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我回來了
- 再造盛唐從掃平安史之亂開始
- 公孫無咎
- 2058字
- 2024-09-22 21:48:15
轉眼之間已然到了天寶五載正月。
這天李瑄獨自一人打馬來到了草廬前。
“二郎……二郎……”
還沒有下馬,他就已經呼喊起來。
“大郎今日何故獨自前來?”
李惲詫異的看向正從馬上跳下來的李融。
“二郎,我有一事向你請教?”
李融下馬之后卻是鄭重的向李惲行了一禮。
“大郎何故如此……你我乃是兄弟有事但說無妨!”
李融這才說道:“昨日那李林甫對我大父言,華山有金礦采之可富國’,讓我大父朝會時稟告圣人,我覺得此事有詐,但又不知道問題在哪里,是以請教二郎……”
李惲此時卻是一下子想起了后世看過的史書。
這李適之被李隆基疏遠罷相,乃至于最后被逼自殺都是起源于此時。
李惲正了正衣冠,面色嚴肅的對李融道:“左相莫非不知道圣人寫過的《華岳碑》!”
李融拱手請教道:“還請二郎告知!”
“開元八年,圣人……其中說過,“予小子之生也,歲景戌,月仲秋,膺少嗥之盛德,協太華之本命,故常寤寐靈岳,肸向神交。”圣人可是把華山當做自己的本命所在!此事李林甫肯定是知道的……”
“不過我倒是知道有一個地方到真有金礦……“鳥蠻”(怒江)之地倒是有金礦……”
李融面露驚懼之色,“好一個李林甫果然是口蜜腹劍,這是欲害我大父啊!”
“不行我得趕緊回去,要不怕是來不及了!”
“去吧!”
“路上小心!”
李融走后,躲在一旁的楊盈在走了出來,“郎君就不怕李林甫懷疑你……”
李惲微微一笑,“我怕什么,我現在可是在守孝……何況不是還有高翁和岳父大人嘛!”
“哼!”
楊盈裝作生氣的樣子,把手中的包裹丟給李惲,“這是你要的東西……不打擾你了,三日后再來看你……”
望著楊盈離去的背影,李惲眼角卻是露出了笑意。
自己守孝這兩年,楊釗可是官運亨通。
與原歷史一樣,楊釗在一次宴會上陪李隆基玩樗蒲,沒想到卻是讓李隆基認為楊釗是一個人才。
認為楊釗“鉤校精密”,隨后就任命他為御史中丞判官。
不到一年時間又被提拔為監察御史,并被賜名“國忠”。典型的官小權重。
楊盈在信安郡王府也已經以少夫人自居,別看她年紀不大,但整個內宅都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條。
李峘三兄弟也對楊盈頗為滿意,若非李惲還在孝中,李峘早就讓兩人完婚了。
不過李峘與楊國忠卻是不太對付,不過卻也沒有什么大的矛盾沖突。
在李惲的建議下,李峘與李峴兩人也開始在睢陽和魏郡整頓府兵和團結兵。
……
另一邊李融回到家之后立即把李惲所言告訴了李適之。
李適之聞言大驚,“若非李二郎……恐釀大禍也!”
李適之由此對李林甫大恨,不過由于李林甫勢力太大,一時半會他也不敢與之正面對抗。
第二日朝會之時,李林甫見李適之竟然沒有提起華山金礦之事,反而提起了金沙江金礦,這讓李林甫不免有些失望,不過他倒也沒有懷疑李惲。
李惲也繼續在草廬之中為未來進行著各種布置。
轉眼之間已然到了天寶五載四月,李惲守孝期也滿了。
“你們怎么都來了!”
李惲看著前來迎接自己回府的眾人,面上露出了笑容。
“府中上下可都期盼著郎君回府呢!”
經過兩年多的結廬而居,李惲身上的氣質也變了許多。
少了原本的稚氣卻是多了沉穩之色。
看著遠處的長安城,李惲面上露出自信的笑容,“長安,我李惲又回來了!”
回到信安郡王府之時已經是午后,嚴格按照禮儀做了一遍后,李惲已經是饑腸轆轆。
楊盈這時與蘇慧卿兩人親手為李惲捧上來了膳食。
簡單用了些飯食,累了一天的李惲這才在兩女的服侍下睡了過去。
第二日朝食剛過,李隆基就把李惲詔進了宮。
“臣拜見圣人,圣人萬壽無疆!”
“二郎來了,賜座!”
“謝圣人!”
“今日詔二郎前來,是想問問二郎對吐蕃的看法!”
“果然來了!”李惲暗道
天寶三載,大唐再次滅亡突厥之后,李隆基就想重新對吐蕃開戰,奪回石堡城和西海(青海)之地。
不過因為滅突厥之中,唐軍傷亡雖然不大,但消耗的錢糧卻是不少,王忠嗣上奏,請休兵秣馬。
李隆基卻不以為然,董延光請攻石堡城,但諸將紛紛上書請求暫緩進攻,李隆基這才作罷。
如今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大唐國庫再次充盈,李隆基又起了攻伐吐蕃之心。
為此還在月前再次加封王忠嗣,王忠嗣也達到了自己的巔峰,身兼朔方、河東、河西、隴右四鎮節度使。大唐大半邊軍在其手。
不過王忠嗣始終認為攻打吐蕃意義不大,而且唐軍入吐蕃之地后還要面對瘴癘(高原反應)。
因此上書李隆基,請求止戈休武。這卻是引起了李隆基的強烈不滿。
其實在李惲看來,李隆基與王忠嗣都沒有錯,只是兩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
王忠嗣一直在一線,更清楚突厥雖然被滅,但根基還在,隨時都有可能死灰復燃。
另外回紇也在快速崛起,如今回紇已經有控弦之士十萬。
在西域,原本屬于大唐藩屬的昭武九姓之國從武周之時就開始首鼠兩端。
在王忠嗣看來,一旦與吐蕃開戰就難以壓制回紇,突厥,還有從西面而來的大食人。
但李隆基看到的卻是占據西海之地的吐蕃對河西、關中,對長安的巨大威脅。
為了防御吐蕃而耗費的軍費對大唐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若是能夠奪回石堡城,盡收西海之地,唐蕃之間攻守之勢瞬間就轉換了。
李惲知道自己想要掌權,必須要迎合李隆基才行,而且李隆基的戰略本身也并沒有錯。
若是不能擊垮吐蕃,大唐的財政也遲早會被拖垮。
“圣人,當今天下對我大唐威脅最大的就是吐蕃,因此臣以為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