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鮮于仲通
- 再造盛唐從掃平安史之亂開始
- 公孫無咎
- 2030字
- 2024-09-10 00:18:54
南河東岸靠北的地方,基本被奴仆圈住,一看就是達官貴人占據的地盤。
大唐階級分明,世家大族與普通百姓如隔天淵。
在東岸正中的位置早就搭好了高臺,李惲正在觀察周圍的環境,這時齊海已經帶著人迎了上來。
“二郎,快快隨我來,節帥正盼著你呢!”
李惲與齊海見過禮后,帶著幾人隨齊海往高臺而去。
一路上楊盈東張西望,顯得非常興奮,她早就想來看端午盛會,但前幾年楊釗和裴柔因為擔心她的安全,都沒有答應她。
“節帥,諸公恕罪,小子來晚了……”
李惲道了聲罪。
“不晚不晚,二郎來的正是時候!”
章仇兼瓊拉著李惲向一旁的幾名官員介紹道:“諸位這位就是……”
“二郎,這位是……這位是……”
隨后章仇兼瓊又一一介紹了幾名官員。
這其中最受李惲關注的自然是鮮于仲通。
這鮮于仲通,字仲通,漁陽縣人。
開元二十年(732年),中進士,中進士后,鮮于仲通長期寄居成都。
如今雖然官職不高,卻是蜀中有數的富豪。
楊釗走投無路之時就是投奔了他,如今楊釗的妻子裴柔也是鮮于仲通幫楊釗所聘。
原歷史上天寶四載章仇兼瓊得罪了李林甫,欲送禮至長安求得楊玉環庇護,就是是鮮于仲通向章仇兼瓊推薦的楊釗。
楊釗也是借章仇兼瓊之力,才得以覲見李隆基,拜為朝廷命官。
楊釗發跡之后也沒有忘了鮮于仲通,天寶九年(750年),鮮于仲通被推薦為劍南節度使。
天寶十年(751年),鮮于仲通率兵攻南詔,南詔大敗,閣羅鳳于是乞援于吐蕃。
唐軍再次大敗南詔與吐蕃聯軍,兵鋒直逼大理城。
可惜這時唐軍中突然發生瘟疫,大軍十死七八,南詔與吐蕃聯軍趁機反攻,大敗仲通軍于西洱河。鮮于仲通“僅以身免”。
楊釗為鮮于仲通掩蓋討伐南詔敗跡,并推薦為京兆尹。
天寶十二年(753年),鮮于仲通請求為楊國忠刻“銓綜之能”碑,立于尚書省門,以頌楊國忠之政績。天寶十四年(755年)病故。
李惲在觀察鮮于仲通之時,鮮于仲通也同樣在觀察李惲。
這時鮮于仲通也注意到了李惲身后的楊釗。
楊釗見到鮮于仲通,也上前對鮮于仲通行了一個大禮。
隨后方才與李平、李瑄、張云幾人退到了一旁,與其他官員的隨從待在一起。
楊盈則以李惲女伴的身份留在了李惲身邊。
李惲與眾官員交談之時,她始終面帶著微笑陪在一旁。
許多不知情的人,都在猜測楊盈的身份和與李惲的關系。
李惲在與諸官員談笑風生之時,也感覺不虛此行,這一次他算是與蜀中主要官員將領混了一個臉熟,這對他以后發展頗為有利。
轉眼之間已是到了巳時,章仇兼瓊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了高臺最前方。
例行公事的發表了一番演講后,章仇兼瓊正式宣布盛會開始。
隨著章仇兼瓊的一聲令下,南河之畔,鑼鼓喧天,彩旗飄揚。
一艘艘裝飾得五彩斑斕的龍舟如離弦之箭,劃破平靜的水面,濺起層層水花,也點燃了岸邊觀眾的熱情之火。
“彩......”南河兩岸皆是喝彩之聲。
這一刻,成都的夏天,因龍舟而更加熱烈,因激情而更加動人。
龍舟之上,所有人身著統一的服飾,隨著鼓聲,整齊的劃著槳。
在狹長的龍舟上,每一槳的劃動都需要精準的配合與默契,每一次呼號都凝聚著團隊的力量與信念。
槳手們動作整齊劃一,仿佛一人之軀,每一次發力都讓人感受到那股不可阻擋的氣勢。
李惲等人在高臺上看的也是心潮澎湃。
“彩,好彩!”
李惲也一眾觀看的官員也忍不住喝起了“彩”!
隨著日上三竿,南河水面漸漸歸于平靜,但龍舟比賽留下的激情與感動卻久久回蕩在每個人的心間。
除了龍舟,官府還組織了各種各樣的游園活動。
唐人除了好武,還好詩,高臺之上,此時也造例舉行起了詩會。
不過在座的官員自己做詩的卻是不多,負責做詩的多為其幕僚和帶來的年輕人。
尤其是那群年輕人,一個個摩拳擦掌,都想在這端午盛會上一鳴驚人。
李惲這時卻沒有做詩,而是與身旁的楊盈說笑著。
眼看著那一群青年才俊不斷的提交自己寫的詩,隨著一首首詩文被念出來,高臺上下也不斷響起贊嘆之聲。
若是有好的詩文寫出,還會有專人唱出。
楊盈也不禁問道:“郎君怎么不做詩,郎君若是做詩,定然比別人都好!”
李惲笑道:“天下英才何其多也,某又算得上什么呢!”
楊盈卻是道:“在奴心中郎君就是最好的!”
這句話一出,她卻是臉上露出了紅暈。
李惲見狀卻是調笑了他幾句。
這個時候章仇兼瓊卻是端著酒杯走到了李惲面前。
“二郎可有大作!”
章仇兼瓊向李惲詢問道。
李惲拱手道:“下官倒是作了一首,只是怕污了諸君之耳!”
章仇兼瓊還沒有說話,這時他一旁的一位年輕人卻是開口道:“早就聽說長安李二郎之名,我等正欲拜讀大作!”
李惲卻是在這年輕人話語中感受到了一絲敵意。
章仇兼瓊聽到這年輕人的話語卻是皺了皺眉頭。
李惲面上卻是微微一笑,從那青年看楊盈的目光,李惲心中已然明白了。
他也不說話,當即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后,口中念了出來。
成都寓居遇端午,赤水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好詩”章仇兼瓊聽完當即擊掌高呼。
章仇兼瓊的動作自然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眾人紛紛打聽剛剛李惲所作的詩。
“二郎,可能把此詩贈于某!”
章仇兼瓊竟是拱手向李惲行了一禮。
李惲起身回禮道,“自是可以!”
隨后他問一旁的仆役要來筆墨紙硯,就要寫下來。