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整頓府兵
- 再造盛唐從掃平安史之亂開始
- 公孫無咎
- 2064字
- 2024-09-15 00:10:00
“殿下不用著急,想來馬上就到了!”
太子妃韋氏也出言安慰。
“來了來了!”
正當李亨心中焦慮萬分之時,終于有小黃毛前來稟報。
李亨大喜,從榻上一躍而起,不顧禮儀的沖出殿門迎接。
“臣李泌拜見太子殿下!”
“大郎,你我乃是兄弟何必如此多禮……快快入內,你我兄弟把酒暢談……”
李亨親熱的拉著李泌入內,隨后還讓自己的太子妃韋氏親自給李泌倒酒,周圍的人也是見怪不怪。
酒宴之后,李亨向李泌使了個顏色,李泌當即裝醉,李亨則以此為理由下令留李泌在宮中過夜。
“快扶大郎入內休息!”
待眾人離開后,李泌睜開眼睛從床榻上坐了起來。
“殿下急詔臣入宮,可是有大事?”
李泌頭腦清楚,吐字清晰哪有半分醉酒的樣子。
李亨遲疑了片刻,還是把自己派人聯(lián)絡吐蕃,襲擊李惲欲嫁禍于李林甫之事說了出來。
“殿下如何行此不智之事!”
李泌雖然對李亨行此事不滿,但不管是為了家族還是他自己跟李亨的關系都讓他無法袖手旁觀。
李亨這時也主動認錯,“我也知道錯了,只是如今事情已經(jīng)做下……還請大郎救我!”
李泌思忖一番問道,“可知李惲是如何處置那盧循的,還有那裴皓與王忠如何?”
“盧循被抓當夜就暴斃了,據(jù)說是自殺,裴皓被盜賊襲殺,王忠卻是不知所蹤!”
李泌聞言松了口氣,“即是如此,那殿下不用擔心……不過那王忠卻是一個隱患,絕不能留……”
李亨道:“我已經(jīng)命李輔國處理此事……”
李泌點了點頭,“如此就好!”
李亨求教道:“孤是否需向信安王示好?”
李泌道:“殿下萬不可行此事,圣人之心想必殿下也知道,殿下只要一直以弱示人,定然無恙……”
“可是那李林甫一直咄咄逼人……”
李泌面露自信之色,“殿下不必擔心,不管那李林甫如何相逼,殿下只要一直保持弱勢就夠了……李林甫不過就是圣人養(yǎng)的一條狗而已,只要讓圣人感覺不到威脅,殿下太子之位就穩(wěn)如泰山……”
“多謝大郎,某受教了!”
……
“哈哈哈,善,大善!”
李惲看著眼前的蒸餾酒不禁大喜。
他沒有想到僅僅三天時間,張楚就真的弄出來了可以當酒精使用的蒸餾酒。
“如此大功豈能不賞!”
李惲不但按照承諾任命其為流外二等的典史攥典,還另外賞賜了錢二十貫,布帛十匹。
“多謝明府,小人定當報效明府,死而后已!”
張楚換上公服后整個人激動的甚至顫抖了起來。
李惲親手給他配上令牌道,“不用謝我,這是你該得的!”
在李惲心中,就算是加十倍的賞賜也不多。
“小人粉身碎骨也難報明府萬一……”
……
張楚走后,李惲立即把酒精的用法寫了出來,隨即讓人把酒精送去了傷兵營。
有了酒精的消毒,傷兵營的情況稍稍有了些好轉。
“高手在民間啊!”
李惲感嘆一聲,心底突然升起了招募民間匠人的心思。
不過此時不急,如今最重要的還是整頓府兵,還有重建團結兵。
這兩項工作可是李隆基最看重的,這也是自己未來的晉升之基。
大唐立國之時沿用了“府兵制”。以均田制的農(nóng)戶為基礎,于天下各道、州、縣要沖設軍府六百三十四所,總稱折沖府。
依編制規(guī)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長官折沖都尉(正四品),副長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設有團(又稱營)主官為校尉。
團下有隊,設隊正,隊下為伙,設伙長。每營下轄五隊,每隊下領三伙,每伙領五位什長,各領十丁。以團(營)為基本單位。
按軍種的功能和配備還可分中壘、屯騎、射聲、越騎、步伍、長水等。
其部屬官品級依次為:別駕、長史、六曹尉、參軍。主管各地戍軍及軍戶。
府依規(guī)模分上、中、下三等,兵役以一年五番輪流執(zhí)役,約為1000-4000人,最多時全國有六百多府,共計軍卒七十余萬。常年保持三分之一在役。
太宗、高宗之時大唐正是依靠著強悍的府兵橫掃四方。
當時一名將軍若是沒有滅國之功,根本不敢跟同僚說話。
可惜在武周之時,府兵制就徹底崩壞了。
李隆基繼位之后,想要收復失土,不得不另外進行募兵,這也逐漸讓節(jié)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大。
很多人以為府兵制的崩潰是因為土地兼并的問題,包括李惲原本也是如此。
畢竟后世的教科書上就是這么寫的,但真正了解過情況之后才發(fā)現(xiàn)完全不是這么回事。
真正的原因說起來還是經(jīng)濟問題,但這個經(jīng)濟問題卻不是由于土地兼并導致的,而是因為武周時期二十多年的戰(zhàn)爭失敗導致的。
因為府兵的武器鎧甲并非由政府提供,而是自備。
打了勝仗自然好說,但打了敗仗,那就得重新購置武器鎧甲了。
武器雖然也不便宜不過還可以承受,但鎧甲可就不一樣了,敗個一兩次還能承受,但一直打敗仗,即使是富裕之家也難以承受。
武周時期為何會一直打敗仗,這其實與武則天實行的政策有關系。
因為武則天是靠宮廷內斗和庶族文官的支持才登上皇位的。
為了防止武臣的反對,特別重視對于軍旅的監(jiān)察。
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后,首先就是向軍隊派出了大量的文官監(jiān)控軍隊,武將根本沒有自專的權力,這個做法倒是與趙宋如出一轍。
結果自然也是與趙宋一樣,軍隊在對外戰(zhàn)爭中打一仗敗一仗。
安西六鎮(zhèn)丟了,漠北草原丟了,安東都護府丟了,安南都護府也丟了,就連云南也丟了。
正是因為如此,后來李隆基才廢除了文官監(jiān)軍的制度,改用宦官監(jiān)軍。
雖然宦官在歷史上的名聲確實不好,但至少大部分宦官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如此從開元二十年開始,經(jīng)過這么些年的努力,大唐又恢復了安西四鎮(zhèn)和安南都護。
如今李惲欲整頓府兵這也是一個難題。
“到底該從何入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