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守孝丁憂
- 再造盛唐從掃平安史之亂開始
- 公孫無咎
- 2026字
- 2024-09-22 21:06:37
李惲原本想讓李輝和李瑄兩人留在犍為的,但兩人最終還是選擇了辭去軍職隨李惲返京。
因為李惲在犍為還有大量的商業利益在,尤其是鐵山的鐵礦絕不可有失,因此張云卻是留了下來,并被舉薦為縣丞。
李惲離開時全縣上下官吏百姓都趕來為他送行。
“諸君珍重……”
喝完張云送上的送別酒,李惲翻身上馬,帶著自己的親兵踏上了返回長安的道路。
“明府保重……”
道路兩旁,不斷的響起士、民的呼喊。
“再見了……”
李惲感嘆一聲,打馬向前!
看著道路兩旁成片的甘蔗林,李惲心中滿是自豪。
有了這些甘蔗,今后縣中百姓的生活水平必然會有一個大的提高。
李惲雖然自認為不算是什么好人,但卻認為主政一方也該為一方百姓謀些福利。
可惜的是,他已經看不見甘蔗豐收的景象了。
即將離開縣境之時李惲駐馬向農人討要了幾根甘蔗,這才繼續上路。
“諸君,此物如何!”
“果然甘甜……此皆郎君之績也……”
“哈哈哈!”
吃著甘蔗李惲的心情也一下子好了起來。
“諸君,前路漫漫,正待我等闖蕩,走!”
途徑嘉州時,他登門拜訪了張方,張方送給了李惲幾匹蜀錦,李惲則回了一把好刀。
到達成都時,李惲本打算拜訪章仇兼瓊,沒想到因為西面吐蕃人蠢蠢欲動,章仇兼瓊已經帶兵前往平戎城,最后只見到了鮮于仲通。
鮮于仲通在府中設宴款待了李惲一行,宴會之上,李惲與鮮于仲通也達成了一些利益交換。
從鮮于仲通府邸出來后,李惲回了一趟莊園,住了一晚后,帶著楊釗一家繼續踏上返京之路。
天寶二載十一月,李惲終于返回了長安。
剛剛抵達霸橋,就見幾個熟悉的身影在橋邊等候。
正是李白、李融還有李飛三人。
故人相見,自然是談笑晏晏,在城門口交談了許久,幾人這才結伴回了城。
因為有公務在身,李惲并沒有直接回府,而是先去了吏部述職。
在這他也第一次見到了號稱“口蜜腹劍”的李林甫。
不過兩人并沒有產生什么交集,述職完畢就返回了府中。
此時李峘、李峴幾兄弟都還在回京的路上,是以家中并沒有別的長輩在。
“大父!孫兒來看你了!”
李惲沒有想到僅僅一年多的時間,自己的大父,大唐名將信安郡王,就變成了這副模樣。
此時的李祎瘦得只剩皮包骨頭,頭發全白了,牙齒也掉光了,行將就木一樣。
“是二郎回來了……”
“是孫兒回來了!”
“好好好!”
“大父!”李惲再次喚了一聲,眼睛已然紅了。
“二郎何故如此,大父這一生殺人無數……如今能如此……已然是無憾了……”
“只是卻見不到二郎功成名就,娶妻生子的那一天了……”
李祎看著李惲面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大父!”
李惲再次喚了一聲,隨后突然把侍立一旁的楊盈拉了過來。
“大父,這就是孫兒給你找的孫媳婦,您老可喜歡!”
李祎看著楊盈笑道:“好好好,是個好孩子!”
楊盈不知所措的站在李祎面前,李惲的做法大出她的所料,突如其來的驚喜讓她的大腦都快停止了運轉。
因為李祎的病需要靜養,李惲很快就讓楊盈等人出去了。
接下來幾日,除了入宮拜見了李隆基一次,其他時候李惲都親自照顧李祎的起居。
長安之中,一時也都盛傳李惲仁孝之名。
李隆基也下旨進行褒獎,并授予李惲千牛備身之職。
天寶二載十二月初八,李峘、李嶧、李峴三兄弟同時回到了信安郡王府。
此時李祎的身體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在交待完身后事后,就于天寶二載十二月十四這天撒手人寰。
李隆基得知消息后言:“器能之美,宗室所推。才堪應務,久當於任委。”
隨即下詔追封李祎為太尉,配享太廟,以親王禮治喪。
下葬之時,李隆基也親自前來祭拜,可謂哀榮至極。
葬禮結束后,李峘三兄弟,和李惲都上書請求丁憂為李祎守孝。
但因李峘三人皆身居要職,是以三人都被下旨“奪情!”只有李惲的守孝請求得到了批準。
隨后李惲就在李祎的墓前結廬而居,為李祎守孝。
在此期間只有李白、李融、還有李毅會時不時的前來草廬拜訪。
雖然李惲沒有出草廬,但他與李毅建立的商會卻是在大力發展。對外界的消息同樣靈通。
李毅也確實是一個商業奇才,在他的經營下,商會的生意已經擴展到了河北、河東、河內、江淮之地。
在李惲的指示下商會還在諸地建立了不少秘密據點,尤其是李惲最重視的河北和河東兩地,每縣皆有秘密據點。
短短時間,一個情報機構的雛形就已經形成。李惲多次感嘆自己真是撿到寶了。
王府內李瑄與李毅兩人也按照李惲的要求對王府的家將進行了強化訓練。
并在府中擴大的家學的規模,所有家將、親兵都要入家學學習。
李惲完全是把這些家將、親兵當做軍官來培養。
犍為縣那邊,高適上任之后,并沒有改變李惲原來的政策。
在張云的努力下鐵山鐵礦也開始產鐵,并被劃入了信安郡王府名下。
李白則還是如同以往一樣狂放不羈,還是干出了讓高力士為自己脫鞋,讓楊玉環為自己磨墨之事。
不過這一次因為看在李惲的面子上,高力士卻沒有與他計較,李隆基也沒有對他賜金放還。
李白時不時也會到草廬與李惲一會,每次兩人都會寫一些詩文,李白總是把李惲的詩文與自己的放在一起。
有李白為李惲揚名,李惲的不但沒有被人遺忘,名氣反而越來越大。
朝堂之中,李林甫的權勢也越來越大,安祿山的力量也越發強大。
他不但完全控制了整個摩尼教,還把摩尼教引進了軍中。河北邊軍已經地方豪強許多人都加入了摩尼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