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危言聳聽
書名: 航海大明,可日不落帝國什么鬼!作者名: 愛消情了本章字數: 2052字更新時間: 2024-04-21 23:55:31
果然,就和童養銳預料的那樣,
繞過一堆彎彎曲曲的走廊森林,轉入官衙后宅,又避開沿路脂粉撲鼻的鶯鶯燕燕,
大約一刻鐘后,他終于被戚繼光帶到了一間不大的靜室內,
房間布置簡約卻不失格調,恰到好處地點綴著名家字畫與昂貴擺件。
淡淡的線香中,
曾在道觀有過一面之緣的中年人,正坐在主位上,頗有興致地把玩著一個象牙雕件。
但此時,他帶給童養銳的感覺,和那晚對答時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除了富貴人家的員外服換成了緋紅官袍,以及袍服上獨屬二品大員殊譽的錦雞刺繡,
造成童養銳此刻心態轉變的,也許更多僅僅是此人的身份。
——畢竟,這可是胡宗憲啊!
當下總攬七省軍政大權的東南擎天柱、無冕之王!
除開龍椅上的嘉靖皇帝,以及內閣里那幾位閣老之外,泱泱大明最有權勢的男人!
更可怕的是,從籍籍無名的正七品浙江巡按御史,到如今威勢滔天的正二品封疆大吏,
面前的中年人,僅僅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
但胡宗憲帶給童養銳的強烈沖擊,并非全部來源于他的地位,
在大明數以百計的封疆大吏中,他也絕對是最有爭議、最毀譽參半的少數一批。
主動報名援晉冀蒙干部隊伍,在當時公認治安度最差、殉職率最高的宣府、大同邊境,默默吃了好些年沙子,甚至不顧自己只是文官,主動請纓去獨自一人安撫嘩變軍隊的,是他!
為了搭上時日中天的首輔嚴嵩嚴閣老,毫不猶豫伙同嚴嵩義子、工部侍郎趙文華,構陷自己頂頭上司——閩浙總督張經和浙江巡撫李天寵,令兩人最終被下獄處死的,也是他!
一掃東南軍務頹廢,嚴明賞罰,大力整頓武備,不拘一格任用戚繼光、俞大猷等將才,領導抗倭斗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的,是他!
生活百般驕奢淫逸,妻妾成群,大肆斂財行賄,甚至為了討好“小閣老”嚴世蕃而歲遺金帛子女珍奇淫巧無數,甚至投其所好公然組織“銀趴”的,還是他!
總結起來,這是一個帶著無數面孔、徹頭徹腦的政治動物、野心家,
韜略,欲望,陰暗,個性……全部包裹在名為大義的幕布下。
和這樣的人打交道,甚至要改變他的想法,從他手中謀取什么,
童養銳不由心中苦笑一聲,談何容易啊!
但箭在弦上,自己的迷惘,童家父子的冤仇,和瓔娘的相識相伴,遍地燃燒的寇亂戰火,以及大明的前途命運……
穿越以來的種種,此刻在他體內熊熊燃燒,為他帶來了勇氣、力量以及智慧。
“拜見部堂大人,數日不見,您真是威儀愈重啊!”
他簡短,但得體有力地問候道。
“托你吉言,”那日的中年人——胡宗憲終于放下了手中的雕件,噙著些似笑非笑,朝著童養銳看了過來,“只是實在不知,該如何稱呼閣下……道長,泉州衛指揮檢事,還是說,逃犯童養銳?”
“部堂大人乃是朝廷支柱、萬人之上,在下無論是何等身份,都無足掛齒。”
面對胡宗憲的首發試探,童養銳選擇繞了過去,接著試圖重新掌握談話節奏:
“但重要的是,我能為部堂大人做些什么!”
“呵呵,”胡宗憲搖了搖頭,仿佛聽到了某種滑稽可笑的東西,“胡某雖不才,但畢竟受陛下托付、掌管東南七省、軍民百萬,閣下又有什么能幫得上我的?”
被戚繼光一路跟蹤,童養銳的馬甲早已掉光,胡宗憲也自然不復初見時的謹慎與客氣,
不僅不邀童養銳就座,反而將他晾在房間中央,企圖使其陷入被動中。
然而,面對來自朝廷重臣、力道萬鈞的下馬威,童養銳卻站立如松,不卑不亢地扛了下來:
“那日,在下那一卦能夠開云見日,今日,也是一樣。”
“那日……”這話,讓胡宗憲臉上的笑容消失了一瞬,但接著,又重新升了起來,“我不知道閣下究竟是神算,還是另有緣故,但接下來的事情,想來也不需要閣下指教。”
“呵呵,部堂大人如此信心滿滿,”再一次被胡宗憲推擋回來,童養銳竟然還沉得住氣,聲音依舊沉穩有力,“想必是和那倭寇頭子汪直、徐海談得不錯吧?”
這句話下去,始終不動如山、穩穩占據主動的胡宗憲,終于變了臉色!
而這,也就是童養銳從一開始就選準的破局關鍵!
是啊,你胡宗憲牛逼,東南扛把子,皇帝愛,閣老疼,論白道黑道,你都玩得轉,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朝廷覺得你能打仗,能把倭寇干挺啊!
——倭寇,這就是胡宗憲的三寸!
要是抗倭戰時出了大紕漏,被坑得人頭落地的張經、李天寵,就是你胡宗憲明天的下場啊!
所以,我和你談倭寇的事,我就不信你能犯困,能趕我出去!
對于這些,胡宗憲一樣心知肚明,
他頓時有些緊張,不知道和倭寇中最具影響力的首領——汪直、徐海二人的談判進展,是怎么被面前家伙掌握的。
但畢竟幾十年官場經驗,喜怒不動于色的基本功他自然還是到位得,除了微微揮手示意童養銳坐下外,并未流露出任何異常。
既然召童養銳相見,胡宗憲自然還是有所圖。
因此,眼看首輪拿捏不成,他權衡了一下,決定稍微開誠布公一些,看童養銳如何見招拆招:
“不錯,汪直、徐海招安事宜進展順利,今年之內,東南海患就有望一勞永逸,不知閣下對此有何見教?”
部堂大人啊,我可終于等到你這句話了!
胡宗憲此言一出,童養銳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他知道,此行成敗,在此一舉!
“招安汪直、徐海,于陛下,于朝廷,于東南百萬軍民,皆為幸事,”說到這里,童養銳深吸一口氣,講出了番石破天驚的話來:
“可唯獨對部堂大人不是如此。汪直、徐海不被招安還好,否則一旦招安成功,則部堂大人人頭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