砲對準城上,一刻不停地攻擊,把城頭的防御設施全部轟毀。轟了十幾砲,就有砲損毀,只能緊急進行修理。修理好了,又沒有幾砲,再次損毀。
梁漢周嘆道:“靠著大砲轟擊,看來是不可能了。”
又轟幾砲,只好同意趙撙下令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