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宋清江1號!
- 重生火熱年代,在空間里開墾荒田
- C星君
- 2057字
- 2024-05-13 15:10:03
周朝的學生聽了宋青江的話一片死寂,周邊的空氣仿佛也因此冷凝了下來。
我是不是說錯什么話,不會刺激到他們了吧?
宋青江望著眾人那嫉妒的表情,忽然意識到了這一點。
圍在李老身邊的那名叫周清揚的學生嘆了口氣,搖了搖頭道:“不愧是1號的發明人,這個闊氣的程度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一號,是什么?
宋青江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李老拉著參觀起了農研院。
“走,我帶你看一下我們農研院近期的一些成果。”
宋青江站在李老的身邊,聽著李老將介紹一些農研院的科研項目。
大體來說,這個時期的農研院只有三個任務,一個是病蟲害防治,一個是農藥研究,還有就是糧食的增產增收。
宋青江帶來的這些農作物,恰好屬于農研院的第三個項目。
“本來沒有見到你的那些作物之前,我以為我們農研院土豆10%的增長效果已經很不錯了,但是跟你的那株馬鈴薯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
李老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是當然,自己的那些土豆可都是從玉佩空間中培育出來的。
經過玉佩空間,主人不知道幾萬年的研究才有了這樣的效果。
普通的土豆怎么能與之相比?
宋青江想了半天,不知道該怎么安慰李老,只能咳嗽了一聲道:“科研就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道路。”
李老點了點頭,頗為欣賞的開口道:“你說的沒錯,確實如此,但是接下來有了你培育過的這些種子,我相信我們在農研這方面的研究,一定會有大發展!”
說著眾人來到了農研院的實驗室。
李老頗為激動地打開了實驗室的大門,讓宋青江進去。
“來我帶你看看我們實驗室現在最炙手可熱的一個項目!”
宋青江跟著李老來到一株馬鈴薯幼苗面前,本來還沒怎么在意。
直到看到那株馬鈴薯旁邊的名稱標簽,宋青江才繃不住了。
上面竟然赫然寫著“宋青江1號——優質特大改味馬鈴薯幼苗。”
宋青江愕然的開口道:“這馬鈴薯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
李老激動的點了點頭,而后開口道:“這株幼苗是從楊光輝的那個飯店中要來的,是你研制出來的,當然要以你而命名!并且這個命名我還上報給了農業部,農業部已經同意,今后凡是以這種馬鈴薯培育出來的馬鈴薯后代,通通都得用這個名字!”
完了,我在60年代的第一次社死。
宋青江咳嗽了一聲,想要拒絕這個名稱。
但是看到周邊這群科研人員的熾熱的目光,終究還是沒好意思開口。
只能跟著李老在實驗室周邊又轉了起來。
有一些已經取得很大進展的項目,李老說起來也是得心應手。
但是到最后總結的時候李老總會咳嗽的補充一句。
“當然,和宋清江1號比起來,這些都跟垃圾差不多!”
宋清江只能替玉佩空間的主人惋惜。
研制了這么多東西。
最后成果被我白嫖了。
唉,
就讓我替你將這些東西發揚光大吧。
實驗室不大,在研制的項目也就20多種,逛遍了培育實驗室之后。
李老又神色凝重的讓自己的學生拿出了幾套防護服。
“接下來去的就是咱們病蟲防護的實驗室,進這里面必須得戴好防護服,絕對不能將這些病蟲或是細菌帶出去,以免不自覺的污染現有農田。”
宋青江點了點頭,將這密不透風的防護服穿了上去,而后跟著李老走到了病蟲防護的實驗室中。
幾人在一株長相奇特的小麥面前停下,只見小麥的葉片,還有葉桿上面,上面有一條一條的黃色斑點,仿佛像是生銹一般。
“這是感染了小麥條銹病的植物樣本,也是我們現在最頭疼的一大難題。我國大部分的土地都很適合種植小麥,也是很多人的重要口糧。但是一旦感染這種小麥條銹病,小麥的糧食產量最少會減少40%,對農戶來說是滅頂之災。”
“還好這些年,通過我們的努力,找到了一些防治方法,才能讓這種小麥疾病不那么容易擴散開來。”
李老嘆了口氣道:“這些年干旱日益嚴重,再加上某些農村合作社暴露出的不少問題,接下來幾年糧食減產已經可以初步預見了!”
“若是再攤上小麥銹病的爆發,那就是天災人禍一起來了!”
三年兩室困難時期,果然提前已經被這些農研院的科研人員所知曉了。
宋青江嘆了口氣。
三年困難時期。
這絕對是國家邁入新社會以來,遭遇的最為嚴重的一次糧食危機。
宋青江沉思了片刻后開口道:“糧食減產是一個大問題,我對農藥的研制也有些心得,希望在接下來這段時間,能夠研制出延緩這種減產的農藥。”
李老愣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的開口道:“宋小兄弟,還可以研制農藥?”
宋青江在腦海中思忖了一番點了點頭道:“是的,現在我對治理蝗蟲的農藥有了一定的研究,只是還缺實驗場地和材料,沒有實踐的機會。”
李老絲毫沒有懷疑宋青江的話。
一個能研制出這么多優良品種的農業專家,沒有必要在這些地方上撒謊。
李老連忙拉住了宋青江的手,激動的開口道:“宋小兄弟,你有要求盡管跟我們農研所說,實驗器材和場地都好說,我這就向上面申請為你單獨設立一個實驗室。”
蝗蟲危機,雖然沒有干旱問題來的嚴重。
但是對于種植者來說卻是致命性的,一旦被蝗蟲所侵擾。
一個農戶一年的收成就到此終結。
所以,李老對蝗蟲問題也頗為重視。
宋青江真是民間自學成才的典范啊。
李老有些惋惜,若是早知道宋青江是個研究農學的好苗子就好了。
說不定現在會有更多的成果冒出來。
李老想了想,對宋青江開口道:“宋小兄弟,我有一個想法,聽說你現在是中專畢業?不知道你有沒有繼續深造的欲望?我可以將你特批到農業大學進行學習。”
宋青江頓時一愣,特批深造?
60年代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